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史记》不是中国很早的史书,但却是很有名的一部史书。
《史记》的价值——
正史鼻祖,史学之正宗;
散文大宗,无韵之离骚;
一家之言,诸子之风范;
百王大法,经学之血统。
这里所说的“百王大法”,不是指普通自然产生的鉴戒作用或批评意见;而是指司马迁在洞察古今二千年中人事的盛衰、存亡、成败、得失之后,秉持先秦学术的大传统,怀抱个人的深心宏识,在历史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为现在以至未来的政治领导人(或有志于成为政治领导人者)提供一些很高的政治原理与准则(大经大法)。 -
作者介绍
阮芝生,1943年,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哲学科招聘教授。著有《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司马迁的史学与历史思想》及其他有关中国上古史与《史记》《春秋》的论文。历年在台大历史学系讲授中国上古史、《史记》、孔子等历史人物及其他专题讨论、研究等课程。 -
目录
《史记》的特质
一、前言
二、论治的传统
三、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四、百王大法
五、结论
司马迁的心
一、前言
二、司马谈之死
三、李陵与司马迁
四、《报任安书》里的苦衷
《报任安书》析论
一、前言
二、《报任安书》读本
三、“推贤进士”可以有求援之意
四、《报任安书》的写作年月
五、《报任安书》的作意与司马迁的隐衷
六、“太史公牛马走”的解读
七、司马迁之心
论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
一、探究的线索
二、治乱吉凶在人
三、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四、究天人之际
五、思想渊源
试论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
一、历史思考的出发点
二、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三、古今之大变
四、利与争
五、以礼义防于利
六、归本《春秋》
附说:《礼》《乐》二书疑仍出于太史公论
论《史记》五体及“太史公曰”的述与作
一、本纪
二、表
三、书
四、世家
五、列传
六、太史公曰
七、结语
论《史记》五体的体系关联
一、编次的先后(一)
二、编次的先后(二)
三、五体的关联
四、合传、附传与类传
附:《史记》篇目
太史公怎样搜集和处理史料
一、基本前提
二、史料的搜集
三、史料的考订
四、史料的整理与运用
五、结语
千秋太史公
《史记·河渠书》析论
一、“书”体作法与作“书”目的
二、篇章结构
三、河渠与利害
四、“悲”《瓠子之诗》
五、余论
三司马与汉武帝封禅
问题点——“故”发愤且卒
一、封禅及其实行条件与目的
二、汉武帝封禅及其与始皇封禅之比较
三、《论六家要旨》的真正用意
四、司马相如的尸谏——《封禅书》
五、《封禅书》与《五帝本纪》中的黄帝
六、结语
论吴太伯与季札让国
一、前言
二、论吴太伯让国与开吴
三、论季札让国与“让以阶祸”
四、论季札的志节与“以让化争”
五、从《春秋》经义看季札让国
论《史记》中的孔子与《春秋》
一、前言
二、《史记》中的孔子
三、太史公所认知的《春秋》
四、“继《春秋》”与《公羊春秋》
五、“失其真”与《左氏春秋》
六、结语
论留侯
一、太史公怎样写《留侯世家》
二、与萧、韩、范增之比较
三、圯上纳履故事之分析
四、学术本源
五、余下的几个问题
《伯夷列传》析论
《伯夷列传》发微
一、篇章结构
二、怨报真情
三、传首微义
四、画龙点睛
五、诗文余响
滑稽与六艺
一、前言
二、篇章结构
三、“滑稽”四要件
四、讽谏与“谈言微中”
五、滑稽与六艺
六、评《褚续》所记滑稽六章
七、评苏辙《古史·滑稽列传》
八、结论
货殖与礼义
一、前言
二、解析篇章结构
三、货殖与情性
四、一之于礼义
五、传末篇终微旨
六、结语
附论一:评《货殖列传》引“《老子》曰”为赞同说
附论二:再论《礼》《乐》二书之真伪
同类热销排行榜
- 向着光亮那方/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16.8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15.2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下)/培文书系21.6
- 答案之书(精)15.2
- 八万四千问18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10.4
-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31.2
-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11.2
- 梦的解析15.92
- 鱼羊野史(第6卷11-12月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18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