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从多层级治理的角度观察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包括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及成因,国家、区域以及全球层面澜湄水资源治理的内容与效应等。全球治理视域下的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一方面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效应,通过促进社会参与加强治理效果,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政府间国际组织与国家和次区域的结合不够,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有序性有待提升。
中国在未来仍需要与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治理机制进行合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开展澜湄水资源多层级治理,对水资源治理的国内与跨境因素同等重视,促进澜湄合作机制与既有地区机制共同发展,强化技术性合作,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并重视公共外交的作用,以促进流域国家间互信水平的提升,从而增强治理效果。 -
作者介绍
邢伟,1982年11月生于北京,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获外交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代表作包括《澜湄合作机制视角下的水资源安全治理》《水资源治理与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国对东南亚的水外交分析》《欧盟的水外交:以中亚为例》“Lancang-Mekong River Cooperation and Trans-Boundary Water Governance: A Chinese Perspective”。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优秀成果奖。 -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框架
四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特点与表现
第一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特点
一 澜湄流域特殊的环境情况
二 澜湄流域水资源多层级治理的国家间因素
第二节 不合理的水权分配
一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因素
二 水电设施造成的分水问题
第三节 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水平下降
一 生活与工业用水污染
二 修建水利设施造成的生态损害
第四节 与民生发展相关的其他水资源安全问题
一 航运安全问题
二 疫病传播
小结
第二章 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成因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一 不断提升的水资源风险程度
二 逐渐增大的合作治理难度
第二节 不稳定的澜湄水资源关系
一 缺乏有序协调的流域开发利用
二 缺乏互信的流域水资源关系
第三节 域外行为体的介入
一 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合作
二 日本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合作
三 其他域外行为体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合作
小结
第三章 国家层面的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第一节 中国对澜沧江水资源治理的基本政策
一 中国历史上的澜沧江水资源治理政策
二 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前的澜沧江水资源治理政策
三 新时代中国的澜沧江水资源治理政策
第二节 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治理政策
一 对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认同
二 国内政策的弱沟通性
第三节 国家层面进行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效果
一 流域国家经济发展的提升
二 水资源治理的国家间协调
三 尚未充分解决的水资源纷争
小结
第四章 澜湄次区域层面的水资源治理
第一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设立的必要性
一 对次区域水资源合作的促进
二 协调水资源冲突的需要
三 培育水资源合作文化的要求
第二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
一 湄公河委员会
二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机制中的水资源治理
三 澜湄合作机制的水资源治理
四 东盟的水资源治理
第三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的效应
一 协调合作的平台
二 可持续性治理的保证
三 治理机制设置不完善
小结
第五章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第一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一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遵循
二 全流域整体治理
三 联合国对澜湄水资源治理的参与
四 澜湄水资源与能源、粮食的联系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一 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推崇
二 合作参与意识的倡导
三 对跨境水资源治理的分析研究
四 学术活动对水资源治理意识的提升
五 水资源治理的社会动员
第三节 全球治理视域下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效应
一 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效应
二 社会参与对治理效果的提升
三 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流域治理的低结合度
四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弱有序性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