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是面向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编写的一本辅助性教材,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与现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的确立及其规范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与动力,科学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性,科学技术创新方法研究。 -
作者介绍
孙波,1970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产力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出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等学术著作多部。 -
目录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一 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 近代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与现代意义
一 系统自然观
二 人工自然观
三 生态自然观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
一 科学技术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发展历程
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内容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四 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的确立及其规范意义
一 高技术视阈下人的异化问题解析
二 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的确立
三 科学技术的四种不确定性及其风险规避路径
四 科技事故三重‘‘责任主体”的确立及其规范价值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五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与动力
一 科学发展的模式
二 技术发展的模式
三 科技发展的动力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六 科学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
一 科学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
二 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方法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七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 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
二 科学技术与人的自由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异化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八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 小科学与大科学
二 科技活动的社会组织
三 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规范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九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性——以萨顿“新人文主义”和“人性”为视角
一 萨顿“新人文主义”的内容及特点
二 科学之美与科学的创造性本质
三 东西方的交流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 萨顿新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五 科学深层次的人性基础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专题十 科学技术创新方法研究
一 科学创新的内涵与实现
二 技术创新的形成
三 科技创新的意义
问题探究
延伸阅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故宫日历(公历2017年)(精)26.4
- 时间简史(插图版)18
-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6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76
- 昆虫记(精)/经典译林8.72
- 数控铣床综合实训教程19.2
- 昆虫记(插图典藏本)(精)11.2
- 化工制图习题集(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7.2
- 化工制图(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5.8
- 生命急救技能14
- 时间简史(普及版)(精)15.2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