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讲座纪要,下篇为会议纪要。为方便读者阅读,上篇又按讲座内容分为“理论与方法”“发现与研究”“讨论与争鸣”“陶瓷新识”“文明交流互鉴”“学术薪传”6个单元。“理论与方法”单元聚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前沿研究,展现多元化的考古学发展前景。“发现与研究”单元以重要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为主题,系统介绍相关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与最新研究成果,也包括部分博物馆研究。“讨论与争鸣”单元则是主讲人对部分热点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讲座中的观点多极具创新性,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陶瓷新识”为陶瓷研究专题,主讲者均为国内知名陶瓷考古专家,汇集了陶瓷考古前沿动态。“文明交流互鉴”单元关注古代中国与域外的文化交流以及外国考古发现,收录了日韩学者关于古代东亚国家间交往的讨论,以及中国学者赴境外开展考古发掘的收获。“学术薪传”是上篇最后一个单元,收录的两篇纪要,一为王世民先生对夏鼐先生新中国考古学创建贡献的总结,一为杨新华先生四十载文博工作之回顾,展示了前辈文博考古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是青年考古文博学子的精神楷模。 -
作者介绍
-
目录
上篇 学术讲座
理论与方法
东方天国,集体至上——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 裴安平
回首向来萧瑟处——中国考古学研究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历程:以古代都城考古发现、研究为例 刘庆柱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考古学:关于墓葬考古研究的一点思考 李梅田
观千剑而后识器——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张照根
理解考古学中的非地方性知识——隋废太子杨勇与圆形墓 沈睿文
从“证经补史”走向“考古写史”——从文献与考古关系再审视到二里头文化研究的反思 徐良高
班赐宗彝,分殷器物——考古学的年代、文化与族属:以石鼓山西周墓葬为例 徐天进
情不堪,礼何非——被遮蔽的“妞妞”:中古墓葬考古研究的旧材料与新视角 吴桂兵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考古学是什么 贺云翱
未来博物馆的模样——从信息化到智慧化:智慧博物馆发展之路 黄洋
考古有方,法眼识真——史前探案:考古学的故事 汤惠生
推古验今,证史辩道——历史学家眼里的考古学 胡阿祥
盖棺不定论,薤露有洞天——丧葬中的爱恨情仇 齐东方
躬行明理,笃志致知——关于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再思考 白云翔
发现与研究
皖地夏风,金鸣万国——安徽商周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 宫希成
天碧台阁丽,联蜀岗上下以为城——考古学视野中的唐宋扬州城遗址 汪勃
流动的遗产——南京历代运河的故事 卢海鸣
寻找最早的金陵——最早的金陵:从考古发现谈早期南京的区域中心 王志高
盛世红山,以玉为尊——红山文化玉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刘国祥
从王到帝的祭祀——国祭圣山: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发掘与初步研究 赵俊杰
探索古蜀文明的密码——从三星堆埋藏坑看古蜀文明 孙华
郢路辽远——楚纪南故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闻磊
巍巍土山,赫赫楚王——202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徐州土山二号汉墓 耿建军
塔庙当年甲一方,千层金碧万缁郎——清凉问佛:法眼祖庭清凉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龚巨平
金戈铁马风烟意,木竹笔墨著古今——居延考古与额济纳汉简 魏坚
当知此界非凡界,一道幽奇各自分——吴越国时期的佛教舍利容器 黎毓馨
陟山治墓,异石同工——汉代崖墓开凿技术的来源:一种假说 张良仁
琢磨巨石,影拟法身——栖霞山千佛岩南朝石窟的开凿年代与功德主 邵磊
行动言商仍向儒,实业教育救国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创者:张謇 徐宁
三星伴月,寻迹蚕丛——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与古蜀文明探索 霍巍
太湖水起文明潮,二元并立领风骚——鸟瞰太湖: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 张敏
文明集聚,海岱辉光——大汶口文化聚落结构比较分析 王芬
以考古之光照亮文明之源——凌家滩文化:东方文明起源的曙光 张敬国
死丧之仪,兄弟孔怀——广陵与东阳:汉代江淮地区诸侯 王陵 李则斌
活脱世间泥塑样,美贻润州传千年
——东京梦梁,临安风华:考古所见两宋居民文化生活拾零 王书敏
博物馆未来的可能性——当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思考:以安徽博物院为例 卞坚
讨论与争鸣
辰极閟轩辉,天人覆玉衣——汉代的玉衣殓葬制度:玉衣的新发现与新视野 李银德
冲突激荡、碰撞融合——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韦正
人面蛇身:众神共享的标准像——众神之像:创世神话中的重重蛇影 王仁湘
汉时都会今犹在——汉代九大都会之现状及其兴衰原因分析 陆勤毅
沧海难为,魂兮焉附——谈谈郑和的葬地问题 王志高
拨云见日,昏镜重磨——苏州虎丘路三国大墓墓主身份再考 程义
多元一体文明路,东方欲晓星满天——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历程 李新伟
温润至美 承古拓新——美成在久: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当代观照 李竹
怀古咏金陵,涅槃焕新生
——文化遗产赋彩城市形象的演生机制探析:以六朝文物、怀古文学与古都金陵形象的关系为中心 颜一平
运通悠悠古今事,兰台闳肆润苍生
——博物馆建设的新实践与新思考: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说起 王奇志
头曰汉古于汉,入土出土沧桑更——已阅沧桑几变迁:从江苏发现的两件琮谈起 左骏
陶瓷新识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元明青花瓷鉴赏 王兴平
温温玉色照瓷瓯——五大名窑新解 王光尧
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的终极密码 沈岳明
青韵流芳,温润华夏——青瓷与青瓷文明 郑建明
雅韵国瓷,钻坚研微——谈谈中国古代瓷器的品种谱系 霍华
辨胎釉之道——唐以前陶瓷发展中的胎釉结合问题:以白胎器物为中心 杨哲峰
朴素无华,承前启后——谈御窑厂出土明代洪武官窑瓷器、建筑构件及相关问题 江建新
文明交流互鉴
江左风华,远播海东——从考古及文献材料看百济与南朝的交流 赵胤宰
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日本禅茶文化与中国漆器 盐泽裕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学者视角下的玛雅文明揭秘:玛雅名城科潘考古记 李新伟
见微知著,丝路余响——“丝路”背景下汉代日常生活的考古学观察 刘尊志
学术薪传
泱泱华夏 灼灼其鼎——夏鼐与新中国考古学 王世民
躬耕文博四十载,半生风雨半生花——文博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 杨新华
下篇 学术会议
六朝考古盛会,青年学者论坛——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一期)·青年学者专场
铃声过碛,学术相彰——“中日青年学生的对话:文化交流视角下的古代文化遗产”研讨会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二期)
六朝牛渚地,纵论江左风——“江南文化视域下的六朝文化”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三期)
青松洛阳陌,芳草建康宫——建康与洛阳:考古工作者的对话
“薛城遗址发掘与宁镇地区早期文明”论坛纪要
探前年古邑之源,赏六朝遗秀之风——“溧阳地域文明探源”论坛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四期)
千古江南一屏障,四方山城出翠螺——“马鞍山市翠螺山古代城址考古发现与保护利用专家论证会”纪要
“区域文明探源的考古学解读”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纪要
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区域文明探源视域下的南京地区汉唐考古研讨会
附录 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系列讲座、学术会议一览(2018年4月~2023年6月)
同类热销排行榜
- 向着光亮那方/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16.8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15.2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培文书系21.6
- 答案之书(精)15.2
- 八万四千问18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10.4
-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31.2
-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11.2
- 梦的解析15.92
- 鱼羊野史(第6卷11-12月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8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