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文学天际线(文学评论卷上下)/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
      • 作者:编者:梁鸿鹰|责编:张妍妍//宋晓津//姚衎
      • 出版社:安徽文艺
      • ISBN:9787539668451
      • 出版日期:2020/12/01
      • 页数:737
    • 售价:62.4
  • 内容大纲

        自1949年9月25日创刊以来,《文艺报》一直密切关注文艺创作现场,捕捉文艺创作动向,推动出作品出人才,是新中国文艺的重要理论评论阵地。该文丛其七卷,分为理论卷、文学评论卷、艺术评论卷、外国文学卷、作品卷、对话卷、儿童文学评论卷。本卷收录了《文艺报》从1949年创刊至今70年间发表的文学评论,所选文章涉及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具有历史与当下启示意义的文学批评,整体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70年的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70年来中国文学思潮的变迁,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的发展过程。
  • 作者介绍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硕士。曾在中宣部文艺局、中国作协创研部工作。2014年任《文艺报》总编辑。出版有评论集《守望文学的天空》(2009年)、《文学:向着无尽的可能》(2012年)、《向道与叩问》(2014年)、《写作的理由》(2017年)。有散文及译作若干。
  • 目录

    梁鸿鹰:回望如歌岁月开创全新境界——《<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总序

    1949年
    许广平:从鲁迅的著作看文学
    艾青:谈大众化和旧形式
    老舍:“现成”与“深入浅出”
    郭沫若:论写旧诗词
    何其芳:话说新诗
    1950年
    郭沫若:简单地谈谈《诗经》
    周立波:谈方言问题
    徐光耀:我怎样写《平原烈火》
    1951年
    何家槐:我对于短篇小说的一些看法
    吕叔湘:关于口语和文章里的新词新语
    1952年
    冯雪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
    陈涌:评《暴风骤雨》
    周良沛:笼统地写从落后到转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孙犁:关于小说《荷花淀》的通信
    1953年
    韦君宜:青年们希望作品中表现什么样的人物
    郑振铎: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
    丁玲:到群众中去落户
    1954年
    侯金镜:评路翎的三篇小说
    秦兆阳:关于对《农村散记》的批评的感想
    冯雪峰: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
    牛汉:试谈殷夫的诗
    1955年
    杜鹏程:生活永远是紧张的战斗——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
    于晴: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到来的图景——读中篇小说《冰化雪消》
    1956年
    萧殷:要更多地和更深地理解生活——评刘绍棠的小说
    张羽: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1957年
    光年:《文艺杂谈》读后
    敏泽:从几篇作品谈艺术的真实性问题
    1958年
    阎纲:一篇幽默、生动的好小说——读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
    1959年
    巴人:略谈短篇小说六篇
    王西彦:《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
    石燕:《自洋淀纪事》读后
    荒煤:谈“细节”——杂感二则
    魏金枝:茹志鹃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1960年
    冯牧:初读《创业史》
    细言:读《山乡巨变》续篇的人物创造

    1961年
    田汉:题材的处理
    黄秋耘杜鸿年: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1965年
    浩然:热情的鼓励,有力的鞭策——在《艳阳天》农民读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1966年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的酝酿和创作
    1978年
    洁泯:革命的现实主义力量——读近年来的若干短篇小说
    1979年
    孙犁从维熙: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通信
    刘锡诚:乔光朴是一个典型
    1980年
    谢永旺:独树一帜——评高晓声的小说
    周扬沙汀:关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通信
    1981年
    蹇先艾:何士光和他的短篇小说
    1982年
    李健吾:撒得开,收得拢
    吴组缃:谈散文
    陈骏涛: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晓雪:邵燕祥的诗
    1983年
    刘白羽闻言:谈《高山下的花环》
    1984年
    邵燕祥:幸存者,但不是苟活——张贤亮《绿化树》读后
    王蒙:且说《棋王》
    1985年
    李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谢冕:地火依然运行——近年诗歌的发展
    严文井:我是不是个上了年纪的丙崽?——致韩少功
    1986年
    程德培:“连续性”的中断——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叙事变化
    周政保:《隐形伴侣》:人与人性的艺术洞察
    刘再复:挚爱到冷峻的精神审判——评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1987年
    季红真:小说中的性描写刍议
    缪俊杰:质朴深沉的悲剧美——评朱晓平的《私刑》和“桑树坪”系列中篇
    1988年
    王必胜: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刘恒小说散论
    阳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
    王鸿生:在沉沦与期待的界面——读王朔近作
    吴亮:中国乡村小说里的若干现代主义倾向
    1989年
    蒋原伦:一个新主题的出现——评刘震云中篇小说《单位》
    1990年
    铁凝:我看张立勤
    秦牧:我的生活信念和文学追求
    徐迟:报告文学要走进生活
    1991年

    李瑛:让我们再唤新人——《沙迪克的婚礼》序
    1992年
    彭荆风:神奇的土地素朴的作家——读《云南边地短篇小说佳作》
    古耜:熠耀着时代的光华——读石英的两本散文新著
    马识途:通俗小说的新尝试——《雷神传奇》后记
    1993年
    刘绍棠:秀才人情纸半张
    蓝棣之:真知灼见在于长期积累——读钟敬文先生《兰窗诗论集》


    1994年
    管桦:源于生活的艺术——谈文坛新人关仁山及其创作
    凌力:从历史文学评论走向历史文艺学研究
    ——读吴秀明的《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历史文学论》和《历史的诗学》
    1995年
    吴秉杰:九十年代小说现象和课题
    张同吾:文化性格的情感意蕴——1994年诗歌剪影
    1996年
    胡军:论“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张志忠:周大新:在新的台阶上
    范培松:散文——小青的“家”
    1997年
    丁帆:“最后的浪漫者”的心灵叩问——储福金《心之门》读后
    石一宁:失语:苦难与尊严——读东西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
    张韧:’96现实主义小说的回思
    1998年
    陈世旭:生命的燃烧和呼啸——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
    1999年
    高小立:姹紫嫣红都是诗
    李国文:大树这样长成——五十年短篇小说回望
    陈建功:共和国五十年中篇小说一瞥
    2000年
    孙绍振:当代学者散文的出路——从南帆的散文兼论审智散文的审美逻辑转化
    郭宝亮:灵魂的忏悔与拷问——评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
    阎晶明:无畏的欲望及其他——从《上海宝贝》和《糖》说起
    2001年
    李洁非:城市文学及其意义
    2002年
    王先霈:历史小说作家的历史观——由熊召政《张居正》引发的思考
    金学泉:观照民族精神的历史走向
    2003年
    於可训:文学的双刃剑——从最近十年来的文学时尚谈起
    顾骧:作为批评家的王蒙
    2004年
    陈超:“反道德”“反文化”:先锋“流行诗”的写作误区
    郜元宝:期待新的“文学自觉”时代到来
    贺绍俊:在路上还是在土地上
    刘□:难为情:一种日渐稀缺的文学表隋
    2005年
    木弓:杨少衡笔下的两个县长

    范咏戈:底层写作:对小说的一种召唤/494
    李敬泽:知中国人之“心”——王蒙长篇小说《尴尬风流》
    曾镇南:显示人的灵魂的深——陆天明长篇小说《高纬度战栗》
    2006年
    张柠:《兄弟》和当代文学批评的残局
    陈忠实:中国乡村形态的智慧表达——孙见喜长篇小说《山匪》
    李炳银:呼唤报告文学的刚性品格
    朱向前:向着广度和深度的文学长征——“长征文学”与王树增的《长征》
    2007年
    陈建功:慧眼只须顾盼间
    翟泰丰:神奇灵性的圣地——读韩美林《天书》有感
    汪政:成长是不能僭越的——王安忆长篇小说《启蒙时代》
    吴秉杰:“80后”及其创作现象研究
    2008年
    陈晓明:过剩与枯竭:文学向死而生
    张燕玲:片面的深刻——阎真长篇小说《因为女人》
    樊星:永不熄灭的人性之光——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研究/55l
    阎晶明:鲁迅自序里的自谦
    雷达: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审美经验反思
    2009年
    郭宝亮:《一句顶一万句》与“刘震云现象”
    2010年
    雷抒雁:诗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吴义勤:莫言长篇小说《蛙》:原罪与救赎
    晓华:鲁敏中短篇小说:日常生活的戏剧化
    2011年
    张新颖:王安忆长篇小说《天香》:“一粒粟子”的内与外
    韩作荣:诗毕竟是诗
    何言宏:深入现场与发现问题——关于新世纪诗歌精神走向的讨论
    2012年
    王必胜:散文创作需要品位和风骨
    丁晓原王晖:新世纪报告文学二人谈:大时代的主旋律与多声部
    朱向前傅逸尘:英雄主义精神向度与现实主义写作伦理
    阿来:谈谈小说
    2013年
    刘慈欣吴岩韩松:中国作家网第六期网上学术论坛一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幻文学
    何平: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漫”节奏与“漫”声腔中的奇观
    张学昕:《黄雀记》:变动时代的精神逼仄
    饶翔:从“芳村”到京城:照向精神隐秘的微光
    2014年
    张莉:与时间博弈
    梁鸿鹰:《瞻对》:历史如此尖锐地通向现实
    梁鸿:徐则臣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花街的“耶路撒冷”
    邵燕君:“正能量”是网络文学的“正常态”
    陈晓明: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告别20世纪的悲怆之歌
    陈思和:从《红楼梦》到“法自然”的现实主义
    孙郁:宁肯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在没有光泽的所在寻觅真相
    2015年
    孟繁华:迟子建长篇小说《群山之巅》:这是“未名的爱和忧伤”
    陈福民: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天问的回声

    雷达:文学批评的“过剩”与“不足”
    2016年
    方岩:王安忆长篇小说《匿名》:叙事迷局如何取消世界的边界
    南帆:博弈场中的文学视角
    徐刚:“冷门”的启示——从鲍勃·迪伦看当代文学评奖
    何向阳:南丁的中篇小说:弱者的胜利
    2017年
    金理:无能的力量
    岳雯:《北鸢》:人的消失,或日美的困境
    李伟长:又说崇高美:英雄,好久不见
    何同彬:关于青年写作“同质化”:作为真问题的“伪命题”
    马兵:青年写作的同质化与美学共同体的悖论
    胡平:铁凝短篇小说集《飞行酿酒师》:生命的瑰丽生机
    2018年
    李师东: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百姓生活的时代抒写
    黄德海:逝去时代的样貌
    行超:重新发现“真”与“美”
    王干:改革的呼唤小说的开放——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小说
    编者的话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