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该书可能是人类首部道德史。“人类”“道德”“历史”均是客观存在,应该有一部著作将这三者联系起来开展系统讨论。人类道德史是一部人类对自身欲望的约束、引导史。本书从自然地理环境变迁、人口密度增加、民族不断融合、生产力水平提高等四个物质性维度出发展开讨论,阐述了人类道德作为主观意识和客观实践两方面的历史发展逻辑以及扬弃、进退步历程,形成了基于逐利的独立史观体系。 -
作者介绍
王洋,男,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知名央企人士,文化控制论的提出者。文化控制论是一个文化的定义体系,一个文化分析、比较和跨文化移植的预判工具。2011年出版了个人专著《伦理结构、尊卑与社会生产》(中国经济出版社)为《人类道德史》中一些重要观点的讨论,如:作为道德存在前提的自由意志,中西文化的分野与源流,各文明社会动态预分配结构等做了铺垫。 -
目录
第一章 人口密度对研究的基础作用
第一节 人口密度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社会成员间的基本联系数量
第三节 人口密度与人自身的主客观约束,兼论将人口密度引入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文明诞生的人口密度条件以及相关地理、气候因素
第五节 人口密度增加与婚姻制度的演化
第六节 人口密度增加与国家的诞生
第七节 三大文明类型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范式
第八节 主观道德和外部约束(契约和法律)的关系
第九节 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需要更广泛的法治
第十节 道德进步要基于稳定的道德体系
第二章 道德的经济学含义
第一节 个人的基本欲望及其无限性
第二节 个人欲望膨胀的原因与满足欲望能力的储备
第三节 个人欲望的对象——“利”,及“利”的六个含义
第四节 道德主体
第五节 以利益转移方式定义的公允
一、交换的公允
二、分配的公允
第六节 群体逐利的含义及群体欲望的对象
第七节 作为意志客体的人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道德
第八节 评价的公允——一般人类无差别的定性和定量道德标准
一、对个人的道德观察
二、论人群的对外道德水平
三、论人群的对内道德水平
第三章 从道德的经济学含义角度回顾人类生之道德、死之道德的发展史
第一节 人类道德进步的历史曲折性
一、论德不配(约束欲望之)位
二、论道德中性及从恶到善的过渡
第二节 生之道德
一、婚配范围缩小所产生的道德进步
二、父(夫)权制导致的两个不道德
三、两性之间不道德的消亡
四、生之道德的演化进程
第三节 死之道德
一、三大文明类型死之道德的群体对内方面
二、三大文明类型死之道德的群体对外方面
第四章 作为社会分配依据的分工和所有制
第一节 私有制的产生——人群内,生产分工中对个人逐利权的承认
第二节 私有制的确立——对土地和劳动力的私人占有
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二、劳动力私有制的确立
第三节 社会内部分工多元化促进单一人身依附弱化
第四节 以逐利观点看待社会形态
一、以所有制划分社会形态的局限性
二、各社会形态的逐利方式
三、从逐利角度对社会形态的再划分
第五章 三大文明类型的文化定义的社会预分配制度是对部分逐利社会分配不均的解释
第一节 原始宗教的分化与成熟
第二节 亚伯拉罕式的一神教——民族矛盾不调和的产物
第五节 宗教为社会分配提供依据的一般模式
第六节 中国未产生宗教型文化的原因,兼论民族融合
第七节 宗法制——中国社会分配制度的兴起
第六章 开放社会中的生产分配
第一节 相对孤立与相对开放社会
第二节 开放社会的生产力交流
第三节 开放社会的生产关系
第四节 比生产关系更加深刻的社会矛盾
第五节 开放社会的道德历史评价
第六节 资本的伦理属性
第七章 政府是社会逐利途径的搭建者
第一节 政治研究的至少四个自然历史维度
第二节 社会契约论的道德历史评价
第三节 经典政治理论的道德历史评价
第四节 构建政治理论的两个出发点
第五节 论政府规模
第六节 论政府的边界
第七节 论开放社会条件下的执政基础和政治甄别
第八节 国际政治竞争是搭建逐利体系的竞争
第九节 论道德观察的判断障碍
后记 人类道德的未来史
声明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14.4
- 八万四千问18
-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14.4
- 梦的解析15.92
- 我心温柔自有力量15.2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纪念版)(精)19.92
- 幸福爱(从新手到高手的爱情修习课)15.92
-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全译全注)14.4
-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7.6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