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虽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供给数量在农业产业体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仍然明显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的原因,有小规模生产的因素,有不法者的趋利因素,有产业转型中利益主体趋多且利益关系复杂的因素,也有监管体制不顺和监管不到位的因素,但是归根结底在于监管体制单一导致制度制定及落实的不完善。本书从社会共治视角讨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梳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不足,论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从单一向社会共治演进的逻辑内涵,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模式下实现有效监管的相关主体作用机制及制度需求,从理论构想及实践逻辑视角提出社会共治监管体制的制度构成与现实保障路径。
本书的读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食品、农产品质量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涉农院校教师、科研人员等。 -
作者介绍
陈彦彦,女,1970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政策与法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中国行政管理》《农业现代化研究》《学术交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研究》学术专著1部。现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目录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目标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的概念与分类
2.1.1 农产品的概念
2.1.2 农产品的分类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与社会共治
2.3.1 监管体制
2.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2.3.3 社会共治
2.3.4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论
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6 公共治理理论
2.6.1 治理的概念及特征
2.6.2 公共治理的基本内涵
2.6.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共治理理论逻辑
2.7 本章小结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演进的理论分析
3.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演进
3.1.1 以卫生部门为主导的监管体制:1979~1998年
3.1.2 多部门分段监管体制:1998~2012年
3.1.3 两部门分工负总责的统一监管模式:2013年至今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困境
3.2.1 社会共治体系没有形成
3.2.2 法律法规和标准缺失
3.2.3 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不足
3.2.4 缺少有效的信息体系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大部制改革的特点
3.3.1 机构整合,监管资源优化
3.3.2 职能整合,解决职能交叉
3.3.3 权力整合,监管职权集中
3.3.4 大部制改革后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3.4 以职能调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创新
3.4.1 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
3.4.2 发挥客体导向原则的作用
3.4.3 重视各方主体利益的共同协调
3.5 本章小结
4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现实需求分析
4.1 追溯体系构建式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
4.1.1 质量追溯体系概述
4.1.2 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监管现状
4.1.3 质量追溯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分析
4.1.4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以规模农业为主导的组织化监管
4.2.1 组织化监管中的“规模农业”
4.2.2 以规模农业为主导的组织化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路径
4.2.3 以规模农业为主导的组织化监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不利影响
4.2.4 组织化监管对农产品质量潜在风险的修正
4.3 “专项整治”式监管
4.3.1 “专项整治”式监管的概念与特征
4.3.2 “专项整治”式监管的产生背景
4.3.3 “专项整治”式监管的局限
4.3.4 “专项整治”式监管的未来
4.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态在不同监管体制下的绩效分析
4.4.1 质量追溯式过程监管在单一监管体制下的绩效体现
4.4.2 规模经营组织化监管在单一监管体制下的绩效体现
4.4.3 规模经营组织设计与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协同
4.4.4 社会共治体制下两种监管形态的有效协同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主体作用分析
5.1 研究概述
5.1.1 研究背景与理论假设
5.1.2 方法的选择
5.1.3 分析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调查问卷的构成
5.2.3 结果分析
5.3 分析结论与建议
5.3.1 分析结论
5.3.2 相关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经验及启示
6.1 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中的作用
6.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6.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
6.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体系
6.2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中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
6.2.1 通过法律规制生产经营主体履行社会责任
6.2.2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6.2.3 通过制定标准及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6.2.4 生产经营主体的自我管理
6.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
6.3.1 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机构建设
6.3.2 完善公众参与监管的信息公开
6.3.3 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
6.3.4 明确消费者组织的监督职能
6.4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经验总结
6.4.1 理顺监管体制
6.4.2 完善的法律法规
6.4.3 强调全程监管
6.4.4 强化生产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6.4.5 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6.4.6 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
6.4.7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日趋规范
6.5 对我国的启示
6.5.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法治建设
6.5.2 行政、司法监管之外的第三方监管
6.5.3 协调监管职能,提升行政监管层次
6.5.4 细化法律对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科学配置
6.5.5 发展非政府行为体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制度体系
6.6 本章小结
7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实现条件与路径构建
7.1 从“单一监管”到“社会共治”的内涵转换
7.1.1 核心理念的转变
7.1.2 监管目标的转变
7.1.3 沟通方式的转变
7.1.4 研究内容的转变
7.2 把握社会共治的社会需求
7.2.1 公共行政理论演进的需要
7.2.2 社会转型中多元主体的需要
7.2.3 克服单一监管弊端的需要
7.3 加快社会共治的内涵式提升
7.3.1 转变治理理念
7.3.2 拓展消费者参与渠道
7.3.3 创新智慧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
7.3.4 实现功能转换,构建多元治理新模式
7.4 本章小结
8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设计
8.1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设计依据
8.1.1 第三方监管主体严重缺失
8.1.2 监管压力缓解难度大
8.1.3 责任界定模糊
8.2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制度的初步设想
8.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主体构成
8.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政府行为
8.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责任确定
8.3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构成
8.3.1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运行管理制度
8.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服务保障制度
8.3.3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责任制度
8.4 本章小结
9 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保障措施
9.1 优化政府监管职能
9.1.1 转变政府监管职能,进行行政委托
9.1.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指导
9.1.3 加强农产品安全教育,推行行政奖励
9.2 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
9.2.1 明确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9.2.2 完善主体登记制度,强化追溯体系
9.2.3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强化行业责任意识
9.3 加强第三方监管
9.3.1 培育第三方独立认证和检测机构
9.3.2 推动第三方组织介入保障
9.3.3 发挥媒体舆论监督治理作用
9.3.4 消费者举报监督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种植户的农药施用及制约因素调查问卷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