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当世界迎来大变局,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当如何在风浪之中捕捉机会与空间?
面向国内:如何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
为何说需警惕“封闭”,应坚持开放?
如何躲避陷阱,面对日趋复杂的挑战?
面向国际: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愤怒?
如何正确认识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及疫情后的世界格局?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打压?
未来中国如何与美国共存?
作者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格局,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详细阐述,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探索思路,为中国如何通过竞争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提供专业分析,给当下与未来以指引。 -
作者介绍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前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和东亚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新发展格局与双循环
中国当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保持双循环至关重要
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需要国际大循环
做强内需并坚持开放,就会有新繁荣
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创新的未来
第二章 发展新引擎:湾区发展逻辑
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与制度创新
“双循环”、RCEP与大湾区的未来
湾区龙头深圳能够形成何种借鉴意义?
深圳的使命与改革目标
特区之“特”,是责任不是特权
第三章 立足当下,认清机遇与挑战
未来10年,中国不能掉入这两大陷阱
警惕“封闭”,中国应坚持开放
社会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国家与发展:探索中国政治经济学模式
社会层面,警惕个体道德下沉
“政治想象力”与中国前途
文化中产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四章 中国的世界图景
中国崛起开启新的世界历史
印度崛起不见得对中国不利
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愤怒?
西方民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世界越乱,中国越要稳
稳定的中国是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的最大稳定源
第五章 全球发展新变量:疫情之后的世界
疫情与全球政治危机
疫情与制度之争的谬误
中西“抗疫”话语权之争的谬误
抗疫核心是政治与科学的关系
“超级全球化”与人道主义危机
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城市治理走向
美国频繁“退群”意味着现存国际秩序的倒坍塌
在疫后世界版图中,中国会是什么样的角色?
疫情之后,中国应发力“软基建”
第六章 看清局势,看懂美国大选后的逻辑
跌宕起伏的大选:美国到底怎么了
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的“遗产”仍在
拜登对华将是可预期的理性强硬
美国现在的“愤怒”很没道理
警惕美国大选的危机给中国带来冲击
第七章 聚焦:未来如何与美国共存?
大变局中的大国关系新趋势
中美两国在争些什么?
美国敌对情绪疯狂延续,中国该如何应对?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打压?
中国须丢掉幻想,避免对美误判
中国今后如何与美国共存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