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精)/好望角
      • 作者:(日)加藤阳子|责编:吴玲霞|译者:章霖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ISBN:9787213117848
      • 出版日期:2025/03/01
      • 页数:374
    • 售价:39.2
  • 内容大纲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世界曾经通过三次外交事件考验日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然而,日本最终都没能选择正确的道路。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外交交涉为切入点,围绕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选择,即如何处理“九一八”事变、是否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对美关系是战还是和?详述日本最终“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旋涡的来龙去脉。作者基于严谨的历史研究和广泛的档案资料,深入分析日本的政治、外交和媒体环境,剖析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决策失误,揭示了日本在近代史上多次选择战争的道路,尤其是在二战期间选择与美国对抗并最终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
  • 作者介绍

  • 目录


    第一章 国家书写历史之时,历史诞生之时
      一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世界
        讲授的内容不受年龄限制 / 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态度
      二 将现代的史料与过去的数据进行对照
        战争是政治与外交的延续 / 不同的“战后”,模糊的“牺牲” / 历史中的冲绳 / 天皇在全国战殁者追悼式上的致辞 / 国民与
    天皇的关系 / 日本政府向国民与国际社会传达了什么? / 首相谈话中的日本近代历史 / 对日本来说何谓战后? / 殖民帝国
    日本的经济实力 / 日本帝国与占领地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
      三 当历史被书写时
        国家如何创造历史? / 7世纪发生在东亚的中日战争 / “日本国使”
      四 历史的开端
        在公元前5世纪发出的历史之问 / 通过话语去接近事实 / 当历史以国民为对象被书写 / 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 是否应
    当放任北美殖民地独立? / 世界面临的重大选择
    第二章 人们的选择与周边环境:阅读李顿报告书
      一 日本站在“世界道路”前
        日本与世界交锋的瞬间 / 选择 / “九一八”事变:为了准备未来的战争而产生的占领计划 / 是非将随史料留存 / 派遣李顿
    调查团的经过 / 李顿在结束调查后说的话 / 李顿要告诉日本的是战争的历史 / 李顿提出的“世界道路” / 李顿报告书的主要
    内容 / 李顿提出的10项条件 / 李顿写给姐姐的信 / 查塔姆研究所里的赞成意见:现实的处方 / “中国没有做出任何牺牲就
    收复了满洲” / “大众并不知晓事件的真相”
      二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选项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
        日本在等待报告书过程中的反应 / 溥仪与“满洲国” / 中国方面的反应 / 日本所忌惮的 / 关东军所厌恶的 / 理解选择的困
    难所在 / 继续占领还是归还土地? / 日本给出的选项,李顿给出的选项 / 李顿的设问:东三省还是全中国?
      三 当日本做出选择时,当权者在考虑什么?
        被 “压制”和“煽动”这两个关键词所掩盖的问题 / 什么因素制
        约着政府和当权者的主张? / 牧野伸显:满族人也进行了呼应 / 天皇:可以做到中日亲善吗? / 西园寺公望:要成为
    裁判员 / 松冈洋右要确保的底线 / 松冈洋右的努力交涉 / “世界道路”再次被摆到日本面前
    第三章 军事同盟的含义:在20天里缔结的三国军事同盟
      一 军事同盟的含义
        迫使人类做出重大选择的军事同盟 / 时间对德国不利 / 对军事同盟的讨论已成为日本的现实问题 / 枢密院的审查只用
    了一天 / 军事同盟需要哪些要素?
      二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都那么着急?
        英国的第二选择 / 当国家消失时会发生什么? / 仅用了20天签署的条约 / 大众媒体收到的审查标准 / 同意加入三国同盟
    的御前会议 / 为什么首相和外相的预测不如军部准确? / “取毅然之态度则战争可避” / 在条约签订前更迭海军大臣 / 阅读
    条文 / 条约第三条以委婉的方式将美国作为假想敌 / 所谓“大东亚”是指什么地方? / 德国是否理解了条约前文的意思?
      三 “不要错过公共汽车”
        为什么日本没有拒绝? / 日本希望缔结三国同盟、加强与德国关系的理由 / 为了牵制德国而与德国结盟 / 使用“大东亚

        荣圈”概念的理由 / 五角大楼的尤达大师关注的问题 / 中日和平工作 / 中国的选择 / 陆海军各占多少军事预算? / 陆海
    军是否认真探讨了日美战争的前景? / 选择所需的时间
    第四章 日本人为何孤注一掷地发动战争:日美交涉的深意
      一 两个敌对国为何在战争前夜坐到谈判桌前?
        负责日美交涉的野村与赫尔 / 敌对双方在战争前夜谈判的意义何在? / 关于日美交涉,大家会查些什么? / 日本是被
    《赫尔备忘录》逼迫的吗? / 美国为什么要与日本谈判? / 日本为什么要与美国谈判? / 丘吉尔写给松冈洋右的信 / 德国
    大使奥托写给松冈洋右的信
      二 史料中的痕迹
        《日美谅解案》 / 日本与美国的目标 / 首脑会谈计划,美国与近卫的关系 / 日美交涉舞台背后的主角 / 日美交涉背后的
    深意
      三 日本为何没能预测到美国的制裁?
        中日战争解决方案的变迁 / 行使武力的条件 / 被动的一方 / 为何要加上“对英美开战也在所不辞”这句话? / 日本为何在
    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一事上失算了? / 美国对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的反应 / 美国对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

    的反应
      四 民众被教导只有那一条道路
        外相人选与近卫的文书 / 制约交涉的问题 / 尾崎秀实与天皇的民众观
      五 并非因陷入绝望而开战
        何谓“日中新协议”? / 达成妥协时对国内舆论的指导方针 / “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未及时通告美国”是神话 / 美国的失败
    / 如何看待开战及战败之后的日美交涉? / 日本人最终选择战争的理由
    终章 战败与宪法
      总结
        使国民陷入存亡危机的战争,束缚冲绳民众思想的“共生共死”,在溶洞里宣读的传单/在中国投降/孤注一掷发动战
    争的日本败在何处?,百年前的旧伤依然隐隐作痛/大东亚战争调查会,让日本战败的记录成为献给世界的礼物,讲座
    的最后
    后记
    谢词
    注释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