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大利亚新华书店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 茅盾的留与别
      • 作者:妥佳宁|责编:郭晓鸿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ISBN:9787522730929
      • 出版日期:2024/04/01
      • 页数:247
    • 售价:35.6
  • 内容大纲

        本书在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视角下研究茅盾1927-1936十年间小说创作。围绕《子夜》这一轴心,综合考察茅盾早期革命文学和“左联”时期创作,并着力呈现这些作品相互之间的互文本关系。进而发掘茅盾小说创作与国民革命之间潜在的联系,呈现茅盾在国民党左派、“托派”等各种复杂力量之间的进退取舍,以及其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复杂精神历程。
  • 作者介绍

        妥佳宁,四川大学研究员。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历史学双学士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在《文学评论》《东亚观念史集刊》和Prism: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殖民与专制之间:日据时期蒙疆政权华语民族主义文学》及合著《牯岭的矛盾:茅盾研究新论》等。
  • 目录

    绪论  回归历史视角的左翼文学研究
      第一节  左翼文学评价“标准”再审视
      第二节  茅盾左翼文学作品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民国史视角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设想
    第一章  “留别”国民革命的革命文学续写
      第一节  实业家背后的国民党改组派
      第二节  国民革命与共产革命的交错
      第三节  “左翼经典”对国民革命的“留”与“别”
      第四节  从一度期许到最终失望
    第二章  从汪蒋之争到“回答托派”的写作主题转换
      第一节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第二节  异于“立三路线”的托派观点
      第三节  汪蒋两派的经济政策
      第四节  《子夜》对汪蒋之争的复杂态度
    第三章  “铁军”与中原大战中的革命正统之争
      第一节  《子夜》与北伐战争
      第二节  《幻灭》中的粤系第四军
      第三节  茅盾与“铁军”的共同经历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与文学的“追悼”
    第四章  从实业与金融到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的文献谱系演变
      第一节  《夕阳》前四章手稿中遗留的“前瞿”表述
      第二节  最初构想《棉纱》《证券》《标金》中的实业与金融
      第三节  《提要》中的投机交锋与两派同质
      第四节  新大纲及对应《子夜》章节中的瞿秋白影响
      第五节  从《夕阳》到《子夜》
    第五章  对资产阶级何以民族、经济危机何以世界的i文本细读
      第一节  掣肘工业发展的公债投机
      第二节  困于中原大战的益中公司
      第三节  因罢工而受损的裕华丝厂
      第四节  资产阶级何以民族
      第五节  经济危机何以世界
    第六章  左翼观念下国际主义对“民族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翻印本《子夜》与“立三路线”下的阶级斗争书写
      第二节  抗日统一战线语境中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叙事
      第三节  “左联”时期茅盾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文化理念
      第四节  国际主义思潮下被压迫民族的内外双重反抗叙事
    第七章  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五四”观念
      第一节  革命文学论争前后茅盾的鲁迅言说
      第二节  《追求》中的“多余人”
      第三节  小资产阶级文学观中的“五四”时代与“五卅”时代
      第四节  《动摇》中知识分子之外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五节  茅盾小说对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的呈现
    第八章  黄色工会与工人运动的复杂展现
      第一节  黄色工会与工人运动
      第二节  黄色工会中的国民党改组派
      第三节  “黄色国际”与工人阶级的“变质”
      第四节  夹在赤白之间的“实业党”
      第五节  茅盾小说创作的多重左翼理论资源
    结语  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参考文献
    后记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