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精)/当代经济统计学批判系列
      • 作者:邱东|责编:陶璇
      • 出版社:科学
      • ISBN:9787030715258
      • 出版日期:2022/06/01
      • 页数:259
    • 售价:74.4
  • 内容大纲

        国际购买力和实际GDP的比较对国势判断非常重要,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尽管“国际比较项目”已经历50多年,但其方法论研究仍应持续。本书给出了研究格局,即“国际比较项目逻辑图”,提出了50多个有待思考的方法论问题。重点剖析了“纯价比假设”和“等价比假设”及对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的影响。还对新近国际比较项目的重要文献做了述评,特别指出了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面临“反基本事实”的测度风险。本书回溯研究了“Ryten报告”,探索了空间经济比较原理和相应的经济学基础概念。
        本书适用于以下三类学者、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①愿意深入、拓展和提升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论研究和教学的;②切实从事国际比较和经济实证分析的;③愿意将数理方法切实应用在国际比较和社会经济领域的。
  • 作者介绍

        邱东,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8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科评审统计学组召集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     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银行第8轮ICP技术咨询组成员、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统计学科评议组(共同)召集人,国家统计局统计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     担任(或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博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集中于国民经济核算、经济测度、国际比较、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宏观调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
  • 目录

    货币购买力国际比较研究的格局
      1  “ICP逻辑图”
      2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性研究?
        2.1  学术前沿与原点
        2.2  经济统计研究中的两种角色
        2.3  ICP研究重心需要下移——罗伯特·希尔教授的看法
        2.4  数据结果研究和方法论机制研究
        2.5  ICP研究的两种方法论倾向及其拓展可能性
      参考文献
    国际比较项目中“鲜被提及的疑问”
      1  50个关于ICP的“鲜被提及的疑问”
        1.1  有关“标准产品描述法”
        1.2  关于“比较单位”
        1.3  关于“基础性问题”
        1.4  关于ICP隐含的假设
        1.5  ICP与市场汇率
        1.6  关于ICP数据
        1.7  关于ICP拓展研究的倡议
      2  “疑问清单”是开放的
      参考文献
    ICP基本类别PPP中隐含的“纯价比假设”——“标准产品描述法”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风险
      1  本文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2  ICP中“纯价比要求”的必要性和工具
        2.1  ICP为什么需要设立“纯价比要求”?
        2.2  ICP实现“纯价比要求”的工具——“结构产品描述法”
      3  与产品相关的四组基本概念
        3.1  实物产品与服务
        3.2  实物因素与非实物因素
        3.3  “实物同一产品”与“经济同一产品”
        3.4  产品特征集及其两分
      4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微观困难和宏观困难
        4.1  销售点类型差异
        4.2  市场营销中容易忽略的产品特征
        4.3  产品密度差异
        4.4  “组服务”的质量不确定性
        4.5  汉堡包是否存在确认同一性的困难?
        4.6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宏观困难
      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风险及其内在原因
        5.1  类似边际分析的思路:例解
        5.2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缺陷——“ICP居民消费目录”中两种差异混淆的可能性
        5.3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产品“粗略化”容易导致采价失误
        5.4  单位价值混同问题
        5.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内在原因剖析——物量、数量的联系与区别
      6  纯价比只能是一个假设
        6.1  空间比较的种种抗阻因素
        6.2  内生性产品偏误
        6.3  ICP支出法的优势与不足
        6.4  “纯价比假设”可能的放大效应
      参考文献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与“宾大效应”

      1  作为经济比较逻辑节点的基本概念
      2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一个值得深究的新命题
        2.1  质量差异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区分及其启示
        2.2  “质价混淆观”——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2.3  “质价一体观”——另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2.4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
      3  “宾大效应”的弱存在
        3.1  宾大效应仅仅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3.2  人们为什么付高价?
        3.3  发达国家具备更多的“机会效益”
        3.4  富国穷国间比较与城乡比较的某种相似性
        3.5  “宾大效应”至少是一种“弱存在”
      参考文献
    对基本类别购买力平价计算中隐含的价格比率相等假设的考察
      1  计算基本类别PPP所面临的支出项目结构
      2  价格比率与“类别项目支出额”范围的差别
      3  价格比率的几种存在状态
      4  “货币购买力”与PPP的定义域不同
      5  PPP加总估算中隐含的“等价比假设”
      6  价格比率替代的偏误风险
      7  价格比率替代有效性的思考
      8  从正反两个方面关注不同经济体之间支出项目的“重合程度”
      9  研究价格比率相等假设有效性的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国际经济比较中的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之辩
    深入探索ICP隐含的经济测度问题——评《GDP、福利和健康:2017年轮ICP的若干思考》
      1  摘要与引言
      2  2017年ICP重要的新发现
        2.1  美国与中国ICP结果的比较
        2.2  主要经济体之间2017年ICP结果的比较
        2.3  ICP结果引发的国际比较方法论思考
        2.4  ICP不同轮次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3  ICP未包含的重要项——健康产出
        3.1  大流行病下人们的行为调整与经济“测度悖境”的再现
        3.2  健康指标与GDP的关联——为什么要超越GDP?
        3.3  “GDP+”模式的拓展
      4  “国际元”计值的GDP仍可能误导
        4.1  侧重消费进行国际比较可发现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真实地位
        4.2  GDP与GNI之差
        4.3  围绕GDP的测度陷阱
      5  可否采用灯光密度之类的代理指标交叉检查ICP数值?
        5.1  对测度指标一般性质的阐述
        5.2  如何评判和使用灯光密度等代理测度?
      6  就全球不平等而言ICP揭示了什么?
        6.1  ICP与全球不平等的表现
        6.2  ICP最大的方法论挑战
        6.3  如何看待ICP的国家层级结构?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为什么PPP还需要做重大修正?——评霍诺汉《使用PPP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优势与不足》

      1  霍诺汉论文的背景和概要
      2  ICP基于对市场汇率法的否定
      3  各轮ICP间的“动态一致性”
      4  基于生产率因素对ICP结果的修正
      5  注重ICP的比较机理和现实意义
      6  基于全球化影响因素对ICP的修正
      7  ICP需要拓展研究的若干课题
      参考文献
    关注ICP中产品划分的测度基础——兼评两项ICP分解性研究
      1  赫斯顿教授和劳教授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现实国际购买力关系、ICP实践方法与ICP结果三者间关系
        2.1  “可辨识的更新”与“形式一致性”
        2.2  “形式一致性”与“内容一致性”
        2.3  国际比较“内容一致性”将对“形式一致性”产生压力
      3  参比国范围大小与国际比较质量的关系
      4  Zhang Qi论文的主要观点
        4.1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有关收入分配的三个命题
        4.2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主要结论
      5  从ICP方法论视角看Zhang Qi论文的优点
        5.1  重视经济学直觉和公理性思维
        5.2  重视经济关系内涵和机制的挖掘与解释
        5.3  分析聚焦于“产品质量”
        5.4  特别关注收入不平等对国家价格水平的影响
        5.5  用“分解性”研究深入探讨国际经济关系
      6  Zhang Qi的论文中包含或隐含的基本假设
        6.1  “观察价格”即“实际价格”
        6.2  服务和实物产品具备可分性
        6.3  “国际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绝对可分
        6.4  同质品与异质品的可分性
      7  Zhang Qi的论文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应该避免用对部分服务的理解来替代理解全部服务
        7.2  产品和质量不宜用“水平”来标示
        7.3  “quality goods”究竟是指特质品还是优质品
        7.4  Zhang Qi的论文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ICP中PPP汇总方法的谱系梳理:比较机理与经济意义的追问
      1  国际比较的“公理化性质”和检验
        1.1  如何构建国际比较“公理化性质”体系?
        1.2  不同PPP汇总方法的检验及其思考
      2  国际比较所涉及的一般计算问题
        2.1  平均法优劣能否事先确定?
        2.2  实证未必确证
      3  PPP汇总方法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3.1  ICP对数据的性质要求
        3.2  构建数据基础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3  数据基础与PPP估算的两层次划分
        3.4  ICP验证核实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
      4  PPP汇总方法的一般性概括
        4.1  PPP汇总方法的谱系分析
        4.2  梳理ICP中PPP汇总方法演变及其原因

      5  GK系方法
        5.1  GK法比较原理
        5.2  GK法的改进形成GK系方法
        5.3  GK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6  GEKS系方法(链式方法系)
        6.1  GEKS比较原理
        6.2  运用GEKS法需要深思的问题
        6.3  GEKS法的改进及其思考
      7  CPD系方法
        7.1  CPD法的比较机理
        7.2  CPD系方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法论问题
      8  其他PPP汇总方法
        8.1  经济指数方法
        8.2  链式方法:MST法和MD法(SP法)
      参考文献
    如何深入解读Ryten的ICP评估报告和世界银行对之的观察报告
      1  应该如何对待Ryten的ICP评估报告?
        1.1  注意“Ryten报告”的由来和背景
        1.2  避免ICP原理研究已经完结的误解
        1.3  可比性研究未有穷期
        1.4  Ryten风格的经济统计学研究
      2  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2.1  ICP仅仅属于SNA,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统计领域?
        2.2  梳理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2.3  空间比较不同于时间比较的特性
      3  ICP面临的核心矛盾与若干悖境及其社会意义
        3.1  特征性与可比性的核心矛盾对ICP究竟意味着什么?
        3.2  由可比性与特征性的核心矛盾所造成的若干比较悖境
      4  “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4.1  ICP方法论的两层次划分与注重比较原理思考
        4.2  以总量函数为例说明“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4.3  ICP“原理型”方法论研究任重道远
      5  现实关系(对象)、比较方法(工具)与数据结果(产品)三者关系
        5.1  数据“可解释性”与“反直觉诧异”
        5.2  国际购买力比较领域中对象、工具和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6  “Ryten报告”关于ICP与市场汇率的议题
        6.1  国际购买力关系分析能够全然放弃MER数据吗?
        6.2  市场汇率和ICP的PPP都是“货币转换因子”
        6.3  用ICP制定官方汇率所暴露的逻辑缺陷
      7  如何理解世界银行对“Ryten ICP评估”的观察报告?
        7.1  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概念相关性”
        7.2  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方法论框架
        7.3  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数据管理过程
        7.4  世界银行对ICP的评价
      参考文献
    空间经济比较原理若干问题的探究——接续并拓展“Ryten报告”的研究议题
      1  经济学基础性概念对购买力国际比较的潜在影响
        1.1  PPP与价格
        1.2  支付价格的广义解读
        1.3  确认产品质量差异时的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

        1.4  效用与产品篮子相同的必要性
        1.5  “域理性”还是“点理性”
        1.6  支出法中是否可以考虑“生产者视角”的添加
        1.7  多元文化差异对国际购买力比较的影响
      2  对货币三种相对能力的思考
        2.1  货币的购买力是货币与商品(货物与服务)相对的能力
        2.2  货币购买力功能与货币其他功能相对的能力
        2.3  某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相对的能力
      3  时间空间因素的混同与分解问题
      4  ICP的基本悖境和“操作性悖境”
        4.1  ICP的基本悖境
        4.2  ICP的操作性悖境
      5  空间结构与空间经济比较单位
        5.1  全球生产链对国际比较的影响
        5.2  ICP区域分组的标志问题
        5.3  在现有区域划分的前提下,需进一步思考的若干操作问题
      6  系统比较汇率法与ICP法的思路
        6.1  为什么在“原理型”方法论研究中还应该探讨汇率法
        6.2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与市场汇率的关系
        6.3  汇率与PPP一致性的例证与思考
        6.4  结果的奇异值与汇率波动性
        6.5  sub-national PPP的法理性
        6.6  汇率法与ICP法——观察值与构造值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际经济比较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ICP的RAQs
      1  比较同质性前提的设定
        1.1  支出项目的同质性
        1.2  所比较经济体的同质性
      2  ICP法与汇率法比较的再思考
        2.1  国际比较结果真实性的指向
        2.2  如何看待所谓汇率的政治扭曲
        2.3  精细方法有效空间的局限
        2.4  ICP和汇率法的综合比较
      3  空间结构及其测度比较
        3.1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范围
        3.2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分组
        3.3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规模及其内部结构影响
        3.4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统计能力
        3.5  不同类别经济体测度和比较方法的选用
      4  国际经济比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4.1  “发展中方法”与慎用结论
        4.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3  对进一步拓展国际比较研究的补充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二  PPP同质度指数的设计
      1  从“定义概念”到“计算概念”:PPP的计算过程
      2  可比性缺失的根源:购买力与购买力平价的定义域不同
      3  计算指标的“经济性要求”掩盖了“比价子集”为空的困难
      4  “可比性原则”与“代表性原则”的博弈
      5  PPP的“核心同质度指数”

      6  PPP的“可靠性增量指数”
      7  “可靠性指数”系列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偏差测度悖论与方法改进陷阱
      1  问题的提起
      2  “偏差测度悖论”
        2.1  悖论1(行为意义悖论)
        2.2  悖论2(比较对象悖论)
        2.3  悖论3(测度结果悖论)
      3  方法改进陷阱
        3.1  方法改进通常隐含的陷阱
        3.2  “方法万能论”对测度的影响
        3.3  从统计效益看测度方法的选择
      4  科学麦田守望者的责任与价值
        4.1  “回到基本问题”
        4.2  经济周期测度中的基准问题
        4.3  在学习新方法时应该重视批判体验
        4.4  学者的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四  对国际经济比较方法的若干思考
      1  不能完全否定汇率法
        1.1  “汇率法”结果有其积极的一面
        1.2  “汇率法”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
        1.3  “汇率法”结果不是名义收入
        1.4  对“汇率法”发展前景的展望
      2  关于“购买力平价法”(ICP)的前提
        2.1  “购买力平价法”中代表性商品选取的两难处境
        2.2  综合方法对比较性质的满足状况影响其可靠性
        2.3  ICP的“实物原则”对其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3  关于“购买力平价法”(ICP)的结果
        3.1  ICP结果也有令人存疑之处
        3.2  ICP中存在着一系列产生偏差的诱因
        3.3  ICP不是国际经济比较的绝对标准
        3.4  “方法万能论”对ICP的影响
        3.5  从统计效益来看ICP的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