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修订版)(精)/现象学研究丛书/中国现象学文库
      • 作者:张任之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228152
      • 出版日期:2023/11/01
      • 页数:600
    • 售价:39.2
  • 内容大纲

        本书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首次尝试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的现象学伦理学。全书基于对相关思想家的原著、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手稿以及大量研究文献的仔细分析,着力展示了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是现象学的,以及这一现象学伦理学的系统形态。
        本书的上篇在康德、胡塞尔的思想背景下研究了舍勒的静态的、抽象的本质性现象学;下篇则在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的视域中研究了舍勒的动态的、具体的人格现象学。而这两个方面分别构成了舍勒现象学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两个层次(质料先天主义和价值人格主义)的基础。根本上,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既包含以探寻价值的现象学-存在论本质为主要论题的现象学“元伦理学”,也包括以回答苏格拉底问题为任务的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前者奠基于静态的本质描述现象学,后者则奠基于动态的人格现象学。“元伦理学”构成了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基础,“规范伦理学”则代表着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最终归宿。
        从总体上来看,本书以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和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两个视角来看待舍勒整体的伦理学,同时,以静态和动态现象学的双重奠基来谈论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这两个部分,并系统概括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解、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在国际舍勒研究中首次做出的尝试。
  • 作者介绍

        张任之(张伟),1979年生,江苏南通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国际舍勒协会学术咨议委员会委员、国际Scheleriana丛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执行编委等。出版著作有专著Prolegomena ZU einer materialen Wertethik(Nordhausen:Traugott Bautz 201 1)、《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台北:2013年;北京:2014年),译著《舍勒的心灵》等,编著《海德格尔:翻译、解释与理解》、《心有其理——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经典研究文集》、《从现象学到形而上学——舍勒哲学思想经典研究文集》、Scheler und asiatische Gedankenim Weltalter des Ausgleichs等。
  • 目录

    缩略索引
    题解与引言
      1.导论: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和伦理学的建基问题
        1.1  从苏格拉底问题到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
        1.2  什么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好(善)?
        1.3  伦理学与道德
        1.4  伦理学的开端: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之争
        1.5  一个个案:康德伦理学中的感受与理性
          1 1.5.1  康德早期的理性伦理学
          1.5.2  康德的道德感受伦理学
          1.5.3  康德的纯粹理性伦理学
        11.6  问题的导入与层次划分
    上篇  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康德、胡塞尔背景下的质料先天主义
      引语
      2.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前问题: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
        2.1  从康德的形式先天到胡塞尔的本质先天
          2.1.1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形式先天
          2.1.2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本质先天
        2.2  舍勒对康德形式先天的批评与质料先天原则
        2.3  舍勒对胡塞尔本质先天的批评反思与深化
          2.3.1  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与观念对象的存在样式
          2.3.2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进程的一贯性中断了吗?”
          2.3.3  胡塞尔的综合先天与本质明察的功能化
      3.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问题:理性先天与情感先天
        3.1  从康德的理性先天到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
          3.1.1  康德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原则
          3.1.2  胡塞尔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判
          3.1.3  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和价值化行为
        3.2  舍勒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评与情感先天原则
        3.3  舍勒对胡塞尔意向性感受的批评与发展
          3.3.1  舍勒的意向性感受和“认之为有价”行为
          3.3.2  理性或情感:胡塞尔与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
      4.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第一层次:现象学的元伦理学
        4.1  舍勒的价值先天与价值存在
          4.1.1  作为原现象的价值先天
          4.1.2  作为“行为相对性存在”的价值存在
        4.2  非伦常价值之间的先天层级与伦常价值
        4.3  情感领域的分层与“爱与恨的先天论”
        4.4  舍勒对“什么是善?”这一伦理学引导性问题的回答
        4.5  小结:质料先天主义与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
    下篇  舍勒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自身意识理论视域中的价值人格主义
      引语
      5.舍勒人格理论的前思:自身意识、自身感受与人格的释义史
        5.1  传统的自身意识理论及其“循环”困境
        5.2  附论:自身意识的论题域与家族概念群
        5.3  可能的走出困局的模式:自身感受与自身关系
        5.4  自身感受的三种哲学含义
        5.5  人格的释义史与人格理论的困境
          5.5.1  人格的原初含义与人格的古典道德哲学维度
          5.5.2  中世纪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存在论维度

          5.5.3  近代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认识论维度
          5.5.4  康德的人格理论与诸维度的综合
          5.5.5  人格理论的论题域与其困境
      6.舍勒人格理论的本质思考:自身感受与人格现象学
        6.1  自身感受1与人格的自身被给予方式
          6.1.1  舍勒对康德“先验统觉的自我”的批判
          6.1.2  人格的“不可对象化性”与其“自身-体验”
          6.1.3  作为“存在论式的反思的知识”的“自身认同化”
        6.2  自身感受2与人格的存在样式
          6.2.1  人格存在的基本规定:实体,或行为实体?
          6.2.2  作为“爱的秩序”的“行为实体”
          6.2.3  人格的“个体规定”与“自身之爱”
        6.3  自身感受3与伦理的人格生成
          6.3.1  “自身感受3”在价值人格主义中的位置
          6.3.2  “自身感受3”的现象学本质
          6.3.3  作为“自身感受3”的“羞感”和“懊悔”
      7.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第二层次: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
        7.1  人格的本已个体性与自身认识的偶像
        7.2  陌己人格与人格生成
          7.2.1  自身欺罔与内陌己感知
          7.2.2  榜样跟随与本己人格生成
        7.3  总体人格与凝聚主义
          7.3.1  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
          7.3.2  作为凝聚主义的价值人格主义
        7.4  舍勒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回答
        7.5  小结:价值人格主义与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
      8.总结: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总体规定
        8.1  舍勒现象学的基本原则
        8.2  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内在统一性
        8.3  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根本特征
          8.3.1  舍勒伦理学的质料先天主义
          8.3.2  舍勒伦理学的绝对主义与客观主义
          8.3.3  舍勒伦理学的价值人格主义与凝聚主义
    附录1  舍勒思想发展中的“谜”
    附录2  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如何是现象学的?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与致谢
    修订版后记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