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从整体性角度,运用多种理论深入阐释中国近代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及其本质诉求,从新的学术视野和更深层面探究学生自治会的政治与历史文化内涵,对近代历史时期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历史演进、组织结构、活动开展和互动关系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综合研究。不仅从宏观上把握近代大学学生自治会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还从微观上考察学生自治会组织形态的变迁、服务宗旨的调整以及学生自治观念的转变。
本书可供教育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指导教育管理者的实践,亦可作为研究近代学生组织发展的参考资料。 -
作者介绍
董柏林,安徽铜陵人,博士,铜陵学院副教授、合作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高等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研究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教育学刊》《大学教育科学》《高教探索》《现代教育管理》等期刊发表文章近30篇,其中CSSCI来源(含扩展)期刊10篇,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1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学生自治团体的萌生与合法化(1862—1918)
第一节 新学堂中学生会社组织的萌生
第二节 从学界革命化到学生团体的合法化
第三章 学生自治会的自由化与改造设想(1919—1927)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学生自治会的成立
第二节 学生自治会与校园生活参与
第三节 学校市与学生自治会改造的理论设计
第四章 学生自治会的制度化与日常状态(1928—1936)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宗旨的形成及其对学生自治会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规训下的学生自治会
第三节 制度化时代学生自治会的日常状态
第五章 学生自治会的战时化与启蒙救亡品性(1937—1945)
第一节 战时高等教育政策的确立
第二节 抗战时期大学学生自治会活动的双重取向
第三节 “两化”方针的内在逻辑及其转向
第六章 学生自治会的进步化与第二条战线(1946—1949)
第一节 学生自治会与民主运动
第二节 学运背景下的政府治理
第三节 民主运动下的学生服务创新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自治会
第七章 中国近代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历史演进特征
第一节 教育性与政治性的双重变奏
第二节 自治与他治的相互博弈
第三节 民主性与民族性的相互交织
第四节 反思与革新的协同并进
第八章 结语:作为大学合作者的学生自治会
同类热销排行榜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