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这是一部关于玉石玦生命史的研究专著。玦的造型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主要作为耳部装饰品而非专门制作的明器或祭礼器使用,大部分也非“神器”或“神物”。玦可用来表达人类爱美意识,传递祈福祛灾、保佑平安等原始观念,也可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齐家制玦作坊是我国历史时期唯一一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的生产石玦的专门性遗址。本书从齐家制玦作坊出土的实物资料及相关生产遗迹出发,见微知著,探讨了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化与专业化、评估了生产组织与生产规模,追溯了生产者、消费者的族属与身份,进而从客观描述转向归纳阐释,从感性认知转向理性认识。
齐家制玦作坊是商周时期家族式贵族作坊的典型代表,其生产组织及管理运行模式为揭示三代手工业生产系统、讨论聚讼不休的周原遗址性质以及中国早期城市政治性与经济性功能等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
作者介绍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先后获得百千万人才国家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方向为新石器及商周考古。主持发掘的石峁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荣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石峁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等多项国家课题。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周原:2002年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Craft Produc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等专著6部。 -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凤鸣岐山:考古学视野下的岐邑周原
第一节 追迹周原
一、周原与周都
二、追迹周原
第二节 考古周原
一、考古周原
二、商代时期
三、西周时期
四、周原变迁
第三节 作坊遗址
一、制骨作坊
二、制陶作坊
三、铸铜作坊
四、制玉石业及其他
第二章 从玦出发:生产设施与生产遗存
第一节 制玦作坊
第二节 生产设施
一、工作间
二、功能性设施
三、关于生产设施的讨论
第三节 生产遗存
一、生产废料
二、石玦残次品
三、生产工具
四、副产品
第四节 生产空间
一、商末周初:普通居址与墓地
二、西周早期:生产活动的萌芽
三、西周中期:生产规模的扩张
四、西周晚期:生产活动的鼎盛
五、作坊变迁:从萌芽到废弃
第三章 从石到玦:生产技术研究
第一节 生产原料
一、生产石料的来源
二、生产工具原料的来源
三、生产原料与生产地点
第二节 生产技术
一、敲琢制坯
二、打磨毛坯
三、琢钻成孔
三、锯割玦口
第三节 模拟实验:石玦破损率与耗时估算
第四章 匠心致远:标准化与专业化
第一节 理论模式
一、产品的标准化
二、生产的专业化
三、产品标准化与生产专业化
四、分析参数的建立
第二节 石玦生产的标准化程度
一、西周早期
二、西周中期
三、西周晚期
第三节 石玦的专业化程度
一、生产原料
二、形制变化
三、生产技术
第四节 影响石玦生产形态评估的因素
第五章 贵族工坊:生产组织与生产规模
第一节 生产背景:个体式还是依附式
一、评估手段
二、工匠居址与贵族宫室
三、生产背景
第二节 生产强度: 兼职还是全职
一、评估手段
二、生产强度
第三节 生产规模:家户还是作坊
一、评估手段
二、生产规模
三、产量评估
第四节 集中程度:分散还是集中
一、评估手段
二、制玦遗址的唯一性
第五节 生产技术与劳动分工
一、评估手段
二、技术组织
第六章 见玦识人:生产者
第一节 生产类别与生产者身份
一、独立式手工业
二、依附式手工业
第二节 制玦作坊墓葬研究
一、齐家作坊两类墓地
二、工匠墓葬的辨识
第三节 制玦工匠的等级与身份
一、工匠墓葬的等级
二、管理者高等级工匠、及其族属
三、普通工匠及其族属
第四节 石玦生产与工匠来源
第五节 西周工匠奴隶身份说质疑
一、西周劳动力身份问题的争论
二、商周工匠身份再探讨
三、西周主要劳动力构成奴隶说质疑
第七章 玦佩从容:消费者
第一节 文献中的玦及其功能
第二节 考古情境中的玦及其功能
第三节 玦的佩戴方式
第四节 商周玦的使用:人群、身份及性别
第五节 齐家风格石玦的发现与使用
一、周原墓葬中的齐家石玦
二、周原居址中的齐家石玦
第六节 齐家风格石玦的消费与流通
第八章 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聚落布局与作坊性质
第二节 周原遗址与商品化生产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