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作者在多年研究古典诗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选择“象”“境”“清”“法”“悟”等一系列关键范畴,及禅与诗、诗与画等重大理论专题,共十四个,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这些范畴与命题既是基础性的也是富有活力的。
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用现代意识梳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在理论的历史展开中,把握其发生、发展、转变的逻辑进程,将理论问题历史化,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对建构富有民族思维特色和文化品格的本土文学理论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推动作用。 -
作者介绍
蒋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代文学、清代诗学研究。出版过《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百代之中》、《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清诗话考》、《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清代诗学史》(第一、二卷)等学术著作。 -
目录
引论 古典诗学的遗产及其价值
一、转换:困境与出路
二、立场转换:尊重理论遗产的历史价值
三、理论遗产发掘和诠释的历史取向
一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诗歌本文构成的基本单位
一、意象·意境概念使用的纷乱
二、意象与物象·语象的区别
三、意境的本文属性
四、语象·物象·意象·意境的重新定义
二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
一、古人的“意境”概念
二、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
三、意境与境、境界
四、“意境”的现代化过程
三 清——古典诗美学的核心范畴
一、“清”在古典诗学中的位置
二、作为传统审美趣味的“清”
三、“清”在诗学中的确立
四、“清”的美学内涵
五、“清”作为诗美的核心概念
四 以禅喻诗——以禅喻诗的学理依据
一、不可言说的言说:禅与诗的表达欲求
二、不说破和悟入:诗学中的以禅喻诗
五 不说破——“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
一、“含蓄”概念溯源
二、“不说破”与“绕路说禅”
三、代语·不犯题字·不著题
六 起承转合——诗学中机械结构论的消长
一、诗学中起承转合之说的由来
二、起承转合与八股文之关系
三、起承转合之说在诗学中的展开
四、诗学对起承转合之说的清算
七 以高行卑——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的体位定势
一、历代文学中的文体互参现象
二、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原则
三、诗与其他文体互参的体位原则
四、诗体内部互参的体位问题
五、词曲与其他文体互参的体位问题
六、赋、史传文体互参中的体位原则
七、古文和时文五参的体位原则
八、“本色”“破体”与文体互参
九、“木桶原理”与以高行卑的美学依据
十、余论
八 至法无法——古典诗学对技巧的终极观念
一、法与对法的超越
二“至法无法”的两个例证
三“法”的重新定位
四、“至法无法”的哲学内涵及思想渊源
九 诗中有画——一个被夸大的批评术语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来对诗画关系的理解
三、王维诗对画的超越
四、“诗中有画”作为批评标准的限度
十 代人作语——角色诗的类型及性别转换问题
一、角色诗的概念及类型
二、角色诗的历史发展
三“男子多作闺人语”
四、性别转换的深层心理
十一 文如其人——诗歌作者和本文的相关性问题
一、作为传统观念的“文如其人”
二、难以反驳的诘难
三、“文不如其人”的理论依据
四、“文如其人”命题成立的限度
十二 言志·感物·缘情——有关诗歌观念转变的考察
一、“感物”对象的转移:人事与自然
二、“感物”含义的分化:本源与动机
三、悲情时代:感物与情感中心论的确立
十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以唐诗繁荣原因的探讨为中心
一、命题的提出
二、文学繁荣原因的结构分析
三、决定艺术成功的内在机制
十四 以诗为性命——中国古代对诗歌之人生意义的几种理解
一、“不朽之盛事”
二“其文在即其人在”
三、“以诗为性命”
四、“文字留传胜子孙”
后记
再版后记
同类热销排行榜
- 摆渡人14.4
- 目送/人生三书17.2
- 骆驼祥子10
- 乖摸摸头14.4
- 解忧杂货店(精)15.8
- 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国科幻基石丛书15.2
-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14.4
- 文化苦旅(新版)15.92
- 查令十字街84号(珍藏版)(精)14
- 看见15.92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