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精)/杨耕文集
      • 作者:杨耕|责编:朱华华//张婷婷
      • 出版社:华东师大
      • ISBN:9787576032246
      • 出版日期:2022/12/01
      • 页数:432
    • 售价:47.2
  • 内容大纲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以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背景,力图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充分论证,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并明确提出: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为马克思辩护》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收入《杨耕文集》的是第四版。为马克思辩护必须在当代实践的基础上重读马克思文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
  • 作者介绍

        杨耕,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作为《关于马克思哲学理论主题和体系特征的再思考》《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革命性变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的再思考》《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等7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奖项8项。
  • 目录

    序言  马克思哲学: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
    第一章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
      一、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机械唯物主义与现实人道主义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以抽象本体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一、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
      二、从“历史科学”到“历史唯物主义”
      三、从“实践人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与理论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一、反对形而上学与建立“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
      二、从人的存在出发与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三、超越近代唯物主义的视野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一、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
      二、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后现代”
      三、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
      一、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理论逻辑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困境
    第七章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与世界二重化的基础
      一、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三、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理性与评价理性
      四、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五、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六、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八章  实践本体论:内涵、实质与意义
      一、实践本身的矛盾特征
      二、实践的本体论意义
      三、实践本体论与否定性的辩证法
      四、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五、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六、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第九章  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二、何谓“自然历史过程”
      三、社会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
      四、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
      五、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派生形态与超越形态
    第十章  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一、历史规律性观念的确立:从维科到黑格尔
      二、历史规律与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念的特征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四、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及其失误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东方社会与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三、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历史命运
      四、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社会主义在东方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第十二章  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
      一、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
      三、语言是现实的意识
      四、重演:意识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本质关系
      五、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六、意识形态批判
    第十三章  社会批判及其核心:资本批判
      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兴起
      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从外在的价值批判到内在的科学批判
      三、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
      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资本批判
    第十四章  社会有机体方法:社会的总体分析法
      一、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内涵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
      三、社会有机体的再生产分析法
      四、社会有机体的总体一要素分析法
    第十五章  “从后思索”: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
      一、“从后思索”: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从后思索”:客观理解与基本要求
      三、“从后思索”:历史认识与科学预见
    第十六章  科学抽象:历史科学的分析工具
      一、科学抽象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二、从抽象到具体的基本环节:起点范畴、中介范畴与终点范畴
      三、科学抽象的根本原则:历史一逻辑的统一
      四、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联系与区别
    第十七章  认识的反映、思维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一、思维反映存在的尺度:“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
      二、思维的建构性:观念客体、“先验结构”与“客观的思维形式”
      三、思维的反思性及其作用: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四、实践反思:认识活动的根本规律
    第十八章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类活动的本原性结构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三、从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的发展
      四、时间:人的生命尺度与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第五版后记
    第六版后记
    德文版后记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