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之计、办学之道、育人之策、人才之路、教学之法、科研之规等6个方面,聚焦了近9年来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荟萃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看法以及进行精要点评。 -
作者介绍
-
目录
教育之计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喜与忧
我看十九大:数一数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看十九大:说一说体量与质量的辩证法
大家谈:全国教育大会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北京在行动
回顾高教40载——见证与期待
在文明的多样性和互鉴中:高等教育的角色
教育公共性和自主性之我见
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国经验
教育规划(2010-2020年)这十年
疫情之下——高等教育变革
疫情之下——心理防疫
高教代表、委员“两会”声音
“两会”代表、委员谈高教
教育评价如何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盘”
“体美”价值的“再认识”
教育如何引领“时代”
办学之道
大学之变,从校长的“两课”说起
高考英语改革,您怎么看?
以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大学章程的制定与落实,我们有话要说
“规”的开始,也是“归”的起点
高校理事会《规程》之我见
学科评估“成建制引进”须克服“水土不服”
依法治校之感与思
不“破”不“利”
我们离一流有多远?
高校管理该如何应对“吐槽”?
学术环境“绿色发展”靠什么
如何实现大学“供给侧改革”
确立高校宣传工作的“价值观”
理性对待专业“冷热不均”
警惕伸向象牙塔的“金融黑手”
《规划》画下了什么道?
中国国际生“稳居”首位的喜与忧
大学筹融资,愁啥?
给大学捐赠,图啥?
大学的“文化担当”
“零门槛”=“没门槛”?
教师职称评审,学校“咋当家”?
我眼中的2017年高等教育“大事件”
大学的第五功能——国际交流与合作
如何打好特色学科牌?
负面新闻来势汹汹,我怎么看?
高校科研应导向哪里?
专业设置:“前景”与“钱景”
自主招生:选才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网络安全:监管与断网的博弈?
“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再出发”
高校校园管理的“治慧”
中国大学,酒香也要会吆喝
西湖大学:热闹与门道
优质资源如何突破大学“围墙”
学校如何应对教师的“个人表达”
“四新”建设中——如何把握学科创新的规律和导向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新专业如何乘势而上
育人之策
做个让学生点赞的教师
教师的考核评价如何让教师点赞
思政课如何叫好又叫座
大师远去精神永在
就业质量报告“初长成”
研究生质量“再思量”
新生教育如何“出新”
大学能否成为“安静的象牙塔”
“创新精神”成为国家标准之后
政府官员上大学讲台讲什么?
如何实现大学毕业生精准就业?
“一个人的毕业照”折射了什么?
如何看待“慢就业”
如何构建“中国式师生关系”
校风,风往哪儿吹?
思政力量,“响”从何来?
毕业季与变形计
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青年亚文化,我们怎么看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百年“五四”——青春与迷茫
百年“五四”——青春有担当
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视野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师生谈
疫情之下——“乘风破浪”的毕业季
疫情之下——高招的“守”与“变”
特殊开学季——教师的“教思”
特殊开学季——教师的寄语
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毕业典礼?
毕业记忆
毕业遇到疫情,高校如何做好“摆渡人”?
人才之路
招才、引才的困惑与出路
“红七条”之我见
“教师难当”,职业背后的挑战
人师之苦
人师之甘
教学与科研的“相爱相杀”
专业如何“自由转”?
如何实现“高乐高”
人才分类评价怎么“分”?
人才流动的“爱恨情愁”
新时代@未来更美好——教师篇
新时代@未来更美好——育人篇
人才之道不止于“抢”
激励之道聚焦于“人”
“焦虑”之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宣传部部长读书会——从《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汲取智慧力量
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喜”与“忧”
教学之法
论文,论道?
休学,创业?
师生,治学!
“三培计划”助力人才培养
上课不玩手机的“挑战”
高科人员离岗创业的“梦想”与“成真”
等级制带来的期盼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
“逃客”逃课为哪般?
改革一年,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变化
考试作弊的“罪”与“罚”
科研之规
高校科研评价的“困境”与“破局”
科研诚信约定,“孰”成?
“中国芯”,差点啥?
科技=创新?
科学家与科学“潮”
破除“SCI至上”后,“青椒”们何去何从?
科研也需“防腐计”
“焦虑”之下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构建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新常态”
附录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