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分“艺术与媒介”“再现与表现”“拟像与造像”“解读与反思”四个部分,对影响摄影进程和帮助读者理解摄影的52本中外摄影书进行深度评述。这些图书及其作者或拍摄者都在摄影发展过程的各个节点时期具有代表性,它们能够反映某一摄影发展时期的理念和技术特色,或是影响摄影技术、观念革新的理论著述,或是某一摄影流派、观念代表摄影家的作品集,或是对普遍接受的摄影历史总结与评价。借此,本书希望帮助摄影学习者和实践者在经典中了解摄影发展的脉络,感受摄影的多样化及其魅力,并理解当代摄影之所以呈现如今面貌的原因。 -
作者介绍
-
目录
前言 阅读经典思考当下
艺术与媒介
阿尔弗雷徳·施帮格利茨《摄影作品》:摄影走向现代
奥古斯特·桑德《时代的面孔》:为20世纪的德国人留像
布拉塞《巴黎的夜游者》:夜间摄影大师
刘易斯·W.海因《工作中的人》:用摄影为社会发声
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塑造摄影的方向
安塞尔·亚当斯《底片》:直接摄影,分区曝光
爱德华·斯泰肯《人类一家》:过于浪漫的摄影叙事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超现实主义形式美
爱德华·韦斯顿《灵光闪现》:光圈出版的开端
李媚、王璜生、庄文骏《庄学本全集》:身临其境和仰望
再现与表现
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从西方来华摄影师了解中国摄影史
罗伯特·卡帕《失焦》:战地记者的赌注是生命
顾棣《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中国有一群卡帕
弗朗索瓦丝·普斯《艰难岁月》:影像文献的标准
约瑟夫·寇德卡《吉卜赛人》:摄影家,做一个纯粹的人
刘香成《中国:1976-1983》:记录,为了记忆与怀念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劳动者》:工业时代的影像力量
朱宪民《黄河中原人》:摄影扎根生活
解海龙《我要上学》:中国人最熟悉的纪实影像
黑明《走过青春》:影像,超越记忆
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黑色世界的白色幽默
马克·昌布《沉默者的话语》:独特观看造就非凡叙事
安妮·莱博维茨《安妮在工作》:公众视野下的个人视点
克里斯汀·鲁本《马格南世纪经典》:为什么是这张照片?
瓦尔·威廉姆斯《珍藏马丁·帕尔》:看懂怪大叔
拟像与造像
威廉·克莱因《庆典》:曾经的颠覆,如今的经典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希望与绝望的影像
埃德·鲁沙《二十六个加油站》:重要的不是照片
日本摄影家群体《挑衅》:理解日本现代摄影的起点
罗伯特·亚当斯《新西部》:新地形摄影开端
斯蒂芬·肖尔《不寻常之地:全集》:寻找彩色世界的结构
黛安·阿勃丝《光圈作品集》:禁忌中逼问真实
理查德·阿维顿《肖像》:肖像中的人,是你吗?
辛迪·舍曼《无题电影剧照》:无情“照妖镜”
杰夫·沃尔《表象》:被制造的真实
埃里克·索斯《眠于密西西比河畔》:我在寻找你,你也在审视我
王庆松《中国当代生活的叙述者》:假的,不能再真了
莎莉·曼《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向内审视的艺术家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四本摄影书》:重塑摄影认知
斯特凡·格罗内尔《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范式的建立、传承与更迭
解读与反思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贯穿人类命运的巫术与科技
约翰·萨考夫斯基《摄影师之眼》:用照片解读照片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在图像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真实和谎言可能是一回事
罗兰·巴特《明室》:固执的想象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我们从摄影史中能学到什么?
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现代摄影再启蒙
大卫·霍克尼《霍克尼论摄影》:为摄影探寻出路
冯克力《老照片》(丛书):重估老照片的价值
陈小波《他们为什么要摄影》:找到来处,便知归途
巫鸿《荣荣的东村》:一段个人史带出的一段艺术史
弗里德·里奇《摄影之后》:被数字影像重构的摄影世界
后记 走出碎片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父与子全集(彩色典藏版)11.92
- 快把我哥带走(2)15.92
- 零基础学画漫画(3Q版素描技法篇)8
- 暴走漫画(9)4
-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原版引进)6.4
- 暴走漫画(5)4
- 暴走漫画(10)4
- 凹槽练字板(汉语常用字行书)14
- 楷书入门基础教程(楷)/墨点练字宝14
- 基础素描教程(1)4.4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