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发展评价与规划策略研究/走向平衡系列丛书
      • 作者:饶传坤//高雪//金利//许琼怡//田雪琪|责编:金蕾
      • 出版社:浙江大学
      • ISBN:9787308259774
      • 出版日期:2025/03/01
      • 页数:279
    • 售价:59.6
  • 内容大纲

        城市轨道站点不仅是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核心,更是城市空间的价值中心,其辐射的周边地区正成为城市开发的热点。本书基于案例城市的详细调研,对轨道交通站点的类型化、站点发展水平、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效能、健康导向性等开展研究,探讨目前我国大城市在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开发与建设中的特征、问题及与城市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今后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策略。本书既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决策参考,也可作为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 作者介绍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站点地区的开发
        1.1.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1.1.2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互促共进
        1.1.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正成为城市的开发热点
        1.1.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发展需要科学评价与合理引导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1.2.1  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1.2.2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开发的相关研究
        1.2.3  轨道交通发展与周边建成环境相互影响的相关研究
        1.2.4  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评价的相关研究
        1.2.5  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的相关研究
    第2章  基于用地开发的轨道交通站点类型化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用地分类的方法
        2.1.2  站点类型的划分方法
      2.2  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的总体特征
      2.3  站点周边用地的类型化特征
        2.3.1  站点周边用地的类型化分析
        2.3.2  各类型站点的开发特征
      2.4  基于类型化的站点周边用地变动的特征
        2.4.1  总体空间的布局与变动
        2.4.2  站点类型的总体变动
        2.4.3  各类型站点的变动模式
        2.4.4  各类型站点周边用地的变动特征
      2.5  类型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非建设用地的开发
        2.5.2  新居住用地的开发
        2.5.3  老小区或城郊村的搬迁
        2.5.4  服务功能的提升
        2.5.5  制造业的撤退
        2.5.6  交通功能的增强
      2.6  总结
    第3章  基于客流视角的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网络特征指标
        3.1.2  站点特征指标
      3.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分析
        3.2.1  中国九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分析
        3.2.2  杭州与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对比
        3.2.3  杭州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的特征
      3.3  杭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水平的三维评价
        3.3.1  站点活力评价
        3.3.2  站点辐射能力的评价
        3.3.3  站点职住平衡度的评价
        3.3.4  各线路三维评价的结果
      3.4  基于三维评价的杭州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
      3.5  总结
    第4章  建成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发展的影响研究
      4.1  基于多源数据的站点建成环境分析

        4.1.1  站点建成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收集
        4.1.2  杭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建成环境的分析
      4.2  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4.2.1  逐步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4.2.2  建成环境各因子对站点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4.3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第5章  基于TOD效能的居住型站点发展评价的研究
      5.1  居住型站点TOD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5.1.1  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5.1.2  评价体系指标的解读及计算方法
        5.1.3  数据处理与权重确定
      5.2  杭州市居住型站点TOD效能的评价
        5.2.1  测定对象
        5.2.2  站点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
        5.2.3  站域开发水平的评价
        5.2.4  站点与站域联系水平的评价
        5.2.5  TOD效能的综合评价
      5.3  总结
    第6章  居住型站点TOD效能案例的研究
      6.1  案例分析
        6.1.1  平衡型站点:丰潭路站
        6.1.2  站域开发滞后型:滨康路站
        6.1.3  站点发展滞后型:乔司站
        6.1.4  待开发型:杨家墩站
      6.2  居住型站点的现状问题
        6.2.1  总体问题分析
        6.2.2  不同类型站点的问题分析
      6.3  影响居住型站点TOD效能的原因分析
        6.3.1  开发时序
        6.3.2  区位
        6.3.3  人口分布
        6.3.4  发展定位
        6.3.5  政策导向
      6.4  总结
    第7章  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评价
      7.1  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的评价体系
        7.1.1  已有的相关评价体系
        7.1.2  基于健康导向性的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评价体系的构建
        7.1.3  数据处理与权重确定
        7.1.4  研究站点的选取与站域生活圈的确定
        7.1.5  站域健康服务设施的现状
      7.2  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的评价
        7.2.1  健康服务可及性
        7.2.2  居住环境舒适性
        7.2.3  建成空间健康性
        7.2.4  总体分析
      7.3  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的困境思考
        7.3.1  健康导向性的问题分析
        7.3.2  健康导向性的困境思考
      7.4  总结

    第8章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的发展策略
      8.1  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开发的协同发展
        8.1.1  宏观层面:发挥城市规划引领的作用,引导城市空间科学发展
        8.1.2  中观层面:协调轨道交通与沿线用地的关系
        8.1.3  微观层面:优化站点周边用地的布局
      8.2  提升轨道交通居住型站点地区的TOD效能
        8.2.1  立足居住型站点的优势,打造城市的重要节点
        8.2.2  居住与就业相结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居住型街区
        8.2.3  提升站点交通服务水平,发挥站点辐射的带动作用
        8.2.4  梯度化站域开发建设,增加和完善设施配置
        8.2.5  合理规划站域要素,优化慢行环境与质量
        8.2.6  因站而异,制定针对性的TOD效能提升的策略
      8.3  加强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的建设
        8.3.1  关注健康导向性,提升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的建设质量
        8.3.2  三理念协同,推动站域生活圈健康导向性的建设
        8.3.3  完善配置优化布局,构建站域生活圈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
        8.3.4  优化空间品质,提升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的建设空间质量
        8.3.5  完善路网与公交体系,提升轨道交通站域生活圈的健康服务便捷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