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教材以综合的视角,围绕现代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分六大知识模块论述,全面反映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模块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阐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和研究取向。第二模块是第三章,力图对人的社会行为模塑过程或人的社会化作出说明。第三模块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阐述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传统研究议题,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第四模块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通过对沟通与互动、人际关系的研究,解决人际层面的社会心理的研究任务。第五模块包括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讨论群体的社会心理、群际关系以及集群行为的研究。第六模块是第十二章,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变迁的力量为线索,对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变化作出分析。 -
作者介绍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复杂性
二、有关研究对象的经典论述
三、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第二节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
二、文化
三、人格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取向
一、交叉性与独立性
二、理论性与应用性
三、主要研究取向
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揭示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律
二、探寻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变迁轨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孕育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确立时期
四、扩展时期
第二节 国外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二、欧洲的社会心理学
三、欧美以外的社会心理学探索
第三节 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萌生与发展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萌生
二、重建以来的中国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变迁与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方法论与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
三、社会科学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研究方法多样性的来源
二、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拓展
一、学科交叉与融合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博弈论分析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法
四、社会心理学的大数据研究方法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一、科学研究的困难与科学精神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实验启动的技术问题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规范问题
第三章 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第一节 环境与人格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二、文化类型与人格特质
三、人格理论与人格测量
四、有关中国人性格的若干讨论
第二节 自我与自我意识
一、自我的形成
二、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理论
三、自我:东方与西方的比较
第三节 个体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要素
二、社会化的过程与类型
三、社会化的变异
四、传统与现代:社会化模式的变迁
第四节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一、面具、角色与互动
二、地位、规范与期待
三、角色理论
四、人情与面子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内驱力、需要和社会动机的内涵与基础
一、内驱力、需要和社会动机
二、与需要和动机相关的研究
三、社会动机的性质与系统
第二节 社会动机的理论解释
一、本能:从麦独孤到威尔逊
二、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动机观
第三节 侵犯与利他行为
一、侵犯:先天与后天之辩
二、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三、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解释
第四节 其他形式的社会动机及其调控
一、成就动机
二、权力动机
三、亲和动机
四、社会动机的激发与控制
第五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图式
一、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二、图式与社会认知
第二节 印象的形成与印象整饰
一、印象形成及其特点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三、印象整饰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
二、认知对象
三、认知情境
四、认知偏差
第四节 社会行为的归因
一、归因理论
二、归因偏差
三、归因与社会文化的制约
第六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基本内涵
一、态度的概念界定
二、态度的构成与结构
三、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形成的理论分析与解释
二、态度改变的过程与形式
第三节 诎会态度与社会行为
一、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及其模型
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三、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第四节 现实生活中的态度偏差
一、偏见与歧视
二、性别、社群与阶层的分析
第七章 人际沟通与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一、符号互动论
二、拟剧论
三、常人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
一、对称性社会互动
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本质
一、人际沟通与社会互动的异同
二、人际沟通的方式
三、人际沟通的网络
第四节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一、语言沟通
二、非语言沟通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一、人际关系的本质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第二节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人际吸引的规则
第三节 情感与亲密关系
一、人际关系中的友谊
二、人际关系中的爱情
三、人际关系中的亲情
四、亲密关系的形成与结束
第四节 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任
一、人际信任
二、社会信任
第九章 群体的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群体生活的本质与意义
一、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二、群体与群际关系
三、群体生活的表现形式与行为特点
四、群体生活的必要性与群体规范
第二节 社会影响的形式与路径
一、社会影响的几种主要类型
二、社会影响的产生路径
三、社会影响对群体结构的作用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发展和群体功能
二、群体决策的基本要素
三、群体决策的规则
四、群体决策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领导
一、群体凝聚力及其特征
二、领导的类型与行为风格
三、领导与群体凝聚力
第十章 群际关系
第一节 群际关系的谱系
一、群际关系研究的知识基础
二、最简群体范式
第二节 群际关系的利益范式
一、前奏:相对直觉化的理论模型
二、相对剥夺模型
三、现实群体利益冲突模型
第三节 群际关系的社会认同范式
一、社会认同论的核心构念
二、社会认同论的实证证据
第四节 偏差地图与恐惧管理
一、偏差地图模型
二、恐惧管理过程
第五节 降低群际冲突的基本策略
一、接触假设及其拓展
二、不同的范畴化策略
三、“文化自觉”的培育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 集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集群行为:概念界定与类型
二、集群行为的特点
三、集群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集群行为理论
第二节 群氓行为
一、群氓及其类型
二、暴乱与骚乱
三、群体性事件:群氓行为的本土研究
四、和谐社会建设与群体性事件的控制
第三节 大众行为
一、时尚及其心理机制
二、时尚的演变与传播规律
三、恐慌的原因与特征
四、流言与谣言
第四节 社会运动
一、社会运动的概念
二、社会运动的一般发展过程
三、社会运动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运动观
第十二章 社会心理的现代变动
第一节 现代化与全球化:现代性的塑造
一、三大革命与现代性的诞生
二、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扩张
三、现代性的心理层面
第二节 文化震荡
一、文化震荡及其成因
二、包容与理解他者
三、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第三节 代际关系的变革
一、代际关系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二、代际关系的断裂与对峙
三、代际关系的重塑
第四节 社区意识的淡化与网络社会心理
一、社区意识的淡化
二、网络与虚拟社区
三、虚拟社区中的人类行为
第五节 社会变迁与中国体验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嬗变
二、当代中国人精神嬗变的边际性
三、中国体验:社会变迁的精神呈现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向着光亮那方/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16.8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15.2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培文书系21.6
- 答案之书(精)15.2
- 八万四千问18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10.4
-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31.2
-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11.2
- 梦的解析15.92
- 鱼羊野史(第6卷11-12月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8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