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2004年,海闻拿着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深圳创办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短短20年,学院已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一流商学院。
从争取全日制硕士招生资格,到在国内率先采用“双硕士”培养模式;从获得汇丰银行冠名捐赠,到树立“商界军校”品牌;从设立北大首个海外校区,到聘请诺奖得主来院成立研究所……一次又一次地开拓创新,起于“远见”,成于“坚卓”。
本书记录了创院院长海闻带领团队南国筑梦的创业故事,反映了过去2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商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书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扣人心弦的商学院故事,还可以领悟到深植其中的企业家精神,并收获一份足以穿越时空、跨越行业、超越自我的智慧与力量。 -
作者介绍
沈清华,资深媒体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进入深圳特区报社工作至今,参与策划了“世界百所知名大学校长访谈”等许多有影响的报道,发表新闻作品数百万字,先后荣获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奖二等奖、广东省新闻奖二等奖、深圳市新闻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市级新闻奖30多项。曾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差生转化》,参与撰写《中国教育魂》(江西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筑梦南国
北大“落子”深圳
海闻成为不二人选
这里能办成一流高校吗?
商学院开办费100万元
找“邻居”港大谈合作
第一届招生全部靠调剂
快速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魏炜从北京“跟”到深圳
招聘“标杆式”人才
学习个个是“拼命三郎”
不同寻常的实习规定
港大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学生深度参与学院创建
海闻掏钱为学生设基金
首届毕业生实现开门红
第二篇 争取“外援”
力争外部资源加快发展
担任独董,机会来了
专飞重庆见汇丰“老大”
汇丰高层集体“面试”
金融风暴来临前签约
合作带来了共赢局面
大学城拿地一波三折
大楼设计“守正出奇”
政府解决了资金缺口
黑板应放在哪面墙上
服务配套也要“国际化”
国内商学院最大单体建筑
第三篇 奋力国际化
国际化的“顶层设计”
去海外招聘优秀教师
招聘这事制度说了算
外国教师曾经超四成
考试现场的“文化冲突”
外国学生构成“小联合国”
多元文化,成长沃土
全英文的教学和工作环境
做交换生的收获真大
年轻教师,与国际“同步”
率先实行tenure制
为什么这里不设“系”
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
以国际认证推进国际化
千辛万苦也不停步
英国飞来一个好消息
北大给出强有力的支持
击败三大劲敌成功中标
这件事“破了天荒”
意想不到的风雨
中国高校历史性的一步
英国校区大有可为
加强与英国高校的合作
从“院级”上升为“校级”
设立机构,落实用房
艰难中也有惊喜
第四篇 “军校”风格
目标要对得起“北大”
“商界军校”横空出世
研究生军训开创先河
不仅收获了健康肤色
军训升级为必修课
开了20年的特殊班会
“海老大”的一次平等对话
这件事引发深刻思考
素质养成做到内外兼修
奖惩规定,明明白白
团队意识,这里最强
创新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
论文抄袭,学位没了
实行最严格的毕业标准
新冠疫情下的靓丽就业
全方位助力学生求职
成就斐然的毕业生们
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报考这里成为“最佳选择”
添砖加瓦捐资助学
第五篇 培养企业家
一穷二白中启动EDP
PE培训做到全国第
EDP师资国内一流
对学院有了家的感觉
几千人参加的EDP年会
EDP校友遍布世界
听一次课躲过金融危机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整顿
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时俱进满足市场需求
加班加点启动MBA项目
报考人数不降反升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独创商业智慧教学法
EMBA“难进”又“难出”
都是“商界军校”学子
为何别称“体育学院”?
这里毕业“不离校”
做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
从上课到上市
第六篇 学术大跃升
首次见面相谈甚欢
萨金特决定加盟
诺奖得主带来的效应
王鹏飞当选SAET会士
大楼里的大师与新秀
智库:为社会贡献智慧
《北大金融评论》的传承与创新
到北大汇丰听讲座
研发商学教学科研的利器
不断提升的学术影响力
第七篇 创院院长海闻
家庭出身带来成长压力
写血书争取屯垦戍边
北大荒里劳筋励志
高考恢复,考进燕园
幸遇诸多恩师好友
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
放弃终身教职毅然回国
北大校园里艰苦创业
南下深圳开拓新事业
做海老师的学生很幸福
20年的“得”与“失”
教育界的创业家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