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国和生哲学/原创中国丛书
      • 作者:钱耕森|编者:姚春鹏//沈素珍|责编:张琦
      •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
      • ISBN:9787520216241
      • 出版日期:2025/01/01
      • 页数:375
    • 售价:35.2
  • 内容大纲

        “中国和生哲学”是钱耕森先生三十多年来精研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生”思想所形成的新哲学体系。“和生”即“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它所要回答的是宇宙万物如何生成发展的问题,并揭示其生成发展之规律,以指导实践。它的理论构建是“大道和生学”与“大道和同学”,理论应用为“三态”(生态、世态与心态)的“和生”,涉及自然、社会与人生这三大领域。“和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与主脉,体现了中国哲学固有的精神内涵。
        “中国和生哲学”揭示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富有民族、时代和世界精神的新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作者介绍

        钱耕森(1933—2023),安徽大学资深教授、国际知名学者、哲学家。1951—1958年,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朱光潜、贺麟、郑昕和张世英等著名哲学家,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钱耕森涉猎深广,包容并蓄,其研究领域涉及儒、道、释,时间跨度从古代、近代到现当代。他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而丰富的“生生”与“贵和”理念,传承发展了史伯的“和生”说,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创建了“中国和生哲学”的新体系,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2017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出版著作三本,主编二本,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 目录

    上编  中国和生哲学概论
      第一章  和谐思想的新突破:“生物之用,和为贵”
        一、“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二、“和为贵”的本义与底蕴:“和实生物”——“生物之用,和为贵”新论的提出
        三、“和生”的普遍性及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构建
        一、缘起于《“和为贵”新论——儒家与现代化》“和生”理念的提出
        二、继史伯绝学,建立“和生学”及“三态和生”的研究
        三、以“大道”立论,创立与丰富“大道和生学”新体系
        四、以“和生”为主脉,构建与完善中国和生哲学
      第三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理论渊源
        一、史伯的“和实生物”说
        二、老子的“道生万物”说
        三、庄子阴阳“交通成和”的“气生”说
        四、《周易》的“太和”“生生”说
        五、孔子儒家的“仁爱”与“中和生万物”说
      第四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宇宙观:“大道和生学”
        一、“大道和生学”的宇宙本体论:和气生万物
        二、“大道和生学”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和谐共生——万物和谐共生的“五大核心要素”
        三、“大道和生学”中的“平衡”与“中和”理论
      第五章  “大道和生学”的四大核心理念
        一、“道”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二、“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元素与核心概念
        三、“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四、“生生”是中国哲学的第一原理
      第六章  中国和生哲学的宇宙观与价值观:“大道和同学”
        一、“大道和同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大道和同学”的理论渊源
        三、“大道和同学”的基本理论
        四、“大道和同学”的价值追求
        五、“大道和同学”与“大道和生学”的内在统一
    中编  和生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与主脉
      第七章  中国哲学中和生哲学主脉的必然性
        一、从中华农耕文明来看和生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二、从中华文化的特质看和生哲学形成的必然性
        三、从系统论哲学视角看和生哲学的客观必然性
        四、从中国哲学史来揭示和生主脉存在的客观性
      第八章  史伯首创中国古代和生哲学
        一、史伯和生哲学的理论渊源——兼论史伯对前人思想的传承
        二、史伯“和实生物”的和生哲学
        三、史伯“和同”的政治哲学
        四、史伯“和合”的方法论思想
        五、历史记载中的史伯与伯阳父
        六、史伯所创和生哲学的历史贡献
        七、史伯是中西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兼论中国哲学史的开端
      第九章  《周易》、管子、晏子的和生哲学
        一、《周易》“太和生物”的和生哲学
        二、管子“和乃生,不和不生”的和生哲学
        三、晏子“君臣可否”中的和生哲学
      第十章  老子、道家、道教的和生哲学

        一、老子“道生”说对史伯和生说的发展与贡献
        二、庄子“气生”说对史伯和生说的发展与贡献
        三、《淮南子》宇宙万物生成论中的和生哲学
        四、道教《太平经》宇宙本原和万物生成论的和生哲学
      第十一章  孔子、孟子、荀子的和生哲学
        一、孔子“和而不同”与“仁学”的和生哲学
        二、孟子“民为贵”与“人和”的和生哲学
        三、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和生哲学
      第十二章  王夫之“太和生万物”的和生哲学
        一、“太和生万物”:“太和 缊之气,为万物所资始”
        二、“太和生万物”的内在结构:“阴与阳和,气与神和”
      第十三章  孙中山“互助”论的和生哲学
        一、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
        二、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
        三、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
        四、“互助”论体现了“和生”之精神
        五、“互助”论的现代价值
      第十四章  冯友兰“仇必和而解”的“大和”哲学
        一、“大和”是冯友兰孜孜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二、冯友兰认为“仇必和而解”就是客观辩证法
        三、“和”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四、“和”的哲学:“为万世开太平”最宝贵的哲学
      第十五章  方东美“广大和谐”的生命哲学
        一、“广大和谐”即人与宇宙融通一致的和谐系统
        二、“广大和谐”:生生而和谐的生命宇宙观
        三、“旁通统贯之整体”的机体主义哲学
        四、旁通统贯之整体的机体主义是中国哲学的主流
    下编  和生哲学的实践应用:“三态和生”
      第十六章  “三态和生”概述
        一、“三态和生”应用体系的建立
        二、“三态和生”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三态和生”哲学理念与智慧的概述
        四、“阴阳中和平衡”是“三态和生”的关键
        五、“仁爱”“忠恕”是“三态和生”的伦理道德基础
      第十七章  《周易》天地人三才之道与“三态和生”
        一、《周易》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
        二、“一阴一阳”体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人法天地“刚健有为”与“天人协调”论
        四、“刚健有为”“天人协调”与“三态和生”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与“生态和生”
        一、“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探讨的根本问题
        二、儒家及张载的“天人合一”理念与思想境界
        三、道家老庄的“天人合一”理念与思想境界
        四、道教“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平等观与和谐观
        五、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的价值与意义
      第十九章  “中庸”“中和”的“生态和生”智慧
        一、“中庸”:无过不及之常道
        二、“中庸”的生态平衡智慧
        三、“致中和”“万物育”之和生哲学
        四、“中和”与“生态意识”“和生精神”

      第二十章  “修齐治平”的“世态和生”之道
        一、“以德修身”,达到个人身心和谐
        二、“以德齐家”,达到家庭人际和谐
        三、“以德治国”,达到社会和谐
        四、“德行天下”,达到天下和谐
        五、“修齐治平”对实现“世态和生”的启迪
      第二十一章  “和气生财”:儒学与和平经济学
        一、“富而可求”“先富而后教”的富民之道
        二、“生财有大道”与“和气生财”
        三、“重义轻利”“达己达人”的经济和生之道
        四、要“和平经济学”,不要“战争经济学”
      第二十二章  “和气者寿”“心平气和”的身心和谐观
        一、孔子“仁者寿”与《易传》的和气生命观
        二、荀子“治气养生”的身心双养法
        三、老子“形神合一”的和气养生法
        四、庄子“和德”与阴阳平衡的中道养生法
        五、《淮南子》“阴阳接和”的和气养生法
      第二十三章  “少私寡欲”的“心态和生”智慧
        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三、“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结语
    附录
      钱耕森荣获 2017 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海内外专家评论钱耕森“大道和生学”
      钱耕森撰写的和生哲学论文目录
    后记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