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公共性哲学--人的共同体的发展
      • 作者:郭湛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ISBN:9787520352444
      • 出版日期:2019/10/01
      • 页数:281
    • 售价:39.6
  • 内容大纲

        本书主题是在人的主体性基础上对社会公共性的研究。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公共性,是人文世界近现代发展的大趋势。自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历史变化的基本脉络,就是在主体性发展前提下的公共性建构。书中首先对哲学视野中的公共活动领域、公共性问题的由来、人文世界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阐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产生、实现和历史发展。在概括当代中国哲学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关注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转向后,对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作了五个范畴系列的结构层次分析。唯物史观的公共性视域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起着维护和建构的作用。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世界范围内主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日益突出。共同体是公共性的存在。在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时,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向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应该是公共主义的发展观。我们需要有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公共性哲学,包括关于人文世界的发展观念,引领人类走出错综复杂的历史迷宫,共同创造和享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公共性的人文世界。
  • 作者介绍

        郭湛,1945年生,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学部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和文化观。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人活动的效率》、《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哲学与社会》、《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哲学素质培养》(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一主编)、《面向实践的反思》、《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社会的文化程序》、《华夏复兴与中华文明道路》(合著)等。
  • 目录

    导言  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
    第一章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
      一  公共活动领域的公共性
      二  社会生活秩序的生产和供给
      三  国家、政府职能的公共性质
      四  市场经济社会的公共性前提
      五  当代社会对于公共性的需求
    第二章  公共性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一  公共性问题的产生
      二  公共性问题的凸显与困境
      三  公共性理念的历史检视和当代重建
      四  公共性问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人文世界的公共性及其诠释
      一  “公共性”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  公共性的当代意蕴
      三  当代公共性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
      一  公共利益的产生
      二  公共利益的实现
      三  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利益的产生和实现
      四  公共利益的历史发展
    第五章  哲学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走向
      一  理论与实践
      二  存在与规律
      三 主体与活动
      四  生产与发展
      五  文明与交往
      六  主导范式的转换
      七  哲学的公共性转向
    第六章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
      一  人的社会关系与公共性
      二  共在性、共处性、共和性
      三  公有性、公用性、公利性
      四  共通性、共谋性、共识性
      五  公意性、公义性、公理性
      六  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
    第七章  人们的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
      一  存在与意识:社会的公共性
      二  人的社会和自然的公共性存在
      三  对公共和公共性的意识
      四  理解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性
      五  无产阶级与社会公共性的发展
    第八章  作为公共意识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形态的公共意识
      二  建构民族国家共同体亟需哲学社会科学引领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期待
      四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五  主体性和公共性:话语体系建设两个维度
    第九章  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性与公共性层面
      一  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作用

      二  当代社会话语体系建设意识的觉醒
      三  历史性和世界性:话语体系发展的趋势
      四  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性层面
      五  话语体系建设的公共性层面
      六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
    第十章  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的维护和建构
      一  社会公共意识与公共存在相互作用
      二  个体群体:确立公共价值追求和评价体系
      三  社会国家:建构秩序规范和维护公共利益
      四  人类整体:聚集历史合力的命运共同体
    第十一章  阶级性与公共性:《共产党宣言》双重意蕴
      一  从历史上的阶级到当代的阶级
      二  资产阶级公共性和资本主义社会危机
      三  无产者的阶级性和公共性与未来社会
      四  社会公共性变革及其措施的实质
    第十二章  公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  原有社会理论与现实矛盾的破解
      二  公共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
      三  现代社会中的两种公共主义
      四  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更高程度的公共主义
    第十三章  面向未来的公共主义发展观
      一  公共主义发展观:概念和特征
      二  公共主义发展观的出场语境
      三  发展观上的基本范式转换
      四  公共主义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五  实现公共主义发展观的路径
      六  公共主义发展观的时代表达
    第十四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坐标、基础与意义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坐标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
      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四  治理的根本:共同体、公共性及其发展理念
    第十五章  社会进步中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一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二  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阶段
      三  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四  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个性阶段
      五  自由时间:人的发展的自由空间
      六  当代中国人的发展与历史使命
    第十六章  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
      一  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要性
      二  富强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范畴的界定
      三  富强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误区
      四  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之路
    第十七章  文明复兴:当代中国问题核心
      一  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与现实境遇
      二  哲学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
      三  围绕文明复兴的“中国问题”群
    第十八章  走向现代复兴的中华文明
      一  “人化”之文化与文明

      二  中华文明及其拥有的理念
      三  中华文明的理念系统
      四  中华文明使命:和平、发展、合作、自在
    第十九章  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一  传承、创新和引领:中华文明复兴要义
      二  超越资本文明:中华文明复兴核心取向
      三  创新社会主义文明:中华文明复兴历史责任
      四  立足现实,解决问题,创新发展
    结语  实践铸就中国道路自信
      一  问题实质:中国道路的选择或创新
      二  40年实践检验中国道路正确性
      三  道路自信与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从主体性哲学到公共性哲学——访郭湛教授(刘诤)
    附录2  郭湛:以赤子之心爱哲学  以学者之责观社会(阴志塬  刘寒青)
    附录3  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明——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郭湛教授(韩雪青)
    附录4  思想理论创新:从前提走向前沿(郭湛)
    后记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