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本书是作者首次结集出版的古今译学史专题论集,目的是在翻译史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作为一门学问的“译学”。
本书以中国译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以译学概念、范畴、命题的提炼、辨析、阐发与理论论争为基本层面,探赜索隐,沿波讨源,在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材料与新观点,有助于中国译学史的充实与更新,也为今后的译学理论的建构提供学术史的基础。 -
作者介绍
王向远(1962-),东方学、比较文学学者,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东方学研究院学术院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职。发表论文330余篇,出版单行本著作20余种、译作30余册,著译非重复总字数1000余万。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等。以《“笔部队”和侵华战争》等3部著作首开日本侵华文学研究,以《王向远文学史书系》(7卷)形成了以东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史为中心的文学史系列,以《王向远比较文学三论》(3卷)建构了比较文学体系;以《中国东方学》3卷(即出)及60篇相关论文,建构了东方学体系;以《王向远译学四书》(4卷)建构了以“译文学”为中心的译学体系;以《审美日本系列》等4套译丛,形成了古今日本文学与美学的译作系列。 -
目录
前言
上篇 “译文学”本体论
第一章 三种翻译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的立场方法
一、翻译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
二、三种译学模式与“译文学”
三、译文学模式对译本自性的强调
第二章 “译文学”的概念与体系
一、译文学关于译文生成的概念
二、译文学关于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
三、译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第三章 中国古代“翻”“译”之辨与译文学的元概念
一、“传”“译”与“传译”
二、“翻”“译”之辨与“翻译”概念的提出
三、“翻·不翻·不可翻”及“翻译度”
第四章 “翻”的介入与“可译·不可译”之争的终结
一、“不可译”论者的“不可译”论
二、“可译·不可译”论者没有“翻”的概念自觉
三、所谓“半可译”与“可译·不可译”的调和
第五章 翻译方法的概念——迻译·释译·创译
一、“直译·意译”方法论概念的缺陷
二、作为平移式翻译的“迻译”
三、作为解释性翻译的“释译”
四、作为创造性翻译的“创译”
第六章 译文质量评价的概念——正译·误译·缺陷翻译
一、“信达雅”的译文质量批评只是印象性批评
二、正译·误译
三、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缺陷翻译”
第七章 译文文化学评价的概念——归化·洋化·融化
一、“归化”的语源及对“异化”一词的质疑
二、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
三、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
第八章 从译文学看“创造性叛逆”的原意、语境与适用性
一、“创造性叛逆”论的原意及对它的误解
二、“创造性叛逆”论的挪用、转换及其问题
三、“创造性叛逆”的适用性及其反思
第九章 从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看“翻译度”与
译文老化
一、张我军译《文学论》的翻译度问题
二、张译《文学论》中的缺陷翻译、误译、漏译
三、张译《文学论》与译文“老化”问题
下篇 “译文学”关联论
第十章 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
一、“翻译学”与“翻译理论”
二、“翻译学”与“翻译研究”
三、“翻译学”与“译文学”
第十一章 译介学与译文学
一、“译介学”是中国人创制的独特概念
二、“译介学”将翻译纳入比较文学名正言顺
三、“译介学”的可能与不能
第十二章 译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究竟有没有“比较的文学”这种“文学”?
二、要克服“比较文化化”就必须提倡译文学
三、文学关系史资源递减,译文学资源无穷无尽
第十三章 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一、原文与译文两种文本的混同
二、“评论”与“研究”两种模式的混同
三、两种混同形成的原因、弊病及其矫正
第十四章 译文学与中国翻译文学史
一、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实为“文学翻译史”
二、译介学的翻译文学史实为“翻译文化史”
三、译文在场,方能写成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
初版后记
“译学四书”版再版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摆渡人14.4
- 目送/人生三书17.2
- 骆驼祥子10
- 乖摸摸头14.4
- 解忧杂货店(精)15.8
- 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国科幻基石丛书15.2
-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14.4
- 文化苦旅(新版)15.92
- 查令十字街84号(珍藏版)(精)14
- 看见15.92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