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著的《中国哲学史》是为哲学专业本科教学讲授“国哲学史”课程所编写的教材用书。本书把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翔实的史学资料相结合,梳理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是一部平实、清楚、可靠性强,适应性广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曾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
作者介绍
-
目录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第一节 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
第二节 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朴素自然观的萌芽
第四节 无神论观念的兴起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正名思想
第二节 仁学思想
第三节 认识论思想
第四节 中庸之道
第五节 天命论
第三章 老子
第一节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道”生万物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神秘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孙武
第一节 富国强兵的思想
第二节 “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彼知己”
第三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墨子
第一节 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经验论的认识论
第三节 宗教思想
第六章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
第一节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告子的思想
第七章 孟子
第一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性善”论
第三节 “良知”说和“劳心者治人”
第八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第一节 法、礼结合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精气”说
第三节 “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第九章 庄子
第一节 逍遥游的人生观
第二节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第三节 “自本自根”的道论体系
第十章 惠施和公孙龙
第一节 惠施的“合同异”说
第二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逻辑理论
第十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关于《易传》
第二节 《易传》的体系
第三节 《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十三章 荀子
第一节 社会政治历史观
第二节 “性恶”论
第三节 自然观
第四节 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第十四章 韩非
第一节 法、术、势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
第二编 汉一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学派
第二节 陆贾
第三节 贾谊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节 “大一统”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第三节 “事各顺于名”的认识论
第四节 历史观和性三品说
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
第一节 扬雄的哲学体系
第二节 扬雄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扬雄的人性论与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节 桓谭的形神论和对谶纬迷信的批判
第四章 谶纬和《白虎通》
第一节 谶纬和象数之学
第二节 《白虎通》的宗教神学
第五章 王充
第一节 自然观和无神论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历史观和人性论
第四节 命定论思想
第六章 王弼
第一节 “名教”本于“无为”
第二节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第三节 “得意在忘象”的认识论
第四节 “治众者至寡”的英雄史观
第七章 裴頠和欧阳建
第一节 裴頠等反对玄学贵无论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裴頠的“崇有论”思想
第三节 欧阳建“言尽意论”的认识论
第八章 郭象
第一节 “独化”说
第二节 因果各自成体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冥然自合”认识论
第四节 社会政治理论
第九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第一节 佛教的传人和盛行
第二节 慧远的佛教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
第三节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第十章 范缜
第一节 范缜“神灭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范缜的无神论学说
第十一章 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和概况
第二节 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学思想
第三节 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人的道教哲学思想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隋唐佛教概况与儒、佛、道三教的纷争和融合
第二节 玄奘与唯识宗
第三节 法藏与华严宗
第四节 慧能与禅宗
第十三章 韩愈和李翱
第一节 韩愈的哲学及其反佛教思想
第二节 李翱的哲学及其反佛思想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刘禹锡
第一节 柳宗元的社会历史观和元气自然观
第二节 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
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
第一章 李觏与王安石
第一节 李觏的自然观
第二节 李觏的社会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王安石的五行学说和认识论
第四节 王安石的人性论和历史观
第二章 周敦颐和二程
第一节 北宋时期道学的产生
第二节 周敦颐的太极动静说
第三节 二程的天理论
第四节 二程的人性论和道德学说
第三章 张载
第一节 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第二节 辩证的宇宙观
第三节 唯理论的认识论
第四节 人性问题与道德学说
第四章 朱熹
第一节 理一元论
第二节 “格物穷理”论
第三节 思想方法论
第四节 人性论伦理学说与历史观
第五章 陆九渊
第一节 “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节 反省内求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
第三节 朱陆之争
第六章 陈亮与叶适
第一节 陈亮、叶适功利学派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陈亮的哲学观点与功利思想
第三节 叶适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叶适的功利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元代初期的社会文化
第二节 许衡的思想
第三节 刘因的思想
第四节 吴澄的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323、
第一节 “心外无理”与“心外无物”
第二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第三节 唯心主义的伦理学说
第九章 罗钦顺
第一节 “理只是气之理”的气本论思想
第二节 关于心、性的理论
第三节 对陆王心学和佛教的批判
第十章 王廷相
第一节 “理在气中”
第二节 对于先验认识论的批判
第三节 人性问题与历史进化观点
第十一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一节 王艮的格物说和良知说
第二节 泰州学派的发展
第十二章 李贽
第一节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节 世界观和真理学说
第十三章 方以智
第一节 论“通几”与“质测”的关系
第二节 方以智的自然观
第三节 辩证思想
第四节 对于理学和佛教禅宗的批判
第十四章 黄宗羲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社会矛盾和黄宗羲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对于封建专制主义君权论的批判
第三节 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气外无理”、“心即是气”的哲学思想
第十五章 王夫之
第一节 “气者理之依”
第二节 “日新之化”
第三节 “能必副其所”和“知以行为功”
第四节 人性论与理欲论
第五节 历史观
第十六章 颜元
第一节 “理气融为一片”
第二节 习行格物
第三节 功利主义
第十七章 戴震
第一节 清代前期的社会情况与戴震的学术倾向
第二节 “气化即道”
第三节 “血气心知”
第四节 “理存于欲”
第四编 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
第一节 龚自珍“平均”论的变法革新思想
第二节 龚自珍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魏源“师夷之长技”的革新思想
第四节 魏源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洪秀全
第一节 原始的社会主义空想
第二节 对封建神权和传统名教的批判
第三节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康有为
第一节 康有为与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第二节 托古改制和大同思想
第三节 进化论思想
第四节 “仁爱”哲学
第四章 谭嗣同
第一节 批判封建名教,宣扬人道主义
第二节 “破对待”的相对主义理论
第三节 “仁学”的哲学体系
第五章 严复
第一节 批判封建君权,宣传民主自由
第二节 “物竞天择”的进化论
第三节 机械的自然观
第四节 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六章 梁启超
第一节 心物论
第二节 天授与自成
第三节 英雄与时势
第四节 新民论
第五节 良知自由
第七章 章 炳麟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论
第二节 对孔教的批判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从宣传无神论到鼓吹“无神教”
第四节 从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
第八章 孙中山
第一节 革命民主主义者
第二节 三民主义的学说
第三节 进化论思想
第四节 “行易知难”的知行学说
第五节 二元论和民生史观
修订后记
再版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14.4
- 八万四千问18
-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14.4
- 梦的解析15.92
- 我心温柔自有力量15.2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纪念版)(精)19.92
- 幸福爱(从新手到高手的爱情修习课)15.92
-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全译全注)14.4
-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7.6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