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0~3岁的婴幼儿非常需要父母的积极关注,父母看见孩子的需求并及时回应孩子,有利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
作者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揭示婴幼儿的心理秘密,告诉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回应孩子。网络爆火的“摆烂带娃专治不服”“敷衍式育儿”等养育方式把大人的想法投射给孩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安全感。本书反驳了孩子哭就是操控大人,小孩哭闹就是欠管教等偏见,告诉读者,应该充满爱地回应孩子。
如果不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做出不恰当的回应,就可能养出自我价值感低、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他们在童年时期和成年以后缺乏安全感,总是充满自我怀疑。
书中提到了应该如何回应婴幼儿总想被抱着、不吃饭、不睡觉、不合群、爱哭、多动、逆反、咬人、不守规矩等行为问题,从心智发展的角度剖析家长过早竞争、电子屏幕、填满孩子的空余时间等错误心态。同时,告诉读者,针对高敏感、高智商孩子的孩子应该如何回应,以及如何甄别孤独症等疾病,及早干预。 -
作者介绍
海洛伊丝·朱尼尔是发展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专栏作者、幼儿教育工作者培训师、“心理医生反击养育偏见”网站创始人。 -
目录
第一部分 回应的基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
第一章 情感需求研究
勒内·斯皮茨的“成长失败”研究
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
第二章 教育还是陪伴
第三章 心智理论
幼儿的心理世界
不成熟的心智理论
逐渐发展的心智理论
第四章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和情绪的关系
注意你的情绪
第五章 催产素
第六章 5种暴力形式
身体暴力
心理暴力
语言暴力
冷暴力
结构暴力
第七章 情感虐待
情感虐待的例子
情感虐待对孩子的大脑有什么影响?
第八章 集体与社交
第九章 任性
第十章 三脑理论
第十一章 拟成人论
儿童不是小大人
孩子的大脑和成年人的大脑不可相提并论
我们或多或少都上当了
18个月大的蒂亚戈没有能力挑衅成年人
第十二章 社会性参照
在有危险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看一眼别人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年幼的孩子
第二部分 回应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求
第十三章 总想被抱着
为什么孩子如此渴望大人的怀抱?
孩子生来就是不成熟的
孩子天生就依赖成年人
他只是需要你的拥抱
孩子不会“拥抱上瘾”
压力环境使孩子更想投入成人的怀抱
你是孩子的航空母舰
次要依恋对象
像影子一样追随依恋对象的婴幼儿是健康的
我们该怎么做?
只要有可能,就把孩子抱在怀里
身体和精神都“装着孩子”
像航空母舰一样随时待命
在一天中的重要时刻拥抱孩子
即使在房间的另一端,也要保持与孩子的联系
离开时要做的事
选择接班人
第十四章 不合群
内向的孩子有问题吗?
所有孩子都是内向和外向的统一体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气质和个性
对外向的追求只是文化倾向口内向的孩子有独特的优势
或许不是性格问题,而是适应力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做?
排除疾病口排除心理痛苦的可能性
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观察孩子
缩小孩子的社交圈
让其他人尊重内向孩子的选择
让父母放心
第十五章 不吃饭
为什么孩子会拒绝吃东西?
食欲在变化
孩子有自己的进食节奏
面对新环境
的自然反应
用餐环境和方式存在问题
探索食物的需要
隐形压力
对新食物的恐惧
我们该怎么做?
个人层面
口集体层面
第十六章 不睡觉
为什么孩子会难以入睡?
睡觉就意味着分离
孩子缺乏安全感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相同的睡眠需求
同一个孩子的睡眠需求
也会变化
在集体中和在家里的表现不同
我们该怎么做?
个人层面口集体层面
第十七章 如厕问题
正确看待来自幼儿园的压力
可以教孩子控制括约肌吗?
不爱干净的孩子就是脏孩子吗?
尊重孩子的节奏,循序渐进
前进一步,后退三步
第十八章 总是哭
孩子为什么哭?
关乎生存
表达需求的方式
处于警觉状态
需要依恋对象
最好的天然抗压剂
我们该怎么做?
个人层面
集体层面
第十九章 多动
怎么解释孩子的兴奋?
正处于大运动发育的年龄
孩子需要运动
基因里带着探索精神
缓解紧张情绪
集体效应
疾病的征兆
孩子不是故意找麻烦,只是需求未被满足
不要和多动症混淆
我们该怎么做?
个人层面
集体层面
第二十章 叛逆
为什么孩子会和成年人对着干?
孩子在成长
孩子不是叛逆
孩子经历了一场情绪风暴
孩子越累,反抗就越强烈
孩子在回应你专横的态度
我们该怎么做?
保持冷静和放松
记住:孩子的情绪失控反映了需求未得到满足
经常和孩子拥抱,陪孩子玩要
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交给孩子一个任务
第二十一章 不守规矩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规矩?
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中
孩子先感受到你的情绪,然后才明白你的话
孩子活在具体的概念中
孩子活在当下
禁令因人而异,也因孩子和时间而变化
如何制定更容易被孩子理解的规则?
与孩子单独交谈
态度坚定但不咄咄逼人
发出肯定指令,而非否定指令
多用“不要”,少用“不许”
一次只说一个指令
对孩子说话后等待5秒温和地干预
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与孩子一起执行规矩
第二十二章 咬人
为什么孩子会咬人?
幼儿人的原因多种多样
孩子用嘴探索世界
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咬人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需要获得关注
孩子感受到了压力
我们该怎么做?
个人层面
集体层面
第二十三章 抚揽自己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抚摸自己?
探索自己的身体
发现和测试身体部位的敏感性,获取安抚
带未快感口羞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形成
我们该怎么做?
告诉孩子,他有权触摸自己的身体
不要禁止孩子触摸他自己,不要生气,不要让他感到内疚
不要投射你的价值观
如果其他孩子很好奇,可以向他们做出解释
打破成见
注意事项
第二十四章 吸奶喏
为什么孩子经常吸着奶嘴?
每10个孩子中就有8个爱吸奶者
作为压力调节器
作为过渡和陪伴物
广告效应
过度使用奶嘴会导致什么后果?
让孩子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
让奶嘴成为唯一的安抚物品
阻碍孩子情商的发展
阻碍语言能力的发展
使牙齿变形,增加耳鼻喉感染的风险
我们该怎么做?
区分“习惯性”吸奶者和“自我调节”吸奶嘴
鼓励孩子取下奶嘴
当你和孩子说话时,鼓励他摘下奶嘴
当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要求他摘下奶嘴
如果孩子抗拒,睡觉时可以让他用奶嘴
当孩子有压力时,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要给他奶嘴
与家长交流
第二十五章 正面管教的5个关键要素
要素一:孩子打人、尖叫?找出他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
不当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挫败
找出孩子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有利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
要素二:你感觉怒火攻心?做出回应前请先深呼吸
当情况失控时,人也可能情绪失控
与孩子保持距离,练习腹式呼吸能的
要素三:以身作则
孩子在观察你口孩子会复制成年人的行为
给孩子树立榜样
要素四:帮助孩子发泄强烈的情绪
所有的情绪都分为三个阶段
鼓励孩子释放自己的压力
要素五:照顾好你自己
照顾好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
不要过度沉溺于自己的世界
第二十六章 给孩子减压的21个方法
在人的层面上
轻声说话
玩沉默游戏
分组行动
大人少动
待在“战略要地”
老师分散开来
优先考虑地面交接
单独交接
慢慢分离
创造放松的时间
仪式化的交接时刻
未雨绸缪
带孩子们出去玩
提供拥抱和个性化关注时间
在物质层面
提供足够数量的相同玩具
杜绝电子玩具
在特定的时间听音乐
保持通风口制作小藏身处
使用高度小于70厘米的家具
把玩具柜面向生活区城
第三部分 回应心智发展需求
第二十七章 赢在起跑线
从摇篮就开始的学习竞赛
取悦父母还是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
烦恼的源泉——与他人比较
第二十八章 电子屏幕
过度刺激
电视使孩子变得被动
第二十九章 无聊有益
无聊使成年人烦恼
允许孩子无所事事
无聊是不存在的
第三十章 学礼仪
懂礼貌反映了礼仪和尊重
孩子无法理解懂礼貌的价值
孩子在4~5岁的时候学礼仪才有意义
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礼貌
第三十一章 危险动作
因人而异的反应
自由探索促进孩子大脑神经元的连接
幼儿头脑中没有“规矩”的概念
重复的禁令让人恼火
让环境适应孩子的需求
第三十二章 有关哭的科学研究
代代相传的成见
哭泣的真相
哭这不代表任性,也不代表操纵
孩子不会习惯拥抱
哭泣有利于婴儿生存
哭泣是一把双刃剑
哭泣能使孩子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接纳婴儿哭泣,而不要阻止他
第三十三章 大脑发育关键期
每个经历都产生成千上万次神经元连接
大脑保留重复经历所产生的连接
0~2岁,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第四部分 特殊情况,如何回应
第三十四章 高敏感
孩子具有社交属性,但不一定善于社交
大脑并不喜欢太大的集体
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集体生活
过度敏感的大脑
减少人数,降低噪声
更换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满足的是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第三十五章 高智商
识别高智商孩子
为孩子提供有安全感的环境
第三十六章 选择性缄默症
一种相当罕见的焦虑症
及早干预
创造缓解焦虑的环境
与家长密切合作
第三十七章
孤独症
早发现,早介入
关注孤独症早期症状
识别孤独症迹象
筛查不等于诊断
第三十八章
婴儿摇晃综合征
严重的后遗症
危险的父亲
预防行动
第五部分 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回应孩子
第三十九章 偏心某个孩子
如何解释对孩子的偏爱?
吸引是自然现象
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合你的心意
“宠儿”的家长
情感转移
不依恋孩子,这可能吗?
保持恰当的距离,然后呢?
这是文化问题
我们该怎么做?
消除负罪感
团队协作
照顾其他孩子
如果确实有必要,把接力棒传给别人
第四十章 不喜欢某个孩子
为什么会不喜欢某个孩子?
所谓的“中立”并不真正存在
这个孩子让你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孩子不吸引你
孩子不主动找你
不是你理想中的孩子
恶性循环
我们该怎么做?
敞开心扉讨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改变对孩子的看法
解读孩子的情绪,确定他的需求O建立联结
第四十一章 讨厌孩子的家长
为什么会不喜欢某个孩子的家长?
复杂的“半路”关系
老师是“分离者”,是把孩子和家长分开的人
家长的过度担心
家长不给你正面评价
不认同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不理解他的选择
我们该怎么做?
确定分歧的根源
回忆你与家长的第一次接触
和家长见面
定期提供关于孩子的评估
邀请家长参观
与家长保持距离
第四十二章
脆弱的家长
两难的境地
支持父母
难以启齿的话题
发现孩子发育迟缓或患有发育障碍
不应将家长的需求凌驾于孩子之上
上报家长的虐待行为
在陪伴和引领中找到适当的平衡
如何解释老师对家长持有的谨慎态度?
第四十三章 心理医生
三重作用
团队的工作伙伴
心理医生不是魔法师
心理医生是中立的
第六部分 关怀自己才能更好地回应孩子
第四十四章 减压的10个方法
为什么会压力大?
确定4个压力来源
如何管理当下的压力?
第四十五章 身兼数职
她们这么说
感觉自己不够好
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高
承受来自身边人的压力
对自己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异常焦虑
为照顾别人的孩子而感到内疚
双重身份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第四十六章 工作与生活
双重身份
没有必要自责
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
平静接受
第四十七章 照顾好自己
许多成见
抱怨无处不在
非同寻常的职业
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推荐书目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14.4
- 八万四千问18
-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14.4
- 梦的解析15.92
- 我心温柔自有力量15.2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纪念版)(精)19.92
- 幸福爱(从新手到高手的爱情修习课)15.92
- 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全译全注)14.4
-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7.6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