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对朱熹心性论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试图破除近代以来学界心学派与理学派二元对峙分类法带来的分歧与误解,根据朱熹“理一分殊”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殊体用”的本体论诠释模式,以此来解读朱子“理”“心”“性”“太极”等多个本体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呈现朱熹心性论的内在结构与开展逻辑;在比较研究中,重新认识朱熹在此领域的继承与开拓;并尝试揭示朱子心性论对于当下社会道德重建与价值重构的理论意义。 -
作者介绍
王绪琴,男,1977年4月生,汉族,河南泌阳人,哲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于浙江工商大学任教。2009年进入南开大学哲学院,师从韩强教授攻读中国哲学专业,主要研究北宋易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2012年进入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后流动站,师从束景南教授,主要从事朱子易学、宋明理学的学习和研究。2016年,赴台湾大学哲学系访学,主要从事朱子心性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联后期资助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求索》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对朱熹心性论的误解
第二节 学界的研究状况
一、儒家心性论
二、朱熹心性论
第一章 心性论问题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孔子与《易传》
第二节 《大学》与《中庸》
第三节 孟子与荀子
第四节 出土文献
第五节 汉唐与佛老
一、汉唐儒家心性论
二、道教心性论
三、佛教心性论
第二章 宋代儒家心性论的发展与朱熹所面对的问题和使命
第一节 周敦颐与张载
第三节 程颢与程颐
第三节 朱熹所面对的问题和使命
一、学脉传承与融合重构
二、时代使命与道德重建
第三章 朱熹“理一分殊”的本体论诠释面向及其展开
第一节 “分殊体用”的本体论诠释面向
一、“自各全具—太极”与“分殊体用”
二、“体用无定”与“体用兼备”
第二节 朱熹哲学之本体论诠释的展开
一、“性即理”
二、“心即理,理即心”
第四章 朱熹论心与性
第一节 论“心”
一、多义性
二、统一性
第二节 心本与性本
一、心性本体化
二、质疑与辩护
第三节 形下的开展:心与性的双向实现
第五章 朱熹论心与理
第一节 心具众理与理不在心外
第二节 心本与理本:执与不执
一、心的“救赎”:主体性高扬的极致
二、天理本体的主体化与心性主体的本体化
第六章 朱熹论心与气
第一节 心之形上与形下
第二节 心之超越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单一向度与双向关照
一、性的隐略
二、性的“救赎”
第七章 已发未发与心统性情
第一节 已发未发与心为体用
一、“中和旧说”:性体心用
二、“中和新说”:心为体用
第二节 心统性情与天人贯通
第八章 心理合一与格物致知
第一节 心理合一与本来贯通
第二节 体用一源与格物致知
一、理一分殊与体用一源
二、格物致知与穷理尽心
第三节 析心与理为二:陆王等的指责及其问题
第九章 传承与批判
第一节 列为官学与后学的传承
第二节 心性学的反动:浙东事功学派
一、永嘉学派的学理转向与经制之学的建构
二、金华学派兼具朱陆与现实关怀
三、永康学派“专言事功”与“嗤咄性命”
四、明朝走向内在与历史的反转
第三节 反理学思潮及对朱熹的批判
第十章 意义与局限
第一节 意义与贡献
一、人性觉解与内在超越
二、心性学与“超稳定结构”
第二节 双向开展与二极对立
第三节 心性之学的“高蹈”与制度之学的缺失
结语:展望与希望:儒家心性论的现代转换
参考文献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14.4
- 八万四千问18
-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14.4
- 梦的解析15.92
- 我心温柔自有力量15.2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纪念版)(精)19.92
- 幸福爱(从新手到高手的爱情修习课)15.92
-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全译全注)14.4
-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7.6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