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作者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分别探讨了中国人的盛世精神、家国观念、地域意识、乡土情怀、山水情怀、逐鹿策略、经典意识、诗学理想、诗教传统、英雄崇拜等十二种具体的精神传统,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讨论它们的历史影响,并分析它们的当代价值。本书介于专业研究与学术普及之间,论题的专业性与表述的通俗化是作者的努力方向,在形式上追求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 -
作者介绍
汪文学,男,1970年生,苗族,贵州思南人,文学博士,教授。现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省政协委员。曾任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文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全国青联第十、十一届委员。曾获得“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贵州青年五四奖章”和“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称号,被评为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教学名师。主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传统”被评为国家级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贵州省文艺奖多项。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贵州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述10余种,即《正统论——发现东方政治智慧》(2002)、《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2003)、《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2004)、《汉唐文化与文学论集》(2008)、《贵州古近代文学理论辑释》(2009)、《诗性风月——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情爱》(2011)、《中国古代性别与诗学研究》(2012)、《中国人的精神传统》(2012)、《道真契约文书汇编》(2014)、《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2016)、《扬雄与六朝之学》(2019)、《蟑香馆使黔日记(点校)》(2019)等,主编大型地域文献丛书《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丛刊》《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中国西南布依摩经丛刊》等数种。 -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中国人的盛世精神——重振汉唐雄风,再创盛世辉煌
一、理论附会与实情考察:对古代中国历史分期的反省
二、唐宋之际: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刻
三、自信自尊、开放包容:汉唐精神之特征
四、重振汉唐雄风,再创盛世辉煌:汉唐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二讲 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兼论传统社会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国之本在家:古代中国的国家性质
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伦理在五伦中的核心地位
三、表象与本质:男尊女卑观念的重新检讨
第三讲 中国人的地域意识——兼论地域研究与地域学建构的现状和前景
一、中国地域自觉意识之发生
二、从地域研究到地域学建构
三、地域研究兴起的原因及其合法性问题
四、当代地域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五、黔学地域学的学术构成和学理依据
第四讲 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兼论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
一、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
二、乡愁:中国人的乡土情怀
三、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败之路
四、通过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
第五讲 中国人的山水情怀——兼论游的精神与境界
一、存而不在:游的精神本质
二、游与不游:儒、道两家的政治人生选择
三、心无所累与心有所累:游的境界与层次
四、气类而情属:山水与人性的关联
第六讲 中国人的逐鹿策略——兼论政治中心的转移与经济中心的变迁
一、王者必即土中:中原实历代帝王为治之地
二、得关中而定天下:中原地理与帝业成败之关系
三、崤函帝宅,河洛王里:以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的两都制格局
四、经济中心的南移与政治中心的东迁
五、经济中心的南移与逐鹿策略的改变
六、荆扬司牧,事同二陕:荆扬二州在南方政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讲 中国人的经典意识——经典阅读与国民精神之重建
一、经典: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
二、“四书五经”: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
三、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凝聚: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四、君子与淑女:国民精神的理想楷模
第八讲 中国人的诗学理想——兼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女性化特征
一、温柔敦厚:中国人的诗学理想
二、由真情至正情:中国古典诗歌的理想品格
三、女人如诗: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美特征
四、诗似女人:传统中国诗学的女性化特征
第九讲 中国人的诗教传统——兼论中国人的诗性精神
一、诗意栖居:传统中国人的诗性精神
二、诗教中国:儒家诗教说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三、重德育而轻美育:当代国民教育之现状与困境
第十讲 中国人的英雄崇拜——以项羽为个案的讨论
一、英雄兼备与重英轻雄: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征
二、至性与真情:英雄本色
三、自刎乌江与霸王别姬:尽显项羽英雄本色
四、英雄自有美人伴:有美人陪伴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第十一讲 中国人的师道传统——兼论中国人的友道精神
一、疾学在于尊师:尊师的社会背景
二、师严然后道尊:尊师的学术背景
三、师父与师友:含混而模糊的师徒伦理
四、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国人的友道传统
第十二讲 中国人的父子伦理——兼论传统社会的孝敬观念和家庭教育
一、母怀爱、父怀敬:父子疏离与母子亲近的情感背景
二、君子远其子:父子疏离的文化根源
三、不切实际的角色期待:父子疏离的现实原因
四、母教:培育人类爱心的重要手段
五、隔代教育: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向着光亮那方/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16.8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15.2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培文书系21.6
- 答案之书(精)15.2
- 八万四千问18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10.4
-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31.2
-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11.2
- 梦的解析15.92
- 鱼羊野史(第6卷11-12月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8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