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黑素与黑素小体(生物合成生物发生生理和病理功能)(精)
      • 作者:编者:(捷克)简·博罗万斯基//(英)帕特里克·A.赖利|责编:谭德重|译者:冰寒//安全
      • 出版社:人民卫生
      • ISBN:9787117366809
      • 出版日期:2024/10/01
      • 页数:229
    • 售价:46.8
  • 内容大纲

        生物色素沉着是个非常大的话题,进化过程中涌现的数不胜数的多样性更让人叹为观止。即使我们将探讨的范围局限于脊椎动物的黑素着色化过程也有极多的复杂交互作用,以至于我们无法得到一种黑素生成的“标准模型”。
        《黑素与黑素小体》是由13章内容构成的一本纲要,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写,围绕着脊椎动物的黑素沉着这一主题,涵盖的内容从黑素细胞的生物学、黑素小体的生物发生及其调控、分布、传输,到黑素生成、黑素的性质,以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
        本书由Jan Borovansky和Patrick A.Riley主编,旨在成为当前脊椎动物黑素及其形成的有关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还讨论了最新的观点与进展。本书对相关领域的学生、学者、研究者、医生以及专业的色素学家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作者介绍

  • 目录

    第1章  黑素小体研究的历史
      1.1  引言
      1.2  Seiji前时代的黑素小体研究
      1.3  Seiji时代的黑素小体研究
        1.3.1  黑素小体有关的术语
        1.3.2  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1.3.3  生物化学研究
      1.4  Seiji后时代的黑素小体研究
      1.5  其他研究历史
      参考文献
    第2章  脊椎动物的经典和非经典黑素细胞
      2.1  产黑素细胞的定义
      2.2  产黑素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2.2.1  经典黑素细胞
          2.2.1.1  表皮黑素细胞
          2.2.1.2  真皮黑素细胞
          2.2.1.3  低等脊椎动物的载黑素细胞
        2.2.2  非经典黑素细胞
          2.2.2.1  眼睛中的黑素细胞
          2.2.2.2  内耳中的黑素细胞
          2.2.2.3  心脏中的黑素细胞
          2.2.2.4  脑黑素细胞和神经黑素
          2.2.2.5  脂肪组织中的黑素
      2.3  产黑素细胞的胚胎发育
        2.3.1  经典黑素细胞
          2.3.1.1  早期确定的成黑素细胞:背外侧通路
          2.3.1.2  晚期形成的成黑素细胞:SCP和背腹迁移途径的共同起源
        2.3.2  非经典黑素细胞
          2.3.2.1  鼠眼黑素细胞
          2.3.2.2  鼠心脏黑素细胞
          2.3.2.3  其他非经典鼠黑素细胞
          2.3.2.4  其他生物
      2.4  经典和非经典黑素细胞的黑素转移
        2.4.1  黑素小体的运输
        2.4.2  黑素小体的转移
          2.4.2.1  经典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转移
          2.4.2.2  非经典黑素细胞的黑素转移
      参考文献
    第3章  邻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性质
      3.1  邻醌的生物学意义
        3.1.1  抗生作用
        3.1.2  防御性分泌物
        3.1.3  藤壶的附着机制
        3.1.4  昆虫表皮硬化
        3.1.5  色素沉着
      3.2  邻醌的反应性
        3.2.1  结构与反应性
        3.2.2  还原性
        3.2.3  加成反应:分子间加成
        3.2.4  聚合反应

        3.2.5  分子内加成(环化)
        3.2.6  加成-消除(取代)反应
      3.3  邻醌在黑素生成反应中的作用
        3.3.1  非酶促反应形成的黑素反应中间体
          3.3.1.1  脉冲辐解对真黑素和褐黑素化学反应机制研究的贡献
        3.3.2  真黑素生成途径与褐黑素生成途径间的平衡关系
        3.3.3  黑素生成调控机制:黑素生成阶段Ⅰ
        3.3.4  酪氨酸酶激活
        3.3.5  酪氨酸酶失活
      参考文献
    第4章  黑素的生物合成
      4.1  引言
      4.2  Raper-Mason途径
        4.2.1  黑素合成阶段Ⅰ:Raper-Mason途径前段反应—从L-酪氨酸到L-多巴色素
        4.2.2  黑素合成后段反应:从L-多巴色素到真黑素
        4.2.3  褐黑素的生物合成
      4.3  黑素合成酶的结构及功能
        4.3.1  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的结构
        4.3.2  酪氨酸酶的催化循环
          4.3.2.1  甲酚酶(酪氨酸羟化酶)的循环反应
          4.3.2.2  儿茶酚酶(多巴氧化酶)的反应循环
        4.3.3  Dct/Tyrp2
        4.3.4  Tyrp1
        4.3.5  其他黑素小体蛋白
      4.4  黑素合成途径的调控
        4.4.1  真黑素与褐黑素合成过程:黑素类型的调控
        4.4.2  色素数量的调控
          4.4.2.1  酪氨酸酶水平的调控
          4.4.2.2  酪氨酸酶比活度的调控
      4.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黑素生成抑制剂和促进剂
      5.1  引言
        5.1.1  黑素的生物化学
          5.1.1.1  黑素的生物合成
          5.1.1.2  酪氨酸酶的成熟和降解
          5.1.1.3  催化位点
        5.1.2  旁分泌信号和表皮黑素生成的调节
        5.1.3  研究方法
      5.2  脱色剂
        5.2.1  作用于黑素合成之前的物质
          5.2.1.1  黑素生成酶的转录抑制
          5.2.1.2  黑素生成酶的译后修饰
          5.2.1.3  酪氨酸酶的泛素化增加
        5.2.2  作用于黑素合成过程中的药物
          5.2.2.1  对酪氨酸酶的干扰
          5.2.2.2  TRP-2调控
          5.2.2.3  干扰副产物的产生(抗氧化剂和还原剂)
          5.2.2.4  干扰黑素生成通路
          5.2.2.5  过氧化物酶抑制剂

        5.2.3  作用于黑素合成后的药物
          5.2.3.1  黑素小体转移抑制剂
          5.2.3.2  加速表皮更新
      5.3  黑素生成促进剂
        5.3.1  受体激活机制
          5.3.1.1  促黑素肽
          5.3.1.2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5.3.2  非受体介导的激活
          5.3.2.1  毛喉素和cAMP
          5.3.2.2  寡聚核苷酸与p53的激活
          5.3.2.3  胡椒碱哌啶
          5.3.2.4  脂质类(鞘脂和前列腺素)
          5.3.2.5  磷脂酶A2
          5.3.2.6  PPAR激活剂
          5.3.2.7  补骨脂素和光敏剂
      参考文献
    第6章  黑素的结构
      6.1  引言
      6.2  黑素的分类和一般性质
      6.3  生物合成研究
        6.3.1  黑素生成的早期阶段
        6.3.2  真黑素生成的后期阶段
        6.3.3  褐黑素生成的后期阶段
        6.3.4  混合黑素生成的概念
      6.4  降解研究
        6.4.1  真黑素
        6.4.2  褐黑素
      6.5  针对真黑素和褐黑素的分析
      6.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眼部黑素和黑素小体的性质与功能
      7.1  引言
      7.2  眼部黑素小体和黑素生成的生物发生
      7.3  眼睛色素结构中的黑素
        7.3.1  RPE中的黑素
        7.3.2  脉络膜中的黑素
        7.3.3  虹膜中的黑素
      7.4  眼部黑素小体的结构
        7.4.1  眼部黑素小体的形态
        7.4.2  眼部黑素小体的分子组成
          7.4.2.1  黑素小体的蛋白质
          7.4.2.2  黑素小体脂质
      7.5  眼部黑素的广谱滤光作用
        7.5.1  虹膜作为滤光器的作用
        7.5.2  黑素在RPE和脉络膜光透射中的作用
      7.6  眼部黑素的抗氧化特性
        7.6.1  清除自由基
        7.6.2  光敏剂和单线态氧电子激发态的淬灭
        7.6.3  氧化还原活性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
        7.6.4  培养细胞中眼部黑素的保护作用的检测

      7.7  眼部黑素小体的促氧化性能
        7.7.1  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还原剂的氧化
        7.7.2  黑素小体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促氧化作用
        7.7.3  衰老RPE黑素颗粒的细胞毒性及其对视网膜衰老和AMD的潜在影响
      7.8  眼部黑素小体的其他特性及其意义
      7.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神经黑素在人脑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在帕金森病中的重要性
      8.1  什么是神经黑素?
      8.2  神经黑素的系统发育
      8.3  神经黑素的发育和代谢
      8.4  神经黑素的结构
      8.5  神经黑素在人脑中的生物学作用
      8.6  神经黑素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吗?
      8.7  神经黑素的体内和体外作用
        8.7.1  神经黑素的细胞毒性机制
        8.7.2  神经黑素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8.7.3  神经黑素对UPS的影响
        8.7.4  神经黑素与合成DA-M的细胞毒性比较
      8.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黑素小体的生物发生过程
      9.1  引言
      9.2  黑素小体:专门进行黑素合成的细胞内细胞器
        9.2.1  黑素小体是经不同阶段发育而成的独特细胞器
        9.2.2  黑素小体的构成
      9.3  内吞系统与黑素小体的形成
        9.3.1  内吞途径的细胞器
        9.3.2  黑素小体是与溶酶体不同的LRO
        9.3.3  Pmel17与早期黑素小体的产生
          9.3.3.1  Pmel17的结构
          9.3.3.2  Pmel17形成黑素沉积的纤维基质
          9.3.3.3  Pmel17生物合成和淀粉样蛋白形成
          9.3.3.4  纤维状黑素小体功能的重要性
        9.3.4  OAⅠ型与黑素小体的生物发生
        9.3.5  黑素小体的起源
          9.3.5.1  早期黑素小体起源于内吞途径
          9.3.5.2  黑素小体并非起源于内质网
          9.3.5.3  黑素小体在Ⅰ期黑素小体之后从内吞途径分离
          9.3.5.4  成熟黑素小体的成分分选自不同的内体中间体
      9.4  黑素小体的成熟:载体分选至成熟黑素小体
        9.4.1  格里塞利综合征与CHS
        9.4.2  赫尔曼斯基-普德拉克综合征
          9.4.2.1  衔接蛋白复合体
          9.4.2.2  溶酶体生物发生相关细胞器复合体
        9.4.3  分子马达与细胞骨架
        9.4.4  SNARE、Rab和其他调节因子
        9.4.5  脂类
      9.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黑素小体的运输与分布
      10.1  引言
      10.2  研究色素运输的模型系统
        10.2.1  鱼类和两栖动物的黑素细胞
        10.2.2  哺乳动物的黑素细胞
        10.2.3  RPE细胞
      10.3  细胞内黑素小体的运输
        10.3.1  基于微管的运输
          10.3.1.1  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
        10.3.2  基于肌动蛋白的运输
          10.3.2.1  MYO5A
          10.3.2.2  RAB27A
          10.3.2.3  MLPH
          10.3.2.4  RAB27A-MLPH-MYO5A三蛋白复合体
          10.3.2.5  RAB27A作为一个新的MITF靶基因
      10.4  RPE中的黑素小体运动:RAB27A-MYRIP-MYO7A三蛋白复合体
      10.5  黑素小体转运
        10.5.1  转运模式
          10.5.1.1  细胞吞噬作用
          10.5.1.2  胞吐作用
          10.5.1.3  线状伪足-吞噬作用模型
        10.5.2  参与的分子
          10.5.2.1  PAR-2和KGF
          10.5.2.2  黏附分子:钙黏素和凝集素
      10.6  黑素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命运
      10.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黑素小体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学
      11.1  引言
      11.2  参与成黑素细胞发育、迁移和特化的基因
      11.3  参与黑素细胞分化、存活和增殖的基因
      11.4  参与调控黑素细胞功能的基因
        11.4.1  皮肤、头发和眼睛构成性颜色的调控
        11.4.2  色素减退
        11.4.3  色素沉着增加
      11.5  参与黑素小体和其他溶酶体相关细胞器生物发生的基因
      11.6  参与黑素生成的基因
      11.7  参与黑素小体移动、转运和分布的基因
        11.7.1  移动
        11.7.2  转运
        11.7.3  分布
      11.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黑素小体的生理和病理功能
      12.1  黑素小体的组织浓度
      12.2  黑素小体的化学成分决定其性质和功能
      12.3  黑素小体的功能性显微解剖学
      12.4  黑素小体是自由基的活动中心
        12.4.1  黑素的自由基性质
        12.4.2  与黑素生成相关的自由基和活性氧簇

        12.4.3  蛋白结合多巴的可能作用
        12.4.4  黑素小体作为治疗靶点
      12.5  黑素小体作为能量交换器
        12.5.1  光子/声子转换
        12.5.2  光化学反应
        12.5.3  声/热转换
      12.6  黑素小体和金属离子
      12.7  黑素小体对多环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的亲和力
        12.7.1  黑色素瘤的检测和治疗
        12.7.2  黑素小体参与化疗耐药
        12.7.3  黑素小体组分的长期沉积
      12.8  黑素小体蛋白和黑素作为特异性靶点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开发应用
      12.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发育不良痣是黑色素瘤的前体病变
      13.1  痣是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
        13.1.1  黑素细胞痣的发展
        13.1.2  发育不良痣概述
      13.2  发育不良痣是黑色素瘤的前体病变
      13.3  正常皮肤黑素细胞和发育不良痣细胞之间的细胞学差异:黑素小体和线粒体的畸变
      13.4  正常皮肤黑素细胞和发育不良痣细胞之间的代谢差异:发育不良痣细胞合成褐黑素的偏好性
      13.5  褐黑素生成是胞内氧化失衡的可能起因
      13.6  发育不良痣细胞是衰老细胞
      13.7  发育不良痣细胞是一类具有突变表型的细胞吗?
      参考文献
    索引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