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科学之路(人机器与未来)
      • 作者:(法)杨立昆|责编:张艳霞//范虹轶|译者:李皓//马跃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32399
      • 出版日期:2021/09/01
      • 页数:340
    • 售价:35.2
  • 内容大纲

        “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卷积神经网络之父”……由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贡献,杨立昆被中国计算机科学界和企业界所熟知。
        杨立昆的科学之路,谱写了一段关于勇气的宣言。他为了知识本身求学,而不是文凭,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通过激烈的考试竞争进入名校不是科学成功的窄门。他广泛阅读,为他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特立独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便那件事在短时间里不被人看好。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低谷期,他寂寞地坚持,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人类社会,未来机器能思考吗?杨立昆的这部著作,讲述正是人工智能在我们面前崛起——这个历史上仅有的时刻发生的故事。
  • 作者介绍

        杨立昆是法国人,名字原文为Yann Le Cun,姓氏为Le Cun,因在美国常被误缩写为Y.L.Cun,于是把LeCun合写在一起。中文译名原为扬·勒丘恩,华人AI圈一直亲切地称他为“杨乐康”,他本人听闻后,干脆自己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杨立昆。     他被誉为 “卷积神经网络之父”,2019年3月,因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的贡献获得2018年度图灵奖。此外,他还获得了2014年IEEE神经网络先锋奖(Neural Network Pioneer Award)、2015年IEEE PAMI杰出研究奖和2016年Lovie终身成就奖。     他为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和图像识别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手写字体识别、图像压缩和人工智能硬件等主题发表过190多份论文,研发了很多关于深度学习的项目,并且拥有14项相关的美国专利。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感知、移动机器人学和计算神经学。
  • 目录

    本书赞誉
      人工智能的崛起时刻  特伦斯·谢诺夫斯基
      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升概率  张宏江
      在无人区创新  贾扬清
      从科学思考到科学思维  吴军
      以批判性思维持续学习  韦青
      杨立昆的科学之路  马毅
      让历史告诉未来  黄铁军
      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郭毅可
    中文版自序  科研的魅力
    前言  我的科学之路
    第一章  人工智能呼啸而来
      1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2  人工智能艺术家
      3  索菲亚:类人生物还是虚张声势
      4  飞速迭代的人工智能
      5  让机器学会学习
      6  技术混搭
      7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人工智能0”
      8  人工智能的未来
      9  算法的广阔天空
    第二章  人工智能和我的学术生涯
      1  永恒的追求:让机器拥有智能
      2  传统智能难以复制
      3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战争”
      4  神经流派的崛起
      5  遭遇寒冬
      6  狂热的疯子
      7  被兴趣激发的人
      8  卓有成效的阅读
      9  我的偶像
      10  “你认识一个叫杨立昆的人吗?”
      11  梯度反向传播的运用
      12  神圣之地
      13  贝尔实验室的岁月
      14  职业与信念
      15  深度学习的阴谋
      16  卷积网络的春天
    第三章  机器的初级训练
      1  从海兔得到的启发
      2  监督学习
      3  随机近似
      4  数学家的题外话
      5  伽利略和比萨斜塔
      6  图像识别
      7  感知器的创新
      8  25像素的网格
      9  区分字母C和D
      10  泛化原理
      11  感知器的局限性

      12  特征提取器
    第四章  机器学习的方法
      1  成本函数
      2  找到谷底
      3  实践中的梯度下降”
      4  随机梯度
      5  多个谷底的困扰
      6  机器学习的原理
      7  模型的选择
      8  奶牛和三名科学家12s
      9  奥卡姆剃刀原理
      10  机器训练方案
      11  最佳折中方案
      12  人类的教训
    第五章  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1  贡献度分配
      2  连续神经元
      3  我的分层学习机
      4  赛跑
      5  数学的美妙之处
      6  多层结构的益处
      7  打破异议
      8  多层网络的魅力
    第六章  人工智能的支柱
      1  2012年的重磅炸弹
      2  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
      3  有远见的东京科学家
      4  科学界方法之争
      5  卷积网络全貌
    第七章  深度学习的应用
      1  图像辨识
      2  内容嵌入和相似度测量
      3  语音识别
      4  语音克隆
      5  语言的理解和翻译
      6  智能预测
      7  人工智能与科学
      8  自动驾驶汽车
      9  大型应用程序的架构:虚拟助手
      10  医学影像与医学
      11  从传统搜索算法到强化学习
    第八章  我在脸书的岁月
      1  与脸书结缘
      2  脸书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3  科学的突破与产品的开发
      4  用技术实现信息过滤
      5  技术、平台与媒体
      6  对带标签数据的渴求
      7  图灵奖与我的新身份
    第九章  前景与挑战

      1  探究智能和学习的基础
      2  机器学习的局限性
      3  强化学习的局限性
      4  有待开发的学习新范式
      5  有限的预测能力
      6  人是如何学习的
      7  如何训练预测系统
      8  多重预测和潜在变量
      9  赋予机器预测能力
      10  系统智能接近人类智能任重而道远
      11  集成电路创新的爆炸式增长
      12  人工智能的未来
    第十章  隐忧与未来
      1  人工智能将改变社会和经济
      2  人工智能创新的生态系统
      3  谁将从革命中受益
      4  军事失控的风险
      5  危险警报:人工智能的滥用
      6  如何解释人工智能
      7  理解人类智能
      8  大脑只是一部机器吗
      9  所有模型都是错的
      10  担忧的声音
      11  人工智能并不万能
      12  大脑的学习机制
      13  机器能否产生意识
      14  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
      15  机器会有情感吗
      16  机器人想要获得权力吗
      17  价值观的统一
      18  新的疆界
      19  智力科学
    结语
    术语表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