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从制度实践上看,气候治理大致经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前的“碎片化”时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至《京都议定书》生效前的“旧全球化”时期、《京都议定书》生效至《巴黎协定》生效前的“半全球化”时期和《巴黎协定》生效至今的“全球化”时期四个阶段。但近年来,气候治理的多边体制遭到破坏,气候治理的“逆全球化”态势开始显现。
为了变气候治理的“逆全球化”为“新全球化”,国际法可从四个方面予以推进:一是汲取全球生态民主规则的“权力共享”诉求,一方面强化“决议”等“软法”的效力,另一方面在条约中补充、完善相关民主制度,促使气候治理的引领格局更加多元化;二是优化条约单方退出的机制设计,通过引入缔约方会议表决、强调缔约方的国内民意基础、加大未履行完毕的国际法义务等途径,确立以集体利益为优先的基本理念;三是及时调整《巴黎协定》中的制度安排,在减缓、透明度框架和遵约机制上进一步细化具体标准,明确缔约方不得减损国家自主贡献的国际法义务;四是强化全球气候治理中国际软法的“柔性”功能,通过打造“一元多样”的混合国际法治理模式、提升国际软法的效力和加强相关软法规范的权威性,推动国际软法与国际硬法共同服务于《巴黎协定》之目标。 -
作者介绍
冯帅,1989年生,男,安徽安庆人,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成都社科优秀青年人才雏鹰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成都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中国软科学》《东北亚论坛》《太平洋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个人论著获得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六届励青环境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气候治理的“全球化”:理论基础与实践样态
第一节 气候治理“全球化”的必要性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全球性和不可逆性
二、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气候治理“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一、全球治理理论与气候变化“治理”范式的出现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气候治理“内容”的契合
三、全球公共产品理论与气候治理“全球化”的路径选择
四、全球正义理论与气候治理“全球化”的法律之维
第三节 气候治理“全球化”的实践样态
一、UNFCCC生效前的“碎片化”时期
二、UNFCCC生效至《京都议定书》生效前的“旧全球化”时期
三、《京都议定书》生效至《巴黎协定》生效前的“半全球化”时期
四、《巴黎协定》生效至今的“全球化”时期
第二章 气候治理的“逆全球化”:外在表现与内在缘由
第一节 气候治理“逆全球化”的外在表现
一、气候治理的多边体制遭到破坏
二、气候治理的现实行动遇到“瓶颈”
第二节 气候治理“逆全球化”的内在缘由
一、“逆全球化”思潮对“全球化”的反弹
二、条约单方退出机制的缺陷
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塑
四、现有全球治理架构的不足
第三章 气候治理的“逆全球化”:负面效应与核心问题
第一节 气候治理“逆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一、气候治理的多边体制基础受到动摇
二、气候治理的领导力赤字持续恶化
三、“《巴黎协定》时代”气候谈判与遵约机制的权威性受阻
四、其他相关领域的国际规则受挫
第二节 气候治理“逆全球化”的核心问题
一、如何夯实气候治理的国际社会基础
二、如何对现有条约单方退出机制进行改进
三、如何克服气候治理的“集体行动的困境”
四、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将如何发展
第四章 气候治理的国际法应对: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
第一节 全球生态民主规则的确立
一、全球生态民主规则的“权力共享”诉求
二、全球生态民主规则对气候治理进程的推动
第二节 条约单方退出机制的国际法完善
一、条约单方退出的适当限制
二、条约单方退出的实质要求
三、条约单方退出的法律责任
四、应对不正当条约单方退出行为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 《巴黎协定》中相关制度安排的调整和细化
一、《巴黎协定》中的实施细则及其安排
二、《巴黎协定》中未来的制度再调整与细化
第四节 气候治理中国际软法“柔性”功能的强化
一、气候治理中国际软法的存在形式
二、气候治理中国际软法的功能发挥
三、气候治理中国际软法的功能强化进路
第五章 气候治理的“新全球化”:主要特点与中国贡献
第一节 气候治理“新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硬法+国际软法”相互补充的制度结构
二、多元主体共治的气候治理模式
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混合治理机制
第二节 气候治理“新全球化”下的中国贡献
一、中国的基本立场:价值引领的发展中国家
二、国际层面的参与:加强中国理念和方案的输出
三、国内层面的行动:重视相关规则和制度的优化
结论
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目送/人生三书
-
21世纪的《背影》 + 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 龙应台亲手摄影 + 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
- 顾城的诗(金版)(精)/蓝星诗库
- 人类群星闪耀时(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附光盘第8版)(精)
- 文化苦旅(新版)
- 摆渡人
- 解忧杂货店(精)
- 骆驼祥子
-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 查令十字街84号(珍藏版)(精)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