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金毓黻是20世纪上半叶很有成就的史学家,以精于东北史研究、宋辽金史研究和中国史学史研究为世所重。其《中国史学史》一书,是中国史学史这门专门史在开创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在规模、内容、体例和撰述宗旨等方面,都堪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之作,它表明史学在追寻、反思自身历史的过程中,曾经有过怎样艰难而有意义的经历。在20世纪40至60年代有较大的影响,至今仍有学术上的参考价值。 -
作者介绍
金毓黻(1887-1962),原名毓玺,一名玉甫,字谨庵,又字静庵。别号千华山民,室号静晤。辽宁辽阳人。金毓黻先生功底深厚,于文学、史学、小学皆有造诣。撰有《东北通史》(6卷)、《宋辽金史》、《中国史学史》。先后编纂了《辽东文献征略》(8卷)、《奉天通志》(260卷)、《辽海丛书》(10集87种)、《渤海国志长编》(20卷)。另有《静晤室日记》(169卷),记述了金氏四十余年的治学及处世心得。 -
目录
重版说明
导言
第一章 古代史官概述
史以纪事为职不过掌书起草——“史”字之本义——中与贰之释
义——《周礼》“五史”与左史右史——古代史官表——汉官有太史
令无太史公——古籍掌于百司之史即百家出于王官所本——古人
未尝以史名书
第二章 古代史家与史籍
“六经皆史”之释义——《尚书》、《春秋》俱为古史——《春秋》与《左
氏传》——《左氏传》与《国语》——《逸周书》——《竹书纪年》
《世本》——《战国策》——《穆天子传》及《山海经》——春秋时各国
皆有史——古史保存之法——孔子与左丘明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
司马迁作《史记》之动机与背景——《史记》之得失——《史记》释
名——《史记》缺篇——褚少孙补《史记》——班彪《史记后传》
班固因父作而修《汉书》——《汉书》之得失——《史记》《汉书》之优
劣——续补《汉书》——荀悦《汉纪》——《史记》《汉书》皆属于撰述
亦皆为私修之史——纪传一体所本——马班二氏史学之梗概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
(一)后汉史:《东观汉纪》与三史——范哗《后汉书》、司马彪《续汉
书·八志》——《后汉书》之得失——袁宏《后汉纪》
(二)三国史:陈寿《三国志》——《三国志》与《汉晋春秋》——裴松
之《三国志注》
(三)晋史:十八家《晋书》——臧荣绪《晋书》与《新晋书》——诸家
《晋书》之得失——唐重修《晋书》
(四)十六国史:崔鸿《十六国春秋》——《十六国春秋》伪本与辑
本——《十六国春秋》与《晋书·载记》
(五)南北朝史:宋、南齐、梁、陈四史及魏、北齐、周、隋四史——李
延寿《南史》、《北史》——李氏侪隋代于七朝之故——南、北二
史可补“八书”之阙——附于《隋书》之《五代史志》
本期私史繁多之原因——本期史家之等第——史例典礼与
方志
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
职掌天时星历之太史与修史之官分途——史官之名凡三变初名著
作次名史官再次名翰林官——女史——记注之法及其得失——刘
知幾论设馆修史之弊——韩愈柳宗元之论修史——万斯同论设局
分修之失——唐宋以来官修国史之原因——中朝之史官不若州县
之典吏——历代史官制度沿革表
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
本期纪传体正史私修者少之原因——唐宋以来官修国史之制度
(一)编年体之实录:实录表——《唐实录》——《宋实录》——《辽
实录》——《金实录》——《元实录》——《明实录》——《国
榷》——《清实录》——《东华录》——《宣统政纪》
(二)纪传体之正史:《旧唐书》——《新唐书》——旧、新两《唐书》
之得失——《旧五代史》——《旧五代史》辑本与原本——《宋
史》——《宋国史》——《辽史》——金时所修之《辽史》
《金史》——刘祁与元好问——张柔献《金实录》——王鸦初修
《金史》——元代迟修三史之故——脱脱主修三史——三史义
例——三史之得失——《元史》——明修《元史》凡两次
《明史》——《明史》之改订——《清史稿》
(三)典礼:经礼与典礼——《唐会要》——《宋会要》——《元经世
大典》——《明会典》——《清会典》——两汉三国诸会要
《大唐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大金集礼》——《明
集礼》——《大清通礼》
(四)方志:隋《区宇图志》——宋《元丰九域志》——元《大一统
志》——明《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
志》——宋以后之地方志——各省通志——官署志
官修之史与史家之关系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
一、纪传体之正史别史
(一)创作之史:王偁《东都事略》——王鸿绪《明史稿》——《契丹
国志》——《大金国志》
(二)改修之史:《古史》与《尚史》——续《后汉书》二种——《晋
记》与《晋略》——《五代史记》与续《唐书》——《宋史质》
《宋史新编》——《宋史记》与《宋史稿》——《元史类编》与《元
史新编》——《元史译文证补》——《蒙兀儿史记》与《新元史》
(三)分撰之史:《西魏书》——两《南唐书》——《十国春秋》
《渤海国志》——《南宋书》——《西夏书事》与《西夏记》
南明史——清开国史——太平天国史
(四)总辑之史:《通志》——《通志》初名《通史》——《通志》与通
史——《通志·二十略》——续《通志》
(五)补阙之史:补志——补表——补传——辽史拾遗——金史补
(六)注释之史:诸史旧注——《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
《晋书斠注》——《新唐书注》——《史记会注考证》——诸史
志表列传之单篇注释及考证
(七)合钞之史:《南北史合注》——《南唐书合订》——《新旧唐书
合钞》——《五代史记补注》
(八)辑逸之史:清代私家所辑诸史——清代官辑之史
二、编年体之《通鉴》
英宗命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通鉴》初名《通志》——《通
鉴》之佳——《考异》——《外纪》——《前编》——胡三省注《通
鉴》——《续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朝野杂
记》——《三朝北盟会编》——王薛二氏之《宋元通鉴》——徐乾学
《通鉴后编》——毕沅《续通鉴》——《明纪》——《明通鉴》——《通
鉴补正》——《通鉴纲目》——《续纲目》——《纲目三编》——《纲目
前编》——《通鉴辑览》——《辽金纲目》
三、以事为纲之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宋以下诸史之纪事本末——《通鉴长编纪事
本末》
四、属于典志之通史专史
刘秩《政典》——杜佑《通典》——《通典》之美善——杜佑《理道要
决》——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命名之故——《通考》
与《通鉴》——《通考》与《通典》——宋白《续通典》——王折《续通
考》——朱奇龄《续通考补》——《清续通典、通考》及《清通典、通
考》——徐乾学《读礼通考》——秦蕙田《五礼通考》——四通与五
通——《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国朝学案小识》——两汉三
国学案——《汉学师承记》——各体专史——裴秀、贾耽之地图
学——《元和郡县图志》与《太平寰宇记》——《大元混一方舆胜
览》——《读史方舆纪要》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史表——清代
著名之府厅州县志
本期史家之商榷及史学之趋势
第八章 刘知幾与章学诚之史学
史学之称始于石勒——刘宋立史学及史科
(一)刘知幾与《史通》:《史通》释名——《史通》次第各篇之意
旨——《史通》以扬摧利病为主亦兼阐明义例——《史通》之精
要语及应节取各事——《史通》之作由于愤悱——《史通》可以
考逸又为史学而治史——论才学识三长——刘氏所撰之他
书——《史通》之注释——《史通》之刊正——《史通》之续作
(二)章学诚与《文史通义》:论六经皆史——论记注与撰述之
分——论通史——论方志——论校雠——史学之阐明——因
事命篇为作史之极则——章氏之阐明义例——刘、章二氏之
比较——文史、校雠两《通义》之校刊——《章氏遗书》全稿之
编刊——《史籍考》——主修各方志——《校雠通义》之续作及
《史籍考》之重修
郑樵非刘、章二氏之匹
第九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
清代史家与浙东史学——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钱
大昕——王鸣盛——赵翼——邵晋涵——纪昀——崔述——徐
松——张穆——何秋涛——治西北史地与东北史地诸家——清
代因修史罹祸诸家
清代史家之趋向
附录 最近史学之趋势
结论
同类热销排行榜
- 向着光亮那方/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16.8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15.2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培文书系21.6
- 答案之书(精)15.2
- 八万四千问18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10.4
-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31.2
-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11.2
- 梦的解析15.92
- 鱼羊野史(第6卷11-12月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8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