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真相,王小盾著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切片加以剖析。一方面阐述了鸱龟曳衔神话、饕餮艺术、殷周之际的天文现象等事物的真实内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古智慧的符号特质、上古中国人的符号思想和上古图像的语言学特点。作为补充和提升,本书还讨论了五个较具理论意义的问题:(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二)孔子所代表的前经典世界向经典世界的过渡;(三)“巫”和“史”的关系;(四)经典的形成;(五)对“天人之际”“轴心突破”等学说的理解。 -
作者介绍
王小盾,笔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这几所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献研究,已出版以下几部同本书有关的著作:《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 -
目录
导言 关于“经典之前的智慧”和“神话”
第一单元 神话
第一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谈起
一、关于太阳神话和“鸱龟曳衔”
二、鸱、龟在上古的符号意义
三、关于太阳在晚上的运行
第二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看上古神话
一、对“鸱龟曳衔”神话的解释
二、讨论一:神话体系、仪式和神话研究的方法
三、讨论二:神话的符号表达方式
四、结语
第二单元 艺术
第三讲 饕餮艺术
一、“狞厉的美”和其他
二、从古记录看虎噬人器物
三、饕餮艺术的思想内涵
第四讲 上古艺术的符号意义
一、饕餮纹和兽面纹的关系
二、饕餮艺术的起源和早期历程
三、对饕餮艺术若干形式元素的分析
四、结论:早期艺术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和符号
第三单元 科学
第五讲 武王伐殷天象和上古天文学
一、从武王伐殷天象谈起
二、武王伐殷天象的图像表现
第六讲 上古天文学的知识特质
一、上古宇宙观的科学原理
二、古人对太阳和恒星视运动的观测
三、关于月亮和行星的视运动
第七讲 上古天文学的文化特质
一、太阳祭祀和十二支的起源
二、从火历看“绝地天通”
三、结论:上古科学联系于对彼岸世界的长期观察
第四单元 理论总结
第八讲 上古符号与思维
一、关于上古智慧的符号特质
二、上古中国人的符号理论
三、从仪式角度看上古符号
第九讲 上古符号与语言
一、从语言文字角度看上古思维的特性和价值
二、上古图像同语言的关联
三、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词汇功能
四、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语法特点
第十讲 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隔阂与沟通
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
二、从老子哲学体系看“近取诸身”的思维方法
三、从上古图文献看孔子诗学
四、从孔子看前经典世界向经典世界的过渡
第十一讲 关于“天人合一”与“轴心突破”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思想”和“天人合一”
三、关于“巫”和“史”
四、关于经典的形成
五、结语:以孔子的眼光看经典之前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向着光亮那方/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16.8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15.2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培文书系21.6
- 答案之书(精)15.2
- 八万四千问18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10.4
-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31.2
-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11.2
- 梦的解析15.92
- 鱼羊野史(第6卷11-12月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8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