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从逻辑上集中体现了作者重读马克思的理论成果。着重从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批判),以及历史批判、政治批判多维视角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明确提出:在历史批判和政治批判,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多重批判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的哲学,又深度契合着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当然是哲学,但这种“新唯物主义”又突破了从哲学到哲学的局限,因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哲学。 -
作者介绍
杨耕,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作为《关于马克思哲学理论主题和体系特征的再思考》《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革命性变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的再思考》《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等7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奖项8项。 -
目录
序言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导论 从哲学批判与资本批判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
三、马克思哲学: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
四、马克思哲学: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与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革命性变革——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
一、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机械唯物主义与现实人道主义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以抽象本体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的再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政治批判、资本批判及其关系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
五、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及其整体性
上篇 从人与世界关系理论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一、实践本身的矛盾特征
二、实践的本体论意义
三、实践本体论与否定性的辩证法
四、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关于马克思实践与世界关系理论的再思考
一、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三、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理性与评价理性
四、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五、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关于马克思历史规律理论的再思考
一、历史规律的形成机制与表现形式
二、认识与把握历史规律的特殊路径
三、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
关于马克思人的理论的再思考
一、人的存在方式:实践
二、人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
三、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
五、人的发展空间:自由时间
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再思考
一、马克思交往范畴的厘定
二、交往与物质生产活动
三、交往与社会发展道路
四、对哈贝马斯“批判”的批判
关于马克思认识论的再思考
一、思维反映存在的尺度:“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
二、思维的建构性:观念客体、“先验结构”与“客观的思维形式”
三、思维的反思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四、实践反思:认识活动的根本规律
五、“从后思索”: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
关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一、价值关系:本质上的利益关系
二、价值评价:特殊的认识形式
三、价值观念:对价值关系的观念把握
四、价值原则:人的内在尺度的外在表现
五、人的价值:创造价值的价值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再思考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的界定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及其双重效应
三、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走向社会主义
四、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
一、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二、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及其历史命运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及其方法论意义
四、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逻辑
关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再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
三、东方社会的特征与发展道路
四、社会发展的道路与类型
论社会科学的独立化和特殊性——兼论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一、社会科学的独立化及其标志
二、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三、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
下篇 从哲学史与现代哲学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
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思维逻辑
一、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逻辑
三、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
论费尔巴哈、舍勒、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对人的本质的三种整体探讨
一、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理解:人是“多名”的
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理解: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
三、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劳动构成人的全面的本质
论斯大林与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
一、从列宁到斯大林
二、卢卡奇: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到《社会存在本体论》
三、简短的结语
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
一、建构“严密科学的哲学”的危机:转向生活世界
二、欧洲科学的危机:转向生活世界
三、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基础
四、简短的结语
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
一、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的主导思想
二、德里达话语转向的理论途径
三、德里达“靠近”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内涵
四、简短的结语
后现代主义:背景、实质和意义——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
一、众说纷纭的后现代话语
二、重释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的实质
三、一种知识态度和边缘话语
后殖民主义:实质、特征和局限——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
一、后殖民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
二、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三、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局限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
一、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理论逻辑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困境
附录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沉思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14.4
- 八万四千问18
-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14.4
- 梦的解析15.92
- 我心温柔自有力量15.2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纪念版)(精)19.92
- 幸福爱(从新手到高手的爱情修习课)15.92
-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全译全注)14.4
-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7.6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