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文学之思(对话卷)/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
      • 作者:编者:梁鸿鹰|责编:周康
      • 出版社:安徽文艺
      • ISBN:9787539668468
      • 出版日期:2020/12/01
      • 页数:558
    • 售价:39.2
  • 内容大纲

        本卷精选了《文艺报》创刊至今以访谈、对话、人物侧记、答记者问等形式刊登的文章。访谈对象涵盖了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中国作家、学者、编剧、导演、评论家、音乐家、画家,以及德国、捷克、巴西等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一些旅居国外的华文作家。
        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史料,这些访谈深入社会生活、文学发展的不同领域与不同侧面,向读者再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文学现场。
  • 作者介绍

  • 目录

    梁鸿鹰  回望如歌岁月  开创全新境界——《(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总序
    1980年
    孙犁  文学和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
    1982年
    林钟美  耕耘不懈的人——访老作家蹇先艾
    高洪渡  童心在他胸间跳动——记老作家严文井
    兴潮  珊人“我虽老而残,伏枥想干里”——记萧三同志
    包立民  根深叶更茂——访马烽
    芦凌  唐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访吴强
    1983年
    许世杰  沧桑历尽大道直——访从维熙
    刘士杰  记诗人冯至
    李基凯  “我们的文艺要走自己的道路”——访林默涵
    游焜炳  专访病中的萧殷
    1984年
    高洪波  他瞩望着时代——访老诗人艾青
    刘士杰  作家,最好也是学者——记蒋和森
    陈喜儒  “我愿把心里的一切秘密告诉巴金”——访日本翻译家石上韶
    1987年
    李泽厚  中国现在更需要理性——李泽厚1986年11月25日答本报记者问
    陈薇  温金海与莫言一席谈(上)
    陈薇  温金海与莫言一席谈(下)
    吴福辉  文化的积累和争鸣——访吴组缃教授(上)
    吴福辉  文化的积累和争鸣——访吴组缃教授(下)
    林平兰  他仍然是一位高产作家——访艾芜
    沙林  “《林海雪原》不是为某人立的传”——访曲波
    建国  一位老诗人的心曲——访冯至
    孟晓云  于烈深深的井淡淡的水——不愿“快乐的死亡”的陆文夫
    邵璞  “长征是我心中的诗!”——访魏巍
    建  国  一位有争议的人——访导演艺术家林兆华
    应  红  力作出自改革阵痛的体味——访作家达理夫妇
    石一宁  “艺术家要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访油画家靳尚谊
    沙林  滇云之旅——访著名评论家冯牧
    邵璞  “那问题可能就出于你自身”——访作家周克芹
    1989年
    米兰·昆德拉(捷)  孟湄译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关于小说艺术的对话
    蔡体良  他眼中的中国戏剧——舒马赫教授访问记
    建  国  她来自这片土地——访美籍华裔作家包柏漪
    张  宇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燃烧——访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
    柯文辉  “五四”老翁谈做学问——访陈子展先生
    喻季欣  章俊弟  宋延平  张耀智  自由的灵魂潇洒的人生——舟山访三毛
    毕冰宾  诗行葳蕤——访北京大学赵萝蕤教授
    吴江 译  让人民清楚地了解过去——米·沙特罗夫与记者对话录
    包立民  欧美归来写“红楼”——吴冠中采闻录
    刘福如  万曼先生,一位国际主义艺术家
    余一中  否定我们的错误,但不应否定苏联文学的成就——访苏联作家谢·米哈尔科夫
    关傅  “我为阿尔及利亚人民而写”——同阿·哈·本·赫杜格的对话
    1992年
    马昌仪  钟敬文与民俗文化学——钟敬文访谈录
    1995年

    严家炎  金庸答问录
    1996年
    李战吉  永远高翔的海燕——高尔基研究学者陈寿朋访谈记
    1997年
    阎荷  诗人牛汉
    1999年
    赵遐秋  曾庆瑞  张爱琪步履未倦夸轻翩——与作家陈映真对话
    江湖  一个“浪子”的精神家园——近访聂华苓
    江湖  蒋弘江为民族、为文学尽自己的心力——国庆走访台湾作家陈映真
    2000年
    应红  最心疼张大民的人是我——刘恒答本报记者问
    胡殷红  我就是要“戏说”——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编剧邹静之访谈
    胡殷红  永远在“抄书”——访张炜
    唐朝晖  心中的阿坝尘埃依旧——访阿来
    2001年
    颜慧  呼唤艺术的阳光和健康——王仲谈俄罗斯美术的再认识
    高小立  让精神出场——访陆天明
    赵振江  我“在诗中从不撒谎”——艾莱娜·马丁·碧瓦尔蒂访谈录
    胡殷红  我想丢掉作家的帽子——与金庸漫谈
    刘颋  每一个人都有认知世界的权利——王宏甲访谈录
    童庆炳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与米勒先生探讨
    王新新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心中的鲁迅
    刘颋  作家必须是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访作家周梅森
    朱徽  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发展与现状:打破百年沉默重塑华人形象——赵廉博士访谈录
    周玉宁  批评应有一种虔诚的态度——批评家李洁非访谈
    2002年
    张子清  雷祖威二十年的族裔争论,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显著景观——对谈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族裔性
    刘颋  刘屏常态的王安忆非常态的写作——访王安忆
    赵晓真  共生互动促进创作与评论的良性循环——王先霖教授访谈
    白  草  写作更近于一种秘密——访石舒清
    李秀珍  文坛再攀“绝顶”——访张海迪
    胡殷红  徐忠志  于烈  为我国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学增光添彩——访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委会副主任吉狄马加
    2006生
    胡殷红  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2007年
    吕先富  致敬和传承——访《收获》主编李小林
    2008年
    明  江  为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第二次“上书”——访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
    刘  颋  30年:一个作家的成长和一个文体的成熟——访何建明
    2010年
    明  江  “挖掘人性的作品都会让人产生共鸣”——访藏族作家次仁罗布
    2011年
    明  江  追寻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沈卫荣谈西藏文化历史
    李晓晨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访剧作家欧阳黔森
    2012年
    明  江  史诗与口头传统的当代困境与机遇——访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明  江  刘亮程:我的文字充满了新疆的气息
    李晓晨  马原:这20年,我没有一刻不想回来
    刘  颋  雷达:天真又较真的批评家
    韩少功  刘亮程阎晶明植根于大地的写作

    格非  张柠  当代文学的精神裂变
    刘颋  “三人行,必有我舅”——刘震云畅谈小说之道
    刘颋  莫言的小说故乡——莫言访谈录
    2013年
    高小立  电视剧《全家福》:用记忆酿出的美酒——访原著作者、作家叶广岑
    徐健  埋藏在人性深处的文学之光——作家迟子建访谈
    徐健  王安忆: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写实主义者
    刘颋  行超王蒙:《这边风景》就是我的“中段”
    李云雷  关于当代文学史的答问——文学史家洪子诚访谈
    高小立  康洪雷:一次特殊的“推拿”体验
    明江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瓶颈与突破——与民族文学青年学者刘大先、李晓峰、陈珏一席谈
    2014年
    明江  中国神话学的文化意义——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神话学文库》主编叶舒宪
    黄尚恩  欧阳江河:诗歌应对时代做更复杂的观照
    张莉  “我和当代作家相伴成长”——关于电影与文学的对谈
    娄烨  张莉  在看见和看不见中间的那个世界
    2015年
    刘秀娟  冯骥才:守护传统文化之根
    李晓晨  张炜:做脚踏大地的写作者
    李云雷  贺敬之:延安精神铸就“中流砥柱”
    刘慈欣  吴岩  《三体》与中国科幻的世界旅程
    高小立  饶曙光对话饶曙光:加快推进电影市场体系结构性调整
    王觅  作家要不断向生活学习——访作家刘庆邦
    2016年
    行超  曹文轩:站在水边的人无法不干净
    顾超  张抗抗:在阅读中被塑造和修复
    王杨  麦家:真正有才华的作家,每次出发都走一条新路
    王杨  肖复兴:儿童文学是成人世界最醒目的对应物
    行超  葛亮:我喜欢历史中的意外
    2017年
    徐健  优秀的剧作家一定是对文学无限崇尚的人——访全国政协委员、编剧高满堂
    丛子钰  开阔文化视野推进批评创新——文学理论家张炯访谈
    丛子钰  继承传统回归本心——访诗人郑敏
    2018年
    张芬  乐黛云:建立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徐健  普通人的视角才是创作者最需要关注的——访全国政协委员、剧作家王丽萍
    丛子钰  在文艺批评道路上不断跋涉——访批评家李希凡
    徐健  田沁鑫:创造属于中国国家舞台艺术形象的作品
    白先勇  陈志明红楼一觉梦中人
    徐健  “孩子的心,更需要清泉般的滋润和抚慰”——访剧作家冯俐
    王杨  刘以鬯:让香港现代主义开花结果——访香港文学研究学者赵稀方
    徐健  姬小琴何冀平:我是被人艺“惯着”长大的
    王杨  “这一代人的命运和祖国发展同步”——访作家叶辛
    徐健  姬小琴童道明:契诃夫成为我的研究对象,是我一生的幸运
    2019年
    丛子钰  梁晓声:现实主义亦应寄托对人的理想
    丛子钰  徐怀中:小说应该是生机盎然的
    徐健  胡可:剧作家活在自己塑造的人物身上
    李晓晨  叶弥:每一个时代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宋晗  裘小龙:在人生长长的因果链中

    编者的话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