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主体部分共有七章,就整体逻辑而言,七个章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学校制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第一、第二、第三章聚焦小学制度变化对教育文化塑造的影响;第四、五章聚焦课堂,以教师和教材为核心讲述课堂教育文化的塑造;第六、七章聚焦课外活动,围绕节日讨论课外教育文化的塑造。 -
作者介绍
张放,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译著l部。 -
目录
导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岁月:研究趋势
二、“文化”转向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三、基础教育研究的传统与展望
四、制度-课堂-课外:三维透视下的小学教育文化
第一章 私立小学接办的历史考察——以北京市为中心
一、现代小学的兴起及其类型
二、私立小学的登记注册与整顿
三、“为了学生”:经营困难学校利用主流话语寻求政府接办
四、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正式接办
五、接办后的变化:新型学校文化初现
小结
第二章 小学新学制改革及其影响
一、1949年之前的小学学制变化与教育不平等状况
二、新学制改革之初衷
三、新学制的改革试验
四、新学制的全国推广
五、新学制暂停推行
六、塑造教育文化:新学制改革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干部子弟小学的改革与停办
一、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干部子弟小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子弟小学的发展
三、问题凸现:1953年北京市干部子弟小学状况调查
四、干部子弟小学改革及效果评析
小结
第四章 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与思想改造
一、讨论小学教师思想学习的可能路径
二、小学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三、学习改造的基本形式:主流价值观教育
四、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的内化形式
小结
第五章 小学教科书内容变迁与课堂文化塑造
一、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与清末教科书的表达
二、“崇拜国家”:民国初期的小学教科书主旨
三、政党与党义:党化教育与教科书主旨变迁
四、阶级、敌人与革命:革命根据地的教科书内容建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科书对政治认同的培养
小结
第六章 少年先锋队的历史发展、文化意涵与地方实践
一、少年儿童组织的历史演变
二、童子军的诞生与在中国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运动概况
四、从少年儿童队到少年先锋队:组织的重整与发展困惑
五、少先队的组织结构、仪式与象征物
六、地方实践:北京市少先队的建立、发展与组织教育
小结
第七章 节日里的儿童:欢庆场景与教育文化建构
一、节日的意义与教育功能
二、家国责任:民国时期的儿童节庆祝活动
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节主旨的确定
四、儿童做主角:节日庆祝大会
五、新社会的幸福生活:适龄儿童参与的节日活动
六、游行中的象征与规训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同类热销排行榜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