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针对钢铁、水泥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高碳排放特征,《终端用能低碳转型》基于多能融合“四主线、四平台”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钢铁及水泥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交通与绿色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从多能融合的视角,系统分析了钢铁、水泥、交通行业的碳减排逻辑框架,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的政策规划、产业发展现状,展现了相关行业的低碳转型技术清单及技术发展路径,并对典型技术从技术内涵、发展方向与趋势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给出了未来钢铁、水泥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书可供钢铁、水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机构相关人员参考,也适合对碳减排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
作者介绍
-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钢铁工业篇
第1章 钢铁行业的定义及生产流程
1.1 钢铁行业的定义
1.2 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
第2章 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概况
2.1 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2.1.1 世界钢铁行业的生产情况
2.1.2 世界钢铁行业的消费情况
2.1.3 世界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2.2 世界钢铁行业的展望预测
2.2.1 世界钢铁行业的产量预测
2.2.2 世界钢铁行业的能耗预测
2.2.3 世界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预测
2.3 世界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4 世界钢铁企业的低碳发展布局
第3章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概况
3.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3.1.1 中国钢铁行业的生产情况
3.1.2 中国钢铁行业的消费情况
3.1.3 中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3.2 中国钢铁行业的展望预测
3.2.1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预测
3.2.2 中国钢铁行业的能耗预测
3.2.3 中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预测
3.3 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4 中国钢铁企业的低碳发展布局
3.4.1 中国宝武
3.4.2 鞍钢集团
3.4.3 河钢集团
第4章 钢铁行业碳减排系统框架和低碳技术
4.1 源头减碳
4.1.1 氢直接还原技术
4.1.2 氢等离子体熔融还原技术
4.1.3 碱性铁电解技术
4.1.4 熔融氧化物电解技术
4.2 过程节碳
4.2.1 氧气高炉技术
4.2.2 高炉富氢还原技术
4.2.3 熔融还原技术
4.2.4 废钢电炉炼钢技术
4.2.5 生物质燃料替代技术
4.2.6 厚料层烧结技术
4.2.7 捣固炼焦技术
4.2.8 干熄焦技术
4.2.9 煤调湿技术
4.2.10 高炉炉顶煤气循环利用技术
4.2.11 高炉煤气炉顶余压透平发电技术
4.2.12 转炉高废钢比技术
4.2.13 全燃高炉煤气锅炉发电技术
4.2.14 薄带连铸连轧技术
4.2.15 “一包到底”技术
4.3 末端用碳
4.3.1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4.3.2 CO2制备化工产品技术
4.3.3 生物固碳技术
4.3.4 钢化联产技术
4.3.5 钢渣矿化利用CO2技术
4.4 辅助技术
4.4.1 CO2捕集技术
4.4.2 水电解制氢技术
第5章 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发展路径
第6章 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二篇 水泥工业篇
第7章 水泥工业概述
7.1 水泥的发明与工艺革新
7.2 水泥与人类社会发展
7.3 水泥的分类
7.4 水泥的主要成分
7.5 水泥原料资源的分布
7.6 水泥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7.7 水泥生产主要设备
第8章 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
8.1 “双碳”目标下的水泥市场
8.1.1 水泥的生产
8.1.2 水泥的消费
8.1.3 水泥行业的产业链
8.2 水泥工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
8.3 水泥生产的能耗
8.4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
8.4.1 水泥的碳排放过程
8.4.2 水泥的碳排放强度
8.4.3 水泥的碳排放总量
8.5 国际水泥碳减排路径及目标
8.6 “双碳”目标下的我国水泥领域政策导向
8.7 中国水泥行业低碳转型的优势与挑战
第9章 水泥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9.1 能效提升技术
9.1.1 能效提升技术分析概述
9.1.2 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
9.1.3 高效粉磨技术
9.1.4 高效冷却技术
9.1.5 智能生产与控制技术
9.1.6 矿化剂的使用
9.1.7 能效提升技术应用实例
9.2 替代原料技术
9.2.1 替代原料技术分析概述
9.2.2 电石渣原料替代
9.2.3 粉煤灰原料替代
9.2.4 钢渣原料替代
9.2.5 硅钙渣原料替代
9.2.6 石英污泥原料替代
9.2.7 替代原料技术应用实例
9.3 替代燃料技术
9.3.1 替代燃料技术分析概述
9.3.2 工业固废与生物质替代燃料
9.3.3 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固废技术
9.3.4 氢能替代燃料
9.3.5 电气化与太阳能烧制水泥
9.3.6 替代燃料技术应用实例
9.4 低碳水泥技术
9.4.1 低碳水泥技术分析概述
9.4.2 高贝利特水泥
9.4.3 硫铝酸盐水泥
9.4.4 Aether水泥
9.4.5 BCT水泥
9.4.6 LC3水泥
9.4.7 低碳水泥技术应用实例
9.5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
9.5.1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分析概述
9.5.2 化学吸收法
9.5.3 钙回路法
9.5.4 富氧燃烧
9.5.5 膜分离法
9.5.6 直接分离法
9.5.7 混凝土碳化技术
9.5.8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应用实例
9.6 水泥低碳技术的分析比较
第10章 碳中和图景下水泥产能预测及技术减碳潜力
10.1 中国水泥产能预测
10.2 技术有效性及可行性预测
10.3 未来水泥碳排放预测
10.4 水泥碳中和转型之路的技术路径
第11章 推动水泥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图景
第三篇 交通运输篇
第12章 交通低碳化发展概述
12.1 交通运输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性
12.2 交通运输低碳化技术介绍
第13章 全球交通的低碳化发展
13.1 全球交通低碳化发展概况
13.1.1 公路交通低碳化发展现状
13.1.2 铁路交通低碳化发展现状
13.1.3 水运交通低碳化发展现状
13.1.4 航空交通低碳化发展现状
13.2 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13.2.1 美国
13.2.2 日本
13.2.3 欧盟
13.3 交通低碳化预测展望
13.3.1 交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预测
13.3.2 交通低碳技术发展预测
第14章 中国交通低碳化发展概况
14.1 发展历史
14.2 发展现状
14.2.1 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碳排放现状
14.2.2 中国在交通低碳化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14.2.3 交通低碳化技术发展现状
14.2.4 核心产业链分析
第15章 中国交通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15.1 中国交通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15.2 中国交通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15.2.1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
15.2.2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15.2.3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5.3 中国交通低碳化减排的技术路径
15.3.1 公路交通低碳化减排路径
15.3.2 铁路交通低碳化减排路径
15.3.3 水运交通低碳化减排路径
15.3.4 航空交通低碳化减排路径
第16章 交通领域典型低碳化技术
16.1 新能源低碳运输工具技术
16.1.1 公路交通低碳运输工具技术
16.1.2 铁路交通低碳运输工具技术
16.1.3 水运交通低碳运输工具技术
16.1.4 航空交通低碳运输工具技术
16.2 运输装备能效提升技术
16.2.1 智能化技术
16.2.2 汽车轻量化技术
16.2.3 交通自洽能源系统技术
16.3 交通低碳化技术路线图
16.3.1 公路交通领域
16.3.2 铁路交通领域
16.3.3 水运交通领域
16.3.4 航空交通领域
第17章 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建议
17.1 推动交通领域能源消费结构变革
17.2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7.3 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
17.4 开展交通运输碳中和先行示范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钢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附录B 钢铁行业低碳项目汇总
附录C 中国水泥工业相关政策汇总
附录D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同类热销排行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