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叙述了博医会的历史(1886~1932),考察了中国博医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组织、思想、活动和影响,及与中国社会、尤其是医学界之关系,分析了其在近代中国医学职业活动模式和现代医学学术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揭示其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国家意识的觉醒,这一外人在华所办科学组织的最终历史命运。对博医会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关系展开专题研究,包括博医会的医书出版与教会医学教育工作,博医会与东亚疾病与传统医学研究,博医会与公共卫生教育运动等。客观分析了近代外国在华科教团体的贡献与历史命运。 -
作者介绍
崔军锋 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访问学者。曾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副教授(六级),现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医学史分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医疗社会文化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晚清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其中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鉴定为“优秀”。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参编论著多部。研究成果曾获河北省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保定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近代来华医学传教士与博医会的创立
第一节 近代医学传教士来华的西方医学和宗教背景
第二节 西医学的传入与在华医学传教士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博医会的成立及早期发展(1886~1900)
第二章 注重“学理”:清季民初的博医会(1901~1915)
第一节 20世纪初西医学在华加速发展
第二节 分会重建与大会重开
第三节 医学学术和公共事业的开展
第四节 与中外医学界的沟通
第三章 合作与本土化:华人西医势力崛起后的博医会走向(1915~1932)
第一节 携手中外医学势力
第二节 本土化发展
第三节 与中华医学会合并
第四章 博医会的医书出版与医学教育
第一节 医书出版工作——以妇产科译著为探讨中心
第二节 博医会与教会医学教育
第五章 博医会的医学研究工作
第一节 博医会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演变
第二节 中国地方疾病研究
第三节 中国传统医学研究
第六章 博医会与公共卫生教育运动
第一节 对公共卫生问题认识的进步
第二节 卫生教育协进会的成立及其演变
第三节 公共卫生教育运动
第七章 中国博医会与近代东亚西医学的一体化发展——基于《博医会报》相关报道的分析
第一节 人员与组织上的一体化
第二节 医学研究与疫病防治的一体化
第三节 对东亚西医教育情况的报道
结语 近代外国在华科教团体的贡献与历史命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失去独立性后的在华基督教医学传教士:教会医事委员会研究(1932~1949)
附录二 1842~1860年西方医学传教士在华设立医院、诊所情况表
附录三 1860~1933年新教教会医院在各地发展情况表
附录四 各地医学教育发展情况(1865~1937)
附录五 近代西医药主要团体(1886~1949)
附录六 近代中西医学研究会(社)(1908~1933)
附录七 1805~1912年所刊中文医学书目
附录八 近代中国所译的西药书目(1858~1933)
附录九 中国博医会出版的医书
附录十 近代中国西医学期刊(1871~1933)
附录十一 近代兼刊医学文章的综合期刊(1868~1912)
附录十二 1887年在中、朝、暹罗三国的英美医学传教士
附录十三 《博医会报》上关于公共卫生的文章
附录十四 《博医会报》上关于中医药的文章
附录十五 近代来华医学传教士简介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目送/人生三书
- 21世纪的《背影》 + 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 龙应台亲手摄影 + 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
- 顾城的诗(金版)(精)/蓝星诗库
- 人类群星闪耀时(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附光盘第8版)(精)
- 文化苦旅(新版)
- 摆渡人
- 解忧杂货店(精)
- 骆驼祥子
-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 查令十字街84号(珍藏版)(精)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