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将乡村视为人、地、业、村联动的系统,旨在构建一个分析乡村转型与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基于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在城乡中国格局下研究乡村转型与现代化的逻辑、路径、体制和政策,明确提出城乡中国是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乡村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结构形态,农民的代际革命及其与土地和村庄的黏度变化是研究乡村转型的根本维度,实现农业和乡村产业革命是乡村复兴的基础。
本书拓展了理论界对城乡中国格局下乡村问题的讨论,矫正了传统理论与政策中对于城乡关系以及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些认识,因应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乡村变化的机遇,提出了有效的制度改革方案与实施措施,对于破除城乡分割体制结构,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现代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
作者介绍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等。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土地政策咨询,参与贵州湄潭、四川泸县、浙江义乌等地改革试验和政策设计。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等专著10余部,在《求是》《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曾获第六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十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 -
目录
第一部分 城乡中国
第一章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一、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二、结构变革下的乡村转型: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三、城乡中国的特征
四、基本结论与公共政策含义
第二章 “刘易斯转折点”的真正到来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测度“刘易斯转折点”的方法与结果
三、转折点到来之后的发展挑战和战略选择
第三章 农业、农村与城乡政策转向
一、工业化战略与城乡发展:一个解释框架
二、各经济体农村、农业政策转折点的测算
三、各经济体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四、结论
第四章 城乡融合阶段
一、告别城乡二分范式
二、城乡融合下的城乡连续体范式
三、城乡融合阶段的特征:经验证据
四、结论与启示性意义
第五章 城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一、作为政治经济问题的城乡转型
二、结构转变方式与中国的城乡转变
三、城乡中国结构与乡村振兴路径
四、城乡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
第二部分 农民的代际革命
第六章 小农的特征与演变
一、对小农范式的批判
二、典型中国小农的基本特征
三、制度变革与农民行为
四、结构变迁与小农特征演变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农民的城市权利
一、关闭城门与绑民于土:国家工业化时期的城市与农民
二、城门未开与乡土筑城:乡村工业化阶段的农民自主城镇化
三、撞城入城与城市过客:高速城市化下的农民与城市
四、代际分别与结构革命:农二代与农民城市权利困境
五、开放农民城市权利的公共政策
第八章 代际革命与农民的变迁
一、引言
二、基于城市权利视角的文献与政策评论
三、离土出村不回村的一代
四、农二代的城市权利状况与困境
五、公共政策含义
第九章 重塑乡村老人发展境遇
一、乡村老年群体状况堪忧
二、靠子女:“养儿防老”一去不复返
三、靠社会: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对乡村留守老人的关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多措并举,改善乡村老人发展境遇
第十章 “摘帽”后的农民相对贫困问题
一、中国式扶贫与减贫绩效
二、不会因“摘帽”而去的贫困课题
三、纳入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的持续减贫策略
第三部分 农业工业化与产业革命
第十一章 农业的历史转型
一、传统农业的变迁与特征
二、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业现代化
三、从改革开启到世纪之交的农业现代化
第十二章 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出口导向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二、农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农业投入的影响
四、农业现代化新阶段的农业生产率变化
五、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特征
第十三章 要素组合与农业工业化
一、引言
二、农业就业份额下降与农业转型:一个文献综述
三、农业工业化理论及其拓展
四、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的要素组合特征
五、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十四章 农业工业化与服务规模化
一、农业规模报酬:一般理论与经验研究
二、农业工业化与服务规模化:理论分析
三、农业工业化与服务规模化实施:山东案例
四、政策含义
第十五章 农业工业化与转型升级
一、何为农业工业化
二、山东省农业工业化
三、山东省农业工业化的挑战
四、简要结论
第十六章 农业要素组合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中国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与存因
二、要素组合升级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经验
三、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四、未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第十七章 农业转型与政策选择
一、中国农业转型的主要特征
二、农业经营方式与制度安排的重大变化
三、转型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第四部分 乡村振兴与现代化
第十八章 乡土生出的现代化
一、有机配合的乡土社会及其危机
二、乡土重建的本质是重构乡村有机结构
三、乡村长出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
四、几点启示性结论
第十九章 乡村治理的制度与秩序演变
一、引言
二、制度与秩序:分析乡村治理演变的视角
三、深植乡村的制度遗产与秩序结构
四、乡政村治下的乡村治理制度变迁与秩序演化
五、城乡统筹以来乡村治理的制度转型与秩序再造
六、结论性评论
第二十章 人、地、村系统重构与乡村振兴
一、“十四五”:城市回归本质、乡村拥有体面
二、改革农民工回村的城镇化
三、人、地、村系统重构
第二十一章 东亚乡村变迁的典型事实再审视
一、农民收入多元化和身份多角化
二、农业要素组合升级与农业报酬提高
三、村庄聚落变化及其功能拓展
四、结论与启示性意义
第二十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制度供给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影响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与体制机制
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制度供给
参考文献
索引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