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2018年,青年学者鲁明军围绕创刊于1976年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评论杂志《十月》的诞生、运作及历史变迂,采访了罗莎琳·克劳斯、道格拉斯·克林普、本杰明·布赫洛、伊夫一阿兰·博瓦、大卫·乔斯利特、莱耶·迪克曼等10余位杂志编委会成员和作者。这些受访者大多都是继格林伯格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和当代艺术史家,其著述和观点的影响力不限于美国本土,也早已辐射至欧洲,乃至全世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其理论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批评发生和理论实践的动因依然缺少了解,这一系列访谈恰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它不仅立体地呈现了“《十月》学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批评与理论的历史概貌。 -
作者介绍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曾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策展人,剩余空间艺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理法与士气: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世变(1907—1954)》(2018)、《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
目录
序言
鲁明军 《十月》的诞生:革命与智识
上篇
罗莎琳·克劳斯 《十月》与艺术批评的理论蜕变
道格拉斯·克林普 告别《十月》:从理论到行动
本杰明·布赫洛 《十月》:结构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哈尔·福斯特、杰瑞特·欧内斯特 《十月》:一个“微型乌托邦”
伊夫-阿兰·博瓦 《十月》:智识时代的“遗产”
大卫·乔斯利特 艺术作为世界的“代理人”
莱耶·迪克曼 历史即当代,思考即行动
希维亚·柯波乌斯基 《十月》:晦涩是一种适当的挑战
玛莎·布斯柯克 《十月》:学术话语的守护者
亚当·莱纳 《十月》的生产、流通与传播
下篇
蒂埃里·德·迪弗 “《十月》不是一个党派”
克莱尔·毕夏普 《十月》、“社会参与”与艺术批评的困境
卡罗琳·A.琼斯 《十月》:去政治化的政治
梁硕恩 《十月》:延续前卫的承诺
帕梅拉·M.李 当代,那时与现今:个人以及一代人的观点
高名潞 《十月》的启示
附录一
安妮特·米切尔森、罗莎琳·克劳斯 《十月》发刊词 王志亮译
乔治·贝克、罗莎琳·克劳斯、本杰明·布赫洛等 《十月》圆桌会议:艺术批评的现状 徐旷之译
附录二
鲁明军 马尔科姆·X的幽灵、《十月》及其他
鲁明军 “末日在此”:政治、阴谋与“艺术正义”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父与子全集(彩色典藏版)11.92
- 快把我哥带走(2)15.92
- 零基础学画漫画(3Q版素描技法篇)8
- 暴走漫画(9)4
-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原版引进)6.4
- 暴走漫画(5)4
- 暴走漫画(10)4
- 凹槽练字板(汉语常用字行书)14
- 楷书入门基础教程(楷)/墨点练字宝14
- 基础素描教程(1)4.4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