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中国书法通识丛书
      • 作者:编者:崔树强
      • 出版社:江西美术
      • ISBN:9787548055990
      • 出版日期:2017/08/01
      • 页数:228
    • 售价:23.6
  • 内容大纲

        崔树强主编的《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主要围绕中国书法史中的书家、作品、事件、时代等来展开。从文字的产生和汉字的起源,一直到当代书法展览制度对书法发展的影响,在数千年的汉字和书法发展进程中,以时间为线索,遴选出10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涉及著名书家的作品、风格、历史地位和贡献,重要的书法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书法的时代风格生成原因及其特色,同时注意到书法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脉络清晰、有视角、有深度的书法简史。
  • 作者介绍

        崔树强,1973年1月生于江苏镇江,200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文学(书法)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美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书法创作与理论和中国美学史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导师。现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书法史论、书法文化与国际传播、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批评史。     书法创作以二王为宗,尤喜米芾、王铎,兼习楷隶,主张化碑入帖,推崇雄强古拙书风。先后获得『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论坛二等奖、2005和2006年度北京大学书画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类提名奖、《艺术百家》杂志社2009年度论文(青年)二等奖、重庆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书法》杂志2010年曾作『中青年学术精英提名』专题介绍。曾在《中国书法》、《美术观察》、《艺术百家》、《文艺理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书法》、《书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8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项目(已结题)。     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崔树强书学论集》(百家出版社2006年4月,获第二届『兰亭奖』理论类提名奖);《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初版,2014年9月再版);《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获重庆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习书有法》(中华书局2014年4月);《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清代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另外,编著、参著、合著的著作有:《临摹与创作:何绍基书法集字章法》(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隋唐墓志书迹研究》(参著部分章节,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荷塘清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
  • 目录

    1.汉字的产生与汉字起源的诸多说法
    2.汉字的构成原理和演变规律是什么
    3.书法史应该从哪里开始
    4.商代甲骨文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其时代背景和镌刻方法是什么
    5.西周金文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其线条风格与浇铸手段的关系
    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特点以及书刻方法
    7.《石鼓文》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8.何谓“秦书八体”
    9.秦简的特点和意义
    10.先秦时期的文字和书法教育情况
    11.秦代小篆的主要作品和李斯的贡献
    12.“鸿都门学”的设立与历史意义
    13.汉简的出士情况和艺术特点
    14.西汉铭刻书法的概况、种类与特点
    15.东汉碑刻兴盛的原因和时代背景
    16.隶书与八分的关系是什么,东汉八分书的典型风格和代表作品
    17《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乙瑛碑》的风格特点
    18.草书的兴起与张芝的贡献
    19.锺繇的主要作品、风格特点和历史意义
    20.吴国《天发神谶碑》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1.西晋书法概貌和书家简况
    22.王羲之的主要作品、风格特点和历史贡献
    23.王献之的主要作品、书艺成就以及与王羲之的比较
    24.从东晋铭刻书迹与手写墨迹的差异看写与刻的差异
    25.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与书法由自然向自觉的转变
    26.南朝的主流书风与“二王”的关系
    27.南朝的主要书家和主要作品有哪些
    28.十六国时期字体和书迹的基本情况
    29.北魏的“汉化”情况及其书风演变
    30.“魏碑”的书艺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31.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概况、主要作品及其书法价值
    32.元氏墓志的背景、规模和书艺特点
    33.“二爨”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34.郑道昭的主要作品和书法成就
    3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禁碑与立碑
    3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欣赏、鉴定和收藏
    37.为什么说隋代书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8.欧阳询和虞世南所代表的隋代与初唐书法概貌及主要作品
    39.唐太宗撰写《王羲之传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0.褚体书风的渊源与流变
    41.唐代书法教育和科举考试对于书法的影响
    42.颜真卿的“变法”内容、主要作品、风格特点和历史意义
    43.李邕“行书入碑”的主要作品、风格特点和历史意义
    44“颠张醉素”的主要作品、草书成就和历史贡献
    45.柳公权的主要作品、风格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46.唐代“篆隶中兴”的主要作品与主要名家的成就
    47.唐代行书入碑问题概述
    48.李阳冰书法的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
    49.唐代书法的海外传播及其重要意义
    50.敦煌写经卷所跨越的时代、主要内容及书法特点

    51.为什么把杨凝式视为唐宋书风转换的枢纽性人物川
    52.欧阳修对于宋代“尚意”书风的开拓作用川
    53.苏轼在宋代“尚意”书风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及主要作品川
    54.黄庭坚的书风创造性及其草书成就与主要作品
    55.米芾书法的集古出新与“沉着痛快”以及主要作品
    56.蔡襄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主要作品
    57.《淳化阁帖》的缘起、制作和历史影响
    58.两宋刻帖的兴盛情况及其对书风的影响
    59.宋代金石学研究与当时书法创作观念的关系
    60.宋徽宗“瘦金体”的主要特点及其渊源流变
    61.南宋书法的中兴与衰微原因
    62.辽、金书法主要特点及其与汉文化的交流
    63.赵孟頫在元代书坛的地位、主要作品、书艺成就和历史影响
    64.元代书法推崇晋人,以复古为基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65.元代篆隶书法的复兴及其主要代表书家
    66.元代隐土书法家群体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趣味
    67.元代少数民族书家群体的成就及其汉化倾向
    68.从奎章阁的变迁看康里□□夔在元代书法发展中的作用
    69.元代的书法刻帖与公私鉴藏情况
    70.明代初期的“三宋”  “二沈”与台阁体书家的书风特点
    71.吴门书家崛起的历史背景和早期人物
    72.祝允明的草书成就、主要作品与历史贡献
    73.为何说文徵明当时执吴门书坛之牛耳,其艺术成就、主要作品及影响
    74.王宠的主要作品、艺术成就及主要特色
    75.吴门书派影响下的三吴地区书家群体的基本情况
    76.董其昌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
    77.徐渭的个性特点与草书成就
    78.张瑞图书法线条的艺术特色和主要风格
    79.“神笔王铎”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80.明末书家的历史际遇与不同的人生选择
    81.明代宫私刻帖的种类和主要内容
    82.明代内府和私家收藏的规模和概况
    83.傅山的书风特点和主要特色
    84.八大山人书法的风格特点及其影响
    85.康熙年间的崇董书风及其影响
    86.乾隆爱赵与赵孟頫书风的流布
    87.清代科举考试中的“馆阁体”书法
    88.“扬州八怪”的风格特点、叛逆精神和革新意义
    89.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与碑学观念的确立
    90.清代访碑活动概述
    91.清代访碑活动对书法观念的影响
    92.邓石如的书法成就及其对于碑派书法的贡献
    93.伊秉绶隶书的风格特点及其对汉隶的继承与创造
    94.何绍基的书法取法对象与风格特点
    95.赵之谦的艺术特点及其对金石书画的融通
    96.阮元、杨守敬、翁方纲在清代书法域外传播上的贡献
    97.昊昌硕对《石鼓文》的贡献及其书法风格特点
    98.于右任在魏碑和“标准草书”方面的贡献
    99.民国时期书法杂志和社团的出现及其历史意义
    100.“兰亭论辩”的缘起及主要内容

    101.钢笔与电脑的出现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102.当代比赛展览制度对于书法发展的影响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