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从古代遗留的图像资料来看,除写实地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动物外,更值得推敲的是一类经由人类主观赋予其特殊外形与寓意的神秘动物图像。而汉代,正是我国古代神秘动物图像在内容、形态、寓意等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的关键阶段。潘攀著的《汉代神兽图像研究》即以“汉代神兽图像”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了目前所见的相关考古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以考古学方法为主、美术史方法为辅的系统研究。
本书首先对八十余种汉代典型神兽母题进行了分类与形态研究,发现汉代神兽图像形态与意义的产生方式主要为: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新创与剔除三种,其基础均为汉人特有的精神信仰与审美需求;总体来看,汉代神兽图像形态的主要特征是:主体形态写实,但细节或图像背景被丰富、改造出更多神异化特征,如翼、角、云气,或符瑞化明显的多足、多角、多头、连体、半人半兽等;且诸神兽图像母题并非同步出现与演进,在两汉间出现过四次关键时间点,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政治变动、主流思想信仰的演变等密切关联。其次对由神兽母题组成的汉代典型图像场景进行分类解读,归纳出天文、神仙信仰、辟邪、谶纬祥瑞四大神兽图像系统。最终从历史发展的宏观纵向视角出发,梳理了神兽图像从原始社会至汉代的发展脉络,以此发现汉代各类神兽母题及图像系统的时代特征;同时,以汉代社会信仰为背景,横向总结出汉代四大神兽图像系统之关系、及它们与汉代社会信仰间的互动关联。 -
作者介绍
潘攀,1986年7月出生于江苏徐州。2008年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获学术学位;2012、2016年分别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导师为赵化成教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美术史。曾发表学术论文《苏鲁豫皖邻近地区汉代石椁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东魏北齐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述评》《汉代有角神兽研究》等。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释义与研究范围界定
二考古发现与研究史略
(一)汉代神兽图像的考古发现
(二)汉代神兽图像的研究回顾
三研究动机与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神兽图像母题的分类与形态研究
一 引言
二神兽母题的分类及形态演变
(一)龙
(二)凤
(三)神鸟
(四)虎
(五)豹
(六)狮子
(七)有角神兽
(八)多头神兽
(九)半人半兽神兽
(十)九尾狐
(十一)飞生(飞鼠)
(十二)龟、蛇与玄武
(十三)月中神兽
(十四)其他以现实动物为原型的神兽
三小结
第三章 神兽图像的组合与场景
一引言
二典型神兽组合与图像场景分析
(一)天文类神兽组合及场景表现
(二)神仙信仰类神兽组合及场景表现
(三)辟邪类神兽组合及场景表现
(四)谶纬祥瑞类神兽组合及场景表现:瑞应图
(五)复合内涵的神兽组合场景:以鸟鱼图为例
三小结
第四章 神兽图像与汉代社会信仰
一引言
二先汉神兽图像概说
(一)早期的动物崇拜
(二)青铜时代的幻想动物
三汉代神兽图像的时代特色
(一)传统图像的延续与改造
(二)新创图像
(三)消失的图像
四汉代神兽图像诸系统关系
(一)天文类与神仙信仰类神兽图像系统的转换与替代
(二)辟邪类对神仙信仰类神兽图像系统的辅助支持
(三)天文、神仙信仰对谶纬祥瑞类神兽图像系统的影响
五神兽图像反映出的精英信仰与民间信仰倾向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汉代神兽图像的来源及演进模式
二汉代神兽图像母题及组合场景新识
(一)对以往观点的疑问与新的认识
(二)神兽图像母题在汉代发展演化的关键时间特征
(三)汉代四大神兽图像系统
三神兽图像系统与汉代社会信仰
参考文献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14.4
- 八万四千问18
-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14.4
- 梦的解析15.92
- 我心温柔自有力量15.2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纪念版)(精)19.92
- 幸福爱(从新手到高手的爱情修习课)15.92
-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全译全注)14.4
-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7.6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