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长时储能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丛书/中国能源革命与先进技术丛书
      • 作者:编者:耿学文//贺徙//徐超//刘凯|责编:吕潇//杨琼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ISBN:9787111752448
      • 出版日期:2024/04/01
      • 页数:387
    • 售价:60
  • 内容大纲

        未来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超过50%,这对储能设施提出了具备十几小时乃至几天的储能时长的新需求,以满足GW级别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和长时间削峰填谷的需求。
        《中长时储能技术》一书旨在向储能行业从业者及对此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中长时储能技术系统性的介绍。本书共10章,涵盖了长时储能综述、抽水蓄能、锂离子和钠离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储能、氢储能、热储能、重力储能、移动长时储能及二氧化碳储能等行业内技术路线,系统而详尽地剖析了各技术路线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应用分类、经济性分析、政策支持、工程项目案例等,每章通过对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各技术路线深入浅出的介绍,浅析国内外电力行业环境下各技术路线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中长时储能的必要性、前瞻性及可广泛部署性。
  • 作者介绍

  • 目录

    前言
    第1章  长时储能综述
      1.1  电力储能
        1.1.1  电力储能发展史
        1.1.2  储能的战略意义
      1.2  长时储能概览
        1.2.1  长时储能的概念
        1.2.2  为什么要发展长时储能
        1.2.3  长时储能的技术特点
        1.2.4  长时储能的发展现状
      1.3  经济测算与发展展望
        1.3.1  长时储能的发展促进政策
        1.3.2  长时储能竞争力分析和经济测算
        1.3.3  长时储能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抽水蓄能
      2.1  抽水蓄能概述
        2.1.1  什么是抽水蓄能
        2.1.2  抽水蓄能的特点
      2.2  国内外抽水蓄能发展历程
        2.2.1  国外发展历程
        2.2.2  主要国家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现状
        2.2.3  我国发展历程
      2.3  抽水蓄能技术现状
        2.3.1  基本原理与工作特性
        2.3.2  抽水蓄能电站分类
        2.3.3  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
        2.3.4  抽水蓄能电站设备
      2.4  我国抽水蓄能方面的政策
        2.4.1  总体环境介绍
        2.4.2  国家政策
        2.4.3  地方政策
      2.5  抽水蓄能技术发展趋势
        2.5.1  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
        2.5.2  海水抽水蓄能技术
        2.5.3  矿井抽水蓄能技术
      2.6  抽水蓄能电站成本分析
        2.6.1  固定成本
        2.6.2  变动成本
      2.7  电价/商业模式分析
        2.7.1  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模式、优化调度与电价机制
        2.7.2  抽水蓄能电站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章  锂离子和钠离子储能
      3.1  锂离子电池概述
        3.1.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3.1.3  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
      3.2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3.2.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2.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3.2.3  电解质
        3.2.4  隔膜
      3.3  锂离子电池储能相关政策和市场分析
        3.3.1  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政策
        3.3.2  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分析
      3.4  锂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案例
        3.4.1  锂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3.4.2  锂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3.5  储能领域新星——钠离子电池
        3.5.1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3.5.2  钠离子电池的优势
        3.5.3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3.5.4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案例
      3.6  锂离子电池储能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压缩空气储能
      4.1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背景
        4.1.1  长时储能技术
        4.1.2  压缩空气储能的历史回顾
        4.1.3  新型储能技术的政策支持
      4.2  压缩空气储能原理及关键技术
        4.2.1  压缩空气储能的理论基础
        4.2.2  压缩空气储能的种类
        4.2.3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4.2.4  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4.2.5  液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4.3  压缩空气储能中的能量储存技术
        4.3.1  压缩气体储存技术
        4.3.2  蓄热和热交换技术
      4.4  压缩空气储能应用项目介绍
        4.4.1  传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2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3  等温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4  液化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5  组合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5  未来展望
        4.5.1  未来压缩空气储能的角色定位
        4.5.2  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发展方向
        4.5.3  未来发展与期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液流储能
      5.1  液流电池概述
        5.1.1  液流电池的基本概念
        5.1.2  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5.1.3  液流电池的特点
      5.2  液流电池的分类
        5.2.1  水系液流电池
        5.2.2  非水系液流电池
        5.2.3  固体浆料液流电池

        5.2.4  氧化还原靶向反应液流电池
        5.2.5  金属空气液流电池
        5.2.6  其他液流电池
      5.3  液流电池的结构与组成
        5.3.1  液流电池单电池
        5.3.2  液流电池电堆
        5.3.3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5.4  液流电池关键材料
        5.4.1  液流电池电极材料
        5.4.2  液流电池隔膜材料
        5.4.3  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
        5.4.4  液流电池导流板
      5.5  液流电池的应用场景
        5.5.1  新能源发电并网
        5.5.2  电网削峰填谷
        5.5.3  分布式储能
        5.5.4  应急发电装置
      5.6  液流储能应用案例
        5.6.1  重点研发单位
        5.6.2  代表性企业
        5.6.3  液流储能电站应用案例
      5.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氢储能
      6.1  氢储能的特点及发展必要性
        6.1.1  氢储能的定义及技术架构
        6.1.2  氢储能特点分析
        6.1.3  氢储能必要性分析
      6.2  氢能制取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2.1  氢储能在制氢环节的诉求
        6.2.2  制氢技术现状及关键指标对比
        6.2.3  氢能制取重点突破方向
      6.3  氢能储存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3.1  氢储能在储氢环节的诉求
        6.3.2  储氢技术现状及关键指标对比
        6.3.3  地下储氢重点突破方向
      6.4  氢能运输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4.1  氢储能在运输环节的诉求
        6.4.2  运输技术现状及指标对比
        6.4.3  氢能运输重点突破方向
      6.5  氢能发电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5.1  氢储能在发电环节的诉求
        6.5.2  氢能发电技术现状及指标对比
        6.5.3  氢能发电重点突破方向
      6.6  氢储能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章  热储能
      7.1  热储能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7.1.1  显热储热
        7.1.2  相变储热

        7.1.3  热化学储热
        7.1.4  不同储热技术对比
      7.2  热储能在电力储能中的应用路径
        7.2.1  热储能在电能替代中的应用
        7.2.2  热储能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
        7.2.3  热储能在火力发电灵活性改造和深度调峰中的应用
        7.2.4  热储能在压缩空气储能中的应用
        7.2.5  热储能在卡诺电池储能中的应用
      7.3  热储能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7.3.1  储热材料
        7.3.2  储热装置及系统
      7.4  热储能经济性分析
        7.4.1  显热储热技术
        7.4.2  相变储热技术
        7.4.3  热化学储热技术
        7.4.4  不同储热技术对比
      7.5  热储能领域的相关政策
      7.6  热储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7.6.1  热储能不同技术发展路线
        7.6.2  热储能发展规模预计
      参考文献
    第8章  重力储能
      8.1  重力储能的基本原理
      8.2  重力储能的特点及优势
      8.3  重力储能的主要技术路径
        8.3.1  基于流体及微型固体颗粒的重力储能
        8.3.2  基于构筑物高度差的重力储能
        8.3.3  基于山体落差的重力储能
        8.3.4  基于深坑、矿井的重力储能
        8.3.5  混合重力储能系统
        8.3.6  各类重力储能技术汇总及对比
      8.4  重力储能的关键技术
      8.5  重力储能经济性分析
      8.6  国家在重力储能领域的相关政策
      8.7  重力储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9章  移动长时储能
      9.1  移动长时储能概述
        9.1.1  移动长时储能简介
        9.1.2  移动长时储能政策分析
        9.1.3  移动长时储能与移动电源车的对比分析
        9.1.4  移动长时储能的研发及技术核心简述
        9.1.5  移动长时储能产业链现状
        9.1.6  移动长时储能在全球的应用占比分析
        9.1.7  移动长时储能国内外主要生产商
      9.2  移动长时储能供电技术
        9.2.1  移动长时储能供电技术简述
        9.2.2  移动长时储能供电研发误区
        9.2.3  移动长时储能供电稳定性及能耗比
        9.2.4  移动长时储能供电解决的痛点分析
        9.2.5  移动长时储能供电国内外需求简析

      9.3  移动长时储能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
        9.3.1  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介绍
        9.3.2  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简述
        9.3.3  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与劣势
        9.3.4  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的行业应用
        9.3.5  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国内外主要生产商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二氧化碳储能
      10.1  二氧化碳储能背景分析
        10.1.1  全球气候变暖
        10.1.2  碳达峰与碳中和
      10.2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原理
        10.2.1  二氧化碳的优良物性
        10.2.2  二氧化碳储能的工作原理
        10.2.3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分类
      10.3  二氧化碳电热储能
        10.3.1  工作原理
        10.3.2  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10.4  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
        10.4.1  工作原理
        10.4.2  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10.5  液态二氧化碳储能
        10.5.1  二氧化碳液化技术
        10.5.2  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的工作原理
        10.5.3  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10.6  二氧化碳储能关键设备和技术
        10.6.1  压缩单元设备和技术
        10.6.2  膨胀单元设备和技术
        10.6.3  蓄/换热单元设备和技术
        10.6.4  液化单元设备和技术
      10.7  二氧化碳储能性能评价方法
        10.7.1  技术性指标
        10.7.2  经济性指标
      10.8  二氧化碳储能多元应用集成技术
        10.8.1  耦合CCUS的二氧化碳储能技术
        10.8.2  基于分品位用能的二氧化碳储能技术
      10.9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10.10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