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基于政府与银行博弈的视角解读近代中国三次内债整理的成因、过程与影响。在分析过程中,重视经济学与历史学分析方法的交叉应用。以史料为基,通过构建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三次内债整理的过程与影响;并基于宏观经济环境、债务发行主体和内债发行条件三个维度综合分析近代中国内债违约的成因。全书共分七章,其中,第一章为理论基础,第二章梳理近代内债发展的背景与概况,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对1921年、1932年和1936年的内债整理进行博弈分析,第六章讨论内债整理接连发生的原因,第七章为结论与启示。本书适合经济史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研究人员阅读使用,相信对近代中国公债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能从书中得到启发。 -
作者介绍
周莹,女,1992年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史、地方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多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数篇论文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说明
第二节 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基本模型
第一节 内债信用问题
第二节 基本博弈模型构建
第二章 民国时期内债发展的背景及概况
第一节 1912-1936年政治经济概况
第二节 1912-1936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概况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内债发展
第三章 “弱政府”背景下1921年内债整理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信用失范的内债体系
第二节 重构内债信用
第三节 1921年内债整理的实施效果
第四章 “强政府”背景下1932年内债整理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银政合作的新格局
第二节 日本侵略下的市场预期与财政危机
第三节 应对财政危机的博弈分析
第五章 金融统制背景下1936年内债整理
第一节 国际危机时期的新格局
第二节 时间不一致性下的行政干预
第三节 内债整理的影响研究
第六章 内债整理的成因探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维度
第二节 发行主体维度分析
第三节 内债发行条件维度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当前债务问题的启发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