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从外公废名身边走来(去探寻生活的诗与远方)
      • 作者:文璐|责编:程琼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ISBN:9787568090483
      • 出版日期:2023/01/01
      • 页数:241
    • 售价:22.4
  • 内容大纲

        文璐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曾任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家、“京派文学鼻祖”废名先生的外孙女。
        本书是《我的<中国记者>之路——一位新闻女性的特色人生》续篇,是作者在生活中继续以媒体人视角观察、思考的集纳。书中作者深情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外公废名身边生活的点滴,再现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幸福童年;还有近年参加外公废名学术研讨会的演讲,以及对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废名研究成果的感受与体会;并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对身边人与事的记录,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作者所传达出的积极、阳光、奋发的心态,所展现的丰富内心与充盈的精神世界,对读者有一定鼓舞意义。
  • 作者介绍

        文璐,女,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记者》原总编辑,长期从事新闻专业期刊主编及新闻传播实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1987年进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历任《中国记者》杂志社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多年致力于打造具有权威影响力的新闻专业期刊——《中国记者》。曾任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委,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     曾获新华社第四届“十佳编辑”,以及中直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新华社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著有《融入理性——记者面临的挑战与选择》等书,并刊发有大量新闻专业论文、文章。
  • 目录

    第一章  我与外公废名
      第一次参加外公废名学术研讨会
      我眼里外公废名的人与文
      参加《黄梅文艺》一次全国性征文活动
      有感于专家学者对废名全面深入的研究
      吴晓东教授的线上讲座把废名作品讲“活”了
      冯家子弟圈子里的“废名语录”
      《废名谈读书》读后
      为修整废名墓千里赴黄梅
      修墓一路人和事
      2022年清明,终于给外公办了个像样的仪式
      隐忍与坚守——废名之子、我舅舅冯思纯的晚年岁月
      见证生命奇迹
      “挫”而弥坚
      不抛弃不放弃,才会有“奇迹”
      为《废名集》影印卷编纂而备
      有感于外公废名一封短信手稿的民间拍卖活动
    第二章  那些奋力生活、令人难忘的身边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评论、收藏这本书?
      “第二青春”也需要励志吗?
      一位“老新闻”、老朋友打来电话
      这位时常啃读“大部头”的,谁呀?
      总说可轻松过90,不到65的他竟突然走了
      总是想怎么活得有意义的老人
      感悟一位老朋友、“老报人”的世界级萨克斯演奏
      曾想拜他为师:街边公园里的手风琴独奏老军人
      首次与“特殊家庭”的父母们一起摘苹果
      一位有资历的领导大姐“招”我去工作
      曾和一位有故事的“名记”阿姨同一办公室
    第三章  “突飞猛进”中,老人总有“可怜”时
      碰上位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
      解决问题,逐步推进
      喜见“绿色通道”搭起
      有些“个例”让人不寒而栗
      “他不是我老爸,我是……”——亲见一位胜似家人的护工
      “信念已到骨子里”的老人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来了
      大妈追星:这波舆情令人羞愧悲凉
      温暖有趣的“特色小镇”
      新敬老爱老观:能想通、能面对吗?
      又见老人抢吃抢喝的“情景再现”
    第四章  路上“风景”刚好
      享受互联网时代新读书法
      再叹“在线教育”
      亲历在线考试,高分通过
      谁能如此精准为你记录生活
      听小白财商课的启示
      有个新行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一名失败的音乐爱好者
      让弥足珍贵的友情和感恩滋养心灵

      永远的情谊:张家口媒体的老朋友们
      一位院长朋友
      曾经是同事
      一位在群里“寻人”的姐妹
      总是让人“意外”收获温暖的师长
      家乡的邀约
      对自己要求颇高的“闺蜜”
    第五章  在“琐碎”中找寻“诗与远方”
      在与疫情的持续搏斗中迎来新的2021年
      春节前,收到个大红信封
      为社庆生,参与制作小视频
      走进一座“高冷”博物馆
      走进寒冬北戴河
      40年“老”北京,第一次进“鼓楼”
      这里有座“移民博物馆”
      这辈子没机会考状元,转转状元博物馆
      一次旅途文化消费体验
      在高铁时代乘“通勤火车”
      又见《觅渡,觅渡,渡何处》
      感受惠山古镇祠堂文化
      胡同中的“飘萍故居”“京报馆”
      从昆曲《牡丹亭》惊叹作家的“想象力”
      被一首动人乐曲“击中”是什么感觉
      去这家津门“老字号”,“吃”什么?
      大运河古城“遇见”吴承恩
    第六章  一位奋斗女在美工作生活的几个片段
      60后,再上岗
      “只能又饥又冷地挨到这个周末了”——“得州危机”
      亲历
      生活感受点滴
      见闻种种
      睡前“海聊”
      家有考生说高考
      7轮面试,得到知名公司录用机会
      也谈那里的退休与看病
      “看看而已”
      难忘精彩冬奥
    第七章  另一些视角的“观察思考”
      人总有兴趣探测未来——有感于《未来简史》与《零工经济》等讨论的现实与未来
      “知识付费”有感
      感悟越来越有力量的心理学
      令人自省与成长的课程
      由盛会领悟的辩证思考
      做“新媒体小编”的日子
      一场未能报上名的研讨会
      通过几个活跃传媒号继续“业务研究”
      看“炫酷”新招,展青春活力
      有感于几篇引发思考的调查分析
      从研究“好新闻”,到关注爆款“短视频”
    附录A  新传播环境下新闻研究的变化与论文选题的

      重点关注
      随时以追踪的态势在变化的新闻实践中发现选题
      近期选题方向与思路
    附录B  查错纠错是综合能力的考验
      “从众”也可能有误
      “专业素养”从来不是空话
      如此“事与愿违”
    参考文献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