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作者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著述、画家画论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思想及其嬗变演进过程,探索了很多重要理论问题,建构起了完整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史框架,沉淀出第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史著作。
论著勾画了各时代山水画观念嬗变轨迹,呈现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及山水画理论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历史图景,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示,在汲取东西方汉学相关成果和比较中外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凸显了中国山水画理论对世界艺术理论的独特贡献,为中国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创新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前景。 -
作者介绍
张建军,男,汉族,博士、教授,美术学、艺术理论及文艺学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访问教授、高级研究学者。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务处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院长,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特聘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中国古代绘画的观念视野》《中国画论史》等12部专著,在《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书画及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外报刊。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学术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多项。 -
目录
导论 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的历史脉络
一、山水画理论开端:“以形写神”
二、从“六法”论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三、“图真”:从观念到方法
四、文人画理论:“诗画一律”
五、从荆浩、郭熙“接着讲”
六、山水画“写意”理论的展开
七、“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
八、“山水以气韵为主”
九、“笔墨”与“丘壑”之间的董其昌
十、“真工实能”与“得山水性情”
十一、明末的思考:如何创造
十二、天崩地裂后的山水画观念:笔墨、情感与自我
十三、正统、通变与山水画价值重构
十四、心法、画理与趣味: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的尾声
十五、山水画理论的高峰与群岭的思考
第一章 六朝至唐代山水画理论
第一节 山水画理论的开端: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一、山水画理论前史
二、中国第一篇山水画理论著作
三、《画云台山记》的理论特征
四、“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
五、顾恺之山水画理论贡献
第二节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宗炳《画山水序》
一、画山水的依据
二、“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三、“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四、“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第三节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叙画》
一、写作意图
二、绘画是什么
三、“画之致”与“画之情”
第四节 “六法”与“为山水传神”:谢赫《古画品录》
一、“六法”与山水画
二、山水画之“气韵生动”兼及“为山水传神”
第五节 “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一、关于《山水松石格》作者问题
二、《山水松石格》解读
三、《山水松石格》全文结构重排
第六节 “意在笔先”:王维《山水论》
一、“意在笔先”
二、“四远”:山水画中表现“远”的方法
三、山之分类、树之特征
四、天气、旦暮、四时
五、《山水论》全文结构重排
第七节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唐代诗人山水画论
一、“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二、“乘兴遣画沧洲趣”
三、“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四、诗画关系
五、“水晕墨章,兴吾唐代”
第八节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一、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
二、中唐“山水之变”
三、张璪的偏师独胜:从树石到山水
四、张璨的山水画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影响
第九节 《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与山水画
一、对山水画与山水画家的记录与品评
二、“五等”与“四品”
三、张彦远《论画山水树石》
第二章 五代、宋元山水画理论
第一节 “图真”:荆浩《笔法记》
一、荆浩其人其书
二、“图真”“须明物象之原”
三、“六要”“四品”“四势”“二病”
四、从装饰到“图真”
五、从“图真”到“写意”·从“隐迹立形”到“笔墨至上”
第二节 “画见其大意”:郭熙、郭思《林泉高致》
一、山水画学与君子之爱
二、“可游可居”
三、“山水,大物也”
四、身即山川而取之
五、“三远”“三大”与“术”的探求
六、山水之理与画山水之法
七、虚静与诗兴
八、对照苏轼常理与常形
第三节 欧阳修:画意不画形
一、《盘车图》诗解读
二、“画画意”与“诗言志”
三、绘画理论中的“言意之辨”
第四节 诗画一律:苏轼、黄庭坚与米芾
一、“神与物交”:“传神”论的发展
二、悟性与天分
三、“诗画一律”
四、“墨戏”
五、“常理与常形”
六、“得之于心”与“平淡天真”
七、“得其意思所在”与“吐墨”
第五节 “造理入神”与“以天合天”:沈括与董逌
一、沈括的“造理入神”与“以大观小”之法
二、董逌“以天合天”与进技于道
第六节 “气韵非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一、“气韵非师”
二、用笔得失
三、风格分野与古今之别
第七节 “画者,文之极也”:邓椿《画继》
一、“逸品”居首
二、“画者,文之极也”
第八节 “格物致知”:韩拙《山水纯全集》
一、对古代画论的引用、阐释、借鉴与发挥
二、象与理、华与实、人与天
三、韩拙“三远”与“格物致知”
第九节 赵孟叛:提倡“古意”与引书入画
一、“作画贵有古意”
二、“须知书画本来同”
第十节 汤厘与“写意”说
一、“意”的观念小史
二、“写”的本义与画论用义
三、“写意”:核心观念与相关范畴
第十一节 “活法”与“逸笔”:黄公望与倪云林
一、树石画法
二、“山论三远”
三、“画不过意思而已”
四、“逸气”与“逸笔”
第三章 明代山水画理论
第一节 “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王履《华山图序》
一、“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
二、“法在华山”
第二节 “取其韵”:何良俊《四友斋画论》
一、山水画优于文字
二、观山水画应神游、取韵
三、“画山水则古不如今”
四、山水画之五大传派
五、“行家”与“利家”
第三节 王世贞: “山水以气韵为主”
一、“书画之士多长年”
二、“山水以气韵为主”
三、山水之变
第四节 董其昌与山水画“南北宗论”
一、“文人之画”
二、“南北宗论”的悟性之维
三、“为山水传神”与“笔墨精妙”
四、“南北宗”与中国山水画实际历程的关系
五、相关分派体系
六、模糊分类
七、南北宗论的发展:画学正脉
第五节 “古法”与“真工实能”:李日华《竹嬾画媵》
一、“古法”之探求:“真工实能”
二、“性者物自然之天”
第六节 “最要得山水性情”:唐志契《绘事微言》
一、“画中惟山水最高”
二、山水写趣
三、“最要得山水性情”
四、“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
五、天性论
六、对“逸品”内涵与外延的探讨
七、“气韵生动”辨
第七节 “画求熟外生”:顾凝远《画引》
一、笔墨与气韵
二、“访画”与“画从心生”
三、“生拙”与“雅人深致”
第八节 恽向: “以意为主,而气附之”
一、“画至于文人而后能变”
二、“以意为主,而气附之”
三、“气韵在笔不在墨”
四、“简于象而非简于意”
第九节 走出“因袭”与“矫枉”:沈颢《画麈》
一、“矫枉”与“因袭”:影响的焦虑
二、丘壑与位置
第四章 清代山水画理论
第一节 龚贤: “笔墨相得则气韵生,笔墨无通则丘壑其奈何”
一、“自董以前有图而无画”
二、画家“四要”
三、“笔墨相得则气韵生,笔墨无通则丘壑其奈何”
四、自心中擘述
第二节 恽南田: “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
一、“作画在摄情”
二、“相叫必于荒天古木”
三、“逸品”的境界
第三节 石涛: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一、“一画”:道与法的统一
二、感受与创造
三、“了法”“变化”
四、石涛画论的形而上维度
第四节 清代“四王”: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
一、正统论与宗派论
二、“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第五节 “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笪重光《画筌》
一、《画筌》的写作背景
二、“浑”与“清”
三、“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四、画题
五、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造化、传承、通变
六、皴法与设色
第六节 “发挥天地之形容,蕴藉圣贤之艺业”:唐岱《绘事发微》
一、山水画之正派
二、“发挥天地之形容”与“神逸兼到”
三、山水画之笔墨、设色等技法
第七节 “禅者,传也”: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
一、“所谓画禅者何也”
二、“气韵生动,人力可能也”
三、“山水入妙,在有法无法之间”
第八节 “画论理不论体”:范玑《过云庐画论》
一、“画论理不论体”
二、“画以养性”
三、“丘壑之难在夺势”
四、“画不可示于藏家”中的创新思想
第九节 “画有三到:理也,气也,趣也”: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一、对清代山水画的批评
二、山水画的评价标准: “七忌、三到、六长、四难”
三、“画须有寄托”
四、山水画源流、宗派与技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父与子全集(彩色典藏版)11.92
- 快把我哥带走(2)15.92
- 零基础学画漫画(3Q版素描技法篇)8
- 暴走漫画(9)4
-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原版引进)6.4
- 暴走漫画(5)4
- 暴走漫画(10)4
- 凹槽练字板(汉语常用字行书)14
- 楷书入门基础教程(楷)/墨点练字宝14
- 基础素描教程(1)4.4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