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
      • 作者:编者:胡智锋//丁亚平|责编:魏硕//原子婷//贾茜
      • 出版社:文化艺术
      • ISBN:9787503971112
      • 出版日期:2021/09/01
      • 页数:778
    • 售价:67.2
  • 内容大纲

        本书是“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中的诸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影视发展的学术成果的集结,共分上、下两册,收录全国高校影视专家学者的70余篇囊括研究新中国成立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的前沿热点文章,既将内容聚焦镜头下的新旧北京城、各地方地域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等,也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电影理论与意识形态,使广大读者从文本中剖析中国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对中国电影电视学科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目录

    上册
      中国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和历史观念的建构(代序)
      电视剧中北京空间意象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
      从模拟到意蕴创造:国产科教片中动画的当代审视
      “北国苍茫”:“在地化”视阈下现实主义电影的“北方空间”文化图景阐释
      视频艺术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视觉重构
      北京影视发展及对策研究
      京味记忆、北漂想象与城市现代性:在影视中认同北京城
      眺望女性世界的“那扇窗”——论新生代女导演电影中的空问与性别政治
      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北京文化生产与城市意象建构——以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为例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北漂叙事与北京城市影像
      乡愁与市恨:新世纪中国电影城乡关系的戏剧化表达
      中国区域电影史研究:学理溯源、概念辨析与路径探寻
      “别了,这古老的北平城”——影片《大团圆》的家国叙事与北京的现代性想象
      区域影视文献学维度下广西民族电影微观史构建研究
      民国时期苏联纪录片《阿比西尼亚》的禁映始末考
      本土性、人民性与现代性:曲艺电影与影视剧中的北京曲艺
      家国情怀、京味文化与类型生成——1949年前的“北京制造”电影初探
      作为情节符号或者文化符码的洛杉矶——作为电影如何表达“北京”的一种参照
      空间理论视域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生产与多元想象——以21世纪后北京电影的空间生产为例
      耗散系统、诗化现实与人本美学——20世纪80年代“新影厂”的纪录电影探赜
      青年电影声音指导富康的创作研究——以《推拿》为例,谈富康的电影声音设计
      “历史”“仪式”“未来”:中美网络电影对比研究的三个思考前提
      时代、视角与北京影像——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六部影片为例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从胡同到CBD——影像北京的城市记忆与身份认同
      跨“地缘”影像的“在地”艺术实践——以中国一东盟纪实影像创作为例
      声音视角与方法:电影北京建构的传统文化基因
      “河北现象”爆发期——河北人文精神观照下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景观
      新中国电影起点: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为中心的考察
      协商现代性:“电懋”家庭情节剧的类型与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深圳”想象
      翻译史与中国电影理论研究
      传承与重构:江苏民间文学与中国电影创作——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为例
      中国电影应如何对外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区域电影学:探讨与实践——基于拓展“中国电影学派”的探讨
      新时期东北工业题材电影中的“废墟”空间研究
    下册
      重构“东方”:论当代中国电影的泰国想象
      影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影像艺术文化基因图谱
      多元交织——抗战视角下的陕西电影放映活动(1937—1945)
      电影中的里弄叙事与上海城市文化嬗变
      建筑·影像·文化: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粤味”再探
      摄影布景、电子屏幕与肖像画:近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异托邦
      叙事与身份表述
      意识形态表述的错位与裂隙——电影《刘三姐》中的景观空间与类型叙事
      数字人文视域下真光电影院的画像路径研究
      2000年以来中、韩、日底层电影叙事空间的设计比较
      90年代至今国产电影中的北京记忆
      京派文化视域下中国电影史学术主体构建管窥——兼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群体

      北平电影业的曲折发展与主体建构(1927—1934)
      平安电影院与近代北京的社会文化
      《大团圆》:文化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一次读解
      京味摩登:北京早期电影放映机构的现代化探索(1927—1937)
      批评言说与多重阐述:论20世纪20年代北京影坛及电影批评的特征
      自恋的一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题材电影中的北京青年
      从北京早期电影业的发展看“地方”的现代性焦虑(1896—1937)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京派电视剧的空间生产与文化策略
      论20世纪90年代至2l世纪之初“京味儿”剧的生活图景及其文化意义
      看见与被看——城市移民电影中的北京形象
      新时期以来云南电影中的风景:城市的隐匿与显现
      “镜中之京”:电影中的北京认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北京城市题材电影的建构
      “纯电影”降维:田汉的电影悬想及其“浪漫”实践
      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文化格局——以中国电影视听语言为例
      冷门文化IP+年轻化传播矩阵:“北京制造”类传统文化综艺新发展
      北京早期城市影像与视觉现代化(1860—1937)
      媒介、新浪潮与公民意识——以《电影双周刊》为例谈美学的常规化
      “长安”视觉符号建构与网络历史剧发展探析——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
      作为银幕想象个人呓语的北京:姜文电影中的北京意象
      再造“贞妇”:《深闺疑云》的类型策略与伦理建构
      怀旧与展望: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城市空间与镜语表达:宁瀛电影中的北京形象
      家宅·铁屋子·风景:21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家”的文化空间
      鱼缸、四合院、单元楼:“技术化观视”下80年代北京居住空间的影像变迁
      困境、失衡与重构:当代地域电影中的情感结构与文化记忆——基于《冤家父子》《老炮儿》《钢的琴》的文本细读
      沦陷华北与“燕影”序曲——燕京影片公司成立初期若干问题之考证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