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物品是刻写着文化记忆的符号……物品使得抽象的理念可以被捕捉到,促成思想的言语化,调动起对经验和知识的思考。构建社会的思想模式、态度和信念,都会体现在该社会的物品当中。
莱布尼茨奖得主薛凤、生物学史领军人物柯安哲,
从梁启超与李约瑟出发,回顾科学与人文学间对立而纠缠的发展脉络。
让物质自己说话,勾勒当今科学史研究的前沿范式。
——从强调理念和理论,到关注实验和实践的角色,
“物质转向”为科学史研究带来了怎样的新问题和新路径?
——物品、成分、工具、操作、档案、建筑……
我们如何通过包罗万象物质性因素揭示科学和技术变迁的轨迹?
——从中国古代的蚕桑业到美国20世纪原子能的应用,怎样将科学知识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讨其生成和扩展的方式?
——数字人文的方法如何帮助学者实现对历史文献的“深度阅读和分析”,重构数据背后的政治经济、知识经济等问题? -
作者介绍
-
目录
第一讲 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科学史的新机遇
李约瑟、梁启超与考古学
如何将“物质趋向”置入这一学术景观当中
考古学
第二讲 人文学中的科学数据与文本资料:关于气候
与元代灾害的历史研究
历史学语境下的地方志灾害记录
——基于大数据的历史文本分析
关注力生态与地方志
数字化的地方志资料与LoGaRT
关注力的分布生态与灾害记载
200年之久:地方志与时间线
地方志: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知变迁的途径
第三讲 生命科学史中的物质性和模式实验材料
第四讲 晚明时期的“物”与“造物”:关于宋应星和黄成论工艺知识的比较研究
晚明时期的万物
记录工艺技能
《髹饰录》的编排原则与漆器生产
《天工开物》,工艺之序
探究生产和物事
第五讲 知识的工具:20世纪科学和医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第六讲 动物、知识与历史叙述的朝代框架:以元明过渡之际的蚕业技术文献为例
某一朝代的知识与更迭周期
蚕的生命:动物与认知改变
关于物质性的几点结论
第七讲 文书柜上的大象:论所有权与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体系作为框架:什么可以被拥有
所有权的对象及其研究:描述作为获知,描述作为占据/拥有的指征
做决定即为物权主张
不是结论的结论
第八讲 科学与环境监管法规:未充分利用的致癌物检测的物质性基础设施
评议 对于科学的历史回顾(刘东)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父与子全集(彩色典藏版)11.92
- 快把我哥带走(2)15.92
- 零基础学画漫画(3Q版素描技法篇)8
- 暴走漫画(9)4
-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原版引进)6.4
- 暴走漫画(5)4
- 暴走漫画(10)4
- 凹槽练字板(汉语常用字行书)14
- 楷书入门基础教程(楷)/墨点练字宝14
- 基础素描教程(1)4.4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