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大纲
《前夜》创作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俄国农奴制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期,既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前夜”,也反映了屠格涅夫的重要思想转变——平民知识分子必然取代贵族知识分子。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中的爱情,其实都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前夜》中尤其突出。小说主人公英沙罗夫相比罗亭和拉夫列茨基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超强的行动力:他不仅胸怀大志,而且为了理想矢志不移;他不仅自己走在争取解放的道路上,而且感召和带领了一批求解放的人。英沙罗夫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在于,平民知识分子第一次在俄国文学史中扮演了主角。
在屠格涅夫的笔下,英沙罗夫是“新时代的预言者”,承载了作家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厚望。同时,屠格涅夫并不主张激进的观点,只赞成自上而下的渐进改良,这大概也是他把主人公设计成保加利亚人的主要原因,也可以理解为他以英沙罗夫的离世终结他与叶连娜的爱情的动机。著名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热情地欢迎小说《前夜》,撰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号召“俄国的英沙罗夫们”起来与“国内的土耳其人”斗争,也就是与农奴制斗争,与包括屠格涅夫在内的渐进改良派自由主义者斗争。作为作家,屠格涅夫敏锐地看到了“前夜”,作为“贵族之家”的一员,屠格涅夫怀着复杂的心态对待“真正的白天”。可以说,《前夜》是屠格涅夫最激情澎湃的长篇小说。 -
作者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享誉世界的俄国文豪,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 生于俄罗斯奥廖尔的贵族家庭。自幼天资聪颖,15岁考入莫斯科大学,次年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20岁前往柏林大学进修哲学。34岁发表作品集《猎人笔记/经典文学名著》,名声大振。37岁创作首部长篇小说《罗亭》。42岁时创作脍炙人口的情感小说《初恋》。此后常年侨居法国,晚年定居巴黎,驰誉欧洲文坛,与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文学巨匠交游甚密。 65岁时逝于巴黎。遗体运回祖国,葬于彼得堡沃尔科夫公墓。在他的哀悼会上,法国作家勒南说:“这世上再也无人能像他那样成为全人类的化身。” -
目录
《前夜(精)》无目录
同类热销排行榜
- 摆渡人14.4
- 目送/人生三书17.2
- 骆驼祥子10
- 乖摸摸头14.4
- 解忧杂货店(精)15.8
- 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国科幻基石丛书15.2
-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14.4
- 文化苦旅(新版)15.92
- 查令十字街84号(珍藏版)(精)14
- 看见15.92
推荐书目
-
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独家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
-
时间简史(插图版) 相对论、黑洞、弯曲空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
-
本质(精) 改革开放40年,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技术突变、产品迭代、产业升级、资本对接...