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精)/轻与重
      • 作者:(法)雷吉斯·德布雷|责编:高建红|总主编:姜丹丹//何乏笔|译者:黄迅余//黄建华
      • 出版社:华东师大
      • ISBN:9787567521292
      • 出版日期:2014/08/01
      • 页数:328
    • 售价:27.2
  • 内容大纲

        《图像的生与死》是一部讲述图像在西方的起源、演进和死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通过分析图像及其传播手段而建立的西方思想史。全书论述了西方人视角下图像从魔幻的到艺术的再到经济的演变过程,对技术革命与集体信仰对于图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作者雷吉斯·德布雷从西方哲学、宗教、艺术、科技、媒体等方面,对图像起到的作用和反作用进行了详尽又深入的解读,许多观点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如认为对图像的控制和传播造成了世界的差距和不公,能给读者带来很大启发。
  • 作者介绍

  • 目录

    译序
    鸣谢
    前言
    艺术史、技术史、宗教史的交汇处
    第一卷  图像的起源
      第一章  由死而生
        追本溯源:Imago(死者面容的蜡质模具),eidolon(死者的灵魂),representation(表现、展示)
        图像先于意念:死者因肖像而不朽
        镜子的阶段:以解体躯体的图像进行重塑
        巫术的困境:巫术,呼吁抢救,非物品领域(安德烈·布勒东)
        濒危的死亡:想象威力,实际无能为力的功效
        永恒的回归:艺术不受制于时间,死亡永远受时间所限
      第二章  象征的传承
        凡聚会均带象征性
        无言的话语:言词与图像的比拼;贝戈特(Bergotte)的例子
        可见的并非可读:语言模式(代码、系统、双重联接)的无能;示意与表达
        传达和超验:在可视世界中神圣关系的合理性;神圣性与图像当代正移向其制作者;传达与传播的反向关系
        致命的“艺术自主性”:异化,独立,自我参照;思考的危险
        意义和群体:当代不可能实现的意愿;以现成呈现(presence)代替再现(representation)
      第三章  信仰的真谛
        圣经的禁忌:圣言是男人,图像是女人;此幻象的效应
        异见的一神教:基督教的抗辩为肉身、也就为图像恢复名誉;尼西亚(Nicee)的第二届大公会议(787年)
        道成肉身的奠基模板:基督与图像的双重性质;绘画的精神与肉体之争
        权力的诱惑:图像的理据,国家的利益;凭图像宣传,组织安排的制约
        信仰的革命:信条,信誉,认证,使得图像不可或缺。基督教的中庸之道。天主教与电影
        战略利害关系:政治权力的工具与利害关系。拜占庭,法国,美国
      第四章  迈向宗教唯物主义
        媒介学的挑战:将图像的体与神再度统一起来
        “象征的效率”:作为文化投射的可视之物
        时间的碰撞:原始的库存与物种的悠久,因而艺术比思想先行
        相传的恶习:美学不受青睐,技术
        先辈的例外:瓦雷里(Valery)和本雅明(Benjamin);1934,好年景
        收紧剪刀:行家与社会学家的面对面;融合图像的内外取向
        人文主义的障碍:由客体进到主体,或离开人来理解人
        卡斯特里观康德:一个现代业者对《判断力批判》的评判。市场与概念的关系
    第二卷  艺术的神话
      第五章  历史无休止的螺旋上升
        一个涂上漆的字眼:普遍性的幻觉
        定冠词的赌注:统一性的幻觉
        有其父必有其女:艺术史中线性时间的幻觉
        新瓶装旧酒:“前卫”:以新闻借旧出新
        楼梯间:形式不变的循环与图像周期的加速
      第六章  “古代艺术”幽灵的解剖
        不可靠的时间顺序
        “希腊艺术”:集体的幻觉?:没有关于艺术的叙述就没有艺术
        措辞的问题:知优于为,取消了美学
        空白的原因:在因果关系的理智主义模式中,天主垄断了独创;创造仅有一次
        古罗马的事例:绘画从属于建筑
        基督教的回应:手艺与自由艺术的对立
      第七章  艺术的地理分布

        缺席的风景:迟来的类别;从祈祷中获得的感知
        对世界之不敬:北方艰难地战胜南方,现实艰难地战胜思想;自画像的同时出现
        风景画之后:从乡土到环境,从作品到遗产。圣吕克(saint Luc),画家的保护神,以牛为象征。农民的末日,即艺术的末日?
      第八章  目光的三个时期
        初步探路:字符领域一偶像;图形领域一艺术;视像领域一视觉影像。希腊,意大利,美国。艺术是西方的。
        全景式的:临场,再现,模拟;皮尔斯(Peirce)三部曲:实迹、标志、象征;古典在后现代的重新活跃
        实迹,标志,象征
        文字发端之时:文字的发明解放了图像
        偶像的时代:即时效应的图像时代,或偶像时代,包括圣像的基督教时期;拜占庭让希腊的东方进入了哥特式的西方
        艺术时代:以专设场所和通用理论兼备而开始;博物馆和美学同时诞
          生;印刷术的作用;视角为视像带来主题;艺术时代内部的各阶段。
      第九章  绝望的宗教
        又一次艺术之死?:自老普林尼以来此主题再三出现;金钱挽救了现代艺术
        快乐的资本:普遍化的交易和图像之变为符号;广告的支配
        最高祭司:以美来统一世界的方案
        升华和失败:马尔罗与美学家的误解;神圣是不可移置的
        学问和意义:为什么没有普世的艺术也没有世界性的精神
        亚历山大症候:方式高于材质,或博物馆优于作品,为晚期现代性所特有,让人回想起古代晚期
    第三卷  演出之后
      第十章  一场大灾难的编年史
        1839年,摄影冲击第一波:镌刻,石板,达盖尔照相法;机械与活体之间的论争;摄影激发绘画的活力
        “电影为王”,1895年:诗人、哲学家和画家面对发明
        彩色电视,1968年:录像载体的特点;新的时空关系
        戏演完了:在图像前,但在视像中;播送并非投影;声音支配
        数字炸弹,1980年:毕达哥拉斯之胜利;图像终于不再是模仿;虚拟、抽象和世界之有血有肉;迈向电子包豪斯?
        诗化的技术:各种视觉艺术之间的新关系;由当下关键图像所塑造的集体感觉性;雕塑,连环画,舞蹈。
      第十一章  视频领域的吊诡
        后现代的古旧式:偶像的回归;视觉和绝对的理想主义;娱乐与真实原则;排除他者
        电视一传播和电影一感召:节目编制和制片;直播与录播;即时重放与闪回;瞬间与历史;两种图像的寓意和道德观
        视像变迁:个人主义与电视屏幕;电视作为人的筛选者;权威的新标准
        集体的不思考:图像无法表达的四个缺陷:否定、普遍性、元层次和时间伸缩;从而带来集体思维观念的变化
      第十二章  纯电视的辩证法
        正命题与反命题无休止的循环
        民主的机器:“新公民空间”的利与弊;说服工艺中的倒置;图像前的不
          平等;作为社会等级原则的可见度;第三种专制;图像规则,经济
        向世界开放:图像的国际化和族群的封闭;新闻地理;传播卫星与干预
          责任;没有视觉的欧洲;一幅传播的图像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留住时问:模拟的存档和遗产效应;去历史化的时间;新闻,我们永远的盲点
        “现实效应”:视频,绝对的真实存在;客观性的幻觉;实时和真言;明日的数字图像:作假,真实性,逼真。
      关于新秩序的十二个命题和一个终极问题
        一种视像器械便是一套信仰体系;思想之间比目光之间容易沟通;视频
        统治与民主;怪异的方程式:可见一现实一真相;眼光的进步;为不可见的事物恢复名誉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